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969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6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包括:恒温腔体、移动机构和测量机构;移动机构和测量机构设置在恒温腔体内;测量机构设置在移动机构上,测量机构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恒温腔体内移动,测量机构对被测量物的涂层厚度进行测量,测量机构基于光热法对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光热法没有辐射,实现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危害,不用接触被测量物,实现对被测量涂层厚度的非接触无损伤测量,受被测量涂层的平面和基材影响较小,可实现在曲面、粗糙的表面和不同厚度的基材上测量,受系统的振动幅度、被测距离控制精度和测量角度精度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测量锂电池内部材料涂层厚度的方法有三角测量方法,射线测量方法等,三角测量方法需要先测量基材厚度,然后测量基材与涂层的厚度,再做运算间接测量出涂层厚度,一般在线测量需要两台装置。射线测量方法可通过涂层吸收的粒子量来判断局部涂层的厚度,而射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穿透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且锂电池内部材料上表面与下表面需要同时测量涂层厚度时,三角测量法与射线测量法是无法实现的。
[0003]另外测量锂电池内部材料涂层厚度还有超声波测厚与电涡流测厚,超声波测厚一般需要接触被测产品,对于易被刮伤的锂电池内部材料来说无法实现在线无损伤检测。电涡流测厚对被测量物有一定的约束,要求被测量物是金属涂层非金属基材,或者是磁性涂层对非磁性基材,且电涡流测厚对测量装置的安装精度要求非常严格,不适合二次电池生产领域产业化应用。
[0004]在专利技术人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对人体存在辐射损伤危害、损坏被测量物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腔体、移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和测量机构设置在恒温腔体内;所述测量机构设置在移动机构上,所述测量机构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恒温腔体内移动,所述测量机构对被测量物至少一面的涂层厚度进行测量,所述测量机构基于光热法对涂层厚度进行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支架和测厚仪,所述测厚仪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C型支架,所述测厚仪安装在C型支架的至少一个开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支架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设置安装支架,所述测厚仪安装在安装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的壳体使用钣金件一体焊接而成,所述恒温腔内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所述测厚仪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测厚仪测量涂层厚度;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移动机构在恒温腔体内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互设备,所述交互设备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所述交互设备通过悬臂式机构设置在所述恒温腔体上,所述交互设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上设置温度测量仪和恒温调控气体管路,所述温度测量仪和恒温调控气体管路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温度测量仪和恒温调控气体管路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使恒温腔体内的温度恒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伺服系统、直线导轨、连接装置和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俊阮启航王瑞成施永奎高峰俞会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