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合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5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3
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在常规建筑东/西侧的内墙外侧增设一道空腔外墙形成双层外墙结构,空腔外墙两端通过空腔侧墙与建筑的南/北侧常规外墙连接。内墙与空腔外墙之间区域通过竖向布置的两组空腔隔断分隔成中间位置的夹层以及两侧位置的空腔。在空腔外墙上处于外窗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调式外遮阳百叶,在空腔外墙上处于窗台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外遮阳百叶;空腔所在区域的空腔外墙上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通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窗外遮阳及双层外墙降低建筑东/西侧直接太阳辐射得热,并在双层外墙外侧设置了通风口,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将空腔内热量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东/西侧墙温度。进一步降低东/西侧墙温度。进一步降低东/西侧墙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节能
,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东/西侧外墙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热高,给夏季室内供冷能耗产生了较大负担,外墙外遮阳及隔热层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辐射得热。外遮阳及隔热层与外墙更好的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外墙的隔热效果和耐久性,同时为建筑构架标准化设计与成产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通过外窗外遮阳及双层外墙降低建筑东/西侧直接太阳辐射得热。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在常规建筑东/西侧的内墙外侧增设一道空腔外墙形成双层外墙结构,空腔外墙两端通过空腔侧墙与建筑的南/北侧常规外墙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
[0006]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每一楼层的外窗安装在内墙之上同一竖向位置,外窗的下侧设置窗台;内墙与空腔外墙之间区域通过竖向布置的两组空腔隔断分隔成中间位置的夹层以及两侧位置的空腔;两组空腔隔断与内墙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外窗的左右两侧。
[0007]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在以偶数层在上、奇数层在下的一个建筑单元中,偶数层底部楼板不出内墙面,而奇数层底部楼板进行外挑设计,即外挑楼板延伸至空腔外墙并作为其支撑层。
[0008]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夹层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南北侧为空腔隔断,东西侧为内墙、空腔外墙;空腔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南北侧为空腔隔断、空腔侧墙,东西侧为内墙、空腔外墙;且两个空腔之间彼此不连通。
[0009]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在空腔外墙上处于外窗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调式外遮阳百叶,在空腔外墙上处于窗台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外遮阳百叶;可调式外遮阳百叶通过调节轴连接到外窗下方的百叶调节器。
[0010]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空腔所在区域的空腔外墙上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通风口,其中一个处于奇数层下侧,而另一个则处于偶数层上侧,通风口上安装通风口固定式遮阳百叶。
[0011]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空腔外墙的厚度W6、空腔隔断厚度W17和空腔侧墙的厚度W16均不小于100mm;空腔的宽度L7不小于300mm,通风口宽度W3和高度H3均不小于300mm。
[0012]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中,在奇数层底部的外挑楼板端部向外做2%找坡用作排水。
[0013]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结合外遮阳和隔热层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外窗外遮阳及双层外墙降低建筑东/西侧直接太阳辐射得热,并在双层外墙外侧设置了通风口,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将空腔内热量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东/西侧墙温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5]1、墙面外遮阳与隔热一体化设计,降低设计和施工难度,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构造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0016]2、将可调式外遮阳与固定式外遮阳进行组合。在外窗部分使用可调式外遮阳,在保证有效遮阳的同时,兼顾使用者习惯。外遮阳百叶调节器设置在室内,方便使用。由使用者自行调节遮阳角度,保证外窗有效的通风和采光。窗台部分外侧使用固定式遮阳,提高构造的经济性。
[0017]3、双层外墙的空腔可有效阻隔辐射得热,结合上下侧通风口,产生热压通风效应,进一步降低外墙温度。
[0018]4、本专利技术选用被动式构造设计,利用建筑本身的构造,不需要主动耗能,低碳环保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外立面图。
[0020]图2是偶数层平面图。
[0021]图3是奇数层平面图。
[0022]图4是图2或3中A

A向剖视图。
[0023]图5是图2或3中B

B向剖视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含义为:
[0025]1‑
可调式外遮阳百叶,2

固定式外遮阳百叶,3

通风口,4

通风口固定式遮阳百叶,5

外挑楼板,6

空腔外墙,7

空腔,8

夹层,9

调节轴,10

百叶调节器,11

外窗,12

结构梁,13

常规楼板,14

南/北侧常规外墙,15

内墙,16

空腔侧墙,17

空腔隔断,18

窗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结合外遮阳和隔热层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外窗外遮阳及双层外墙降低建筑东/西侧直接太阳辐射得热,并在双层外墙外侧设置了通风口,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将空腔内热量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东/西侧墙温度。
[002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在常规建筑东/西侧的内墙15外侧增设一道空腔外墙6形成双层外墙结构,空腔外墙6两端(南/北端)通过空腔侧墙16与建筑的南/北侧常规外墙14连接,施工时通过浇筑一体成型构建。
[0028]建筑楼层分奇数层和偶数层,本专利技术以两个建筑层高作为一个建筑单元,下面以偶数层在上、奇数层在下的一个建筑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0029]请一并参阅图4、5,每一楼层的外窗11安装在内墙15之上同一竖向位置,外窗11的下侧设置窗台18。内墙15与空腔外墙6之间区域通过竖向布置的两组空腔隔断17分隔成中间位置的夹层8以及两侧位置的空腔7。两组空腔隔断17与内墙15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外窗11的左右两侧。
[0030]建筑是施工时,偶数层底部楼板按正常做法,不出内墙面,即常规楼板13架设在结构梁12之上;而奇数层底部楼板进行外挑设计,即外挑楼板5延伸至空腔外墙6并作为其支撑层。
[0031]在一个建筑单元中,夹层8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5,南北侧为空腔隔断17,东西侧为内墙15、空腔外墙6。空腔7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5,南北侧为空腔隔断17、空腔侧墙16,东西侧为内墙15、空腔外墙6。且两个空腔7之间彼此不连通。
[0032]对于夹层8所在区域,在空腔外墙6上处于外窗11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调式外遮阳百叶1,在空腔外墙6上处于窗台18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外遮阳百叶2。可调式外遮阳百叶1通过调节轴9连接到外窗11下方的百叶调节器10,以保证室内可手动或电动调节可调式外遮阳百叶1的打开或者关闭,以及调节采光。
[0033]对于空腔7所在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常规建筑东/西侧的内墙外侧增设一道空腔外墙形成双层外墙结构,空腔外墙两端通过空腔侧墙与建筑的南/北侧常规外墙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楼层的外窗安装在内墙之上同一竖向位置,外窗的下侧设置窗台;内墙与空腔外墙之间区域通过竖向布置的两组空腔隔断分隔成中间位置的夹层以及两侧位置的空腔;两组空腔隔断与内墙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外窗的左右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以偶数层在上、奇数层在下的一个建筑单元中,偶数层底部楼板不出内墙面,而奇数层底部楼板进行外挑设计,即外挑楼板延伸至空腔外墙并作为其支撑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东/西侧隔热外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建筑单元中,夹层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南北侧为空腔隔断,东西侧为内墙、空腔外墙;空腔所在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为外挑楼板,南北侧为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邢志义严峻方梅香沈天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