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52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基座,基座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向上设置有多根电动伸缩杆,基座内壁的底部向上设置有蓄电池,基座的开口端设置有支撑片,支撑片上端的中间位置向下开设有第一滑槽,基座外壁的一侧向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支撑片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支撑片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底片,底片的下端向下设置有螺纹套,底片的上端向上设置有建筑物模型,基座外壁于第二滑槽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在户外就能进行操作教学,且能测量出不同类型的建筑变形程度,不仅能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变形测量的整个过程,还能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加深对变形测量的理解及记忆。的理解及记忆。的理解及记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的各个要素,在工程建设、使用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地质构造、土壤的理化性质、地下水位的差异以及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和外界的动荷载(如风力、震动等)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工程建筑的沉降、位移、倾斜、裂缝和挠曲等形变特征,为了保证工程建筑的使用、运营安全以及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定期对以上形变特征进行观测的工作,称之为变形测量。
[0003]变形测量主要是使用同一测量装置在同一位置多次对建筑物进行测量,然后经过计算得出建筑物的变形程度,期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借助课本上的图案进行教学讲解,若是在课外进行实地教学,要在建筑物表面的不同高度处进行标记,不仅操作较为麻烦,且短时间内只能测量出一组原始数据,教学效果不理想。
[0004]目前并没有一种可在课堂上使用,能让学生直接观察整个观测的过程,且能让学生亲自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变形测量的装置,来加深学生对建筑变形测量的理解和记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不需要在户外就能进行操作讲解,还能测量出不同类型的建筑变形,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变形测量的整个过程,还能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加深对测量装置的使用及变形测量的理解及记忆。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7]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基座,所述基座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向上设置有多根电动伸缩杆,所述基座内壁的底部向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基座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每一电动伸缩杆均连接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侧壁与所述基座内壁的之间留有间隙,每一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片的下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片上端的中间位置向下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
[0008]所述基座外壁的一侧向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片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滑槽且与之上下滑动且转动的螺纹杆,所述支撑片的上端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滑动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底片,所述底片的下端向下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且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纹套,所述底片的上端向上设置有建筑物模型,所述基座外壁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基座内于所述控制面板后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蓄电池及所述控制面板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本装置拿到教室内,由蓄电池提供电能将设
备通电,操作控制面板,通过控制器控制每一电动伸缩杆均处于同一位置高度,根据测量标准,先在建筑物模型设置标记点,然后使用变形测量仪器,在一定位置上对建筑物模型上的标记点进行测量记录,若要模拟建筑沉降测量,操作控制面板,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收缩,电动伸缩杆带动支撑片向下运动一定的距离后停止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测量记录,多次测量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变形大小;
[0010]进行倾斜度测量时,根据倾斜度测量标准,测量初始值后,然后操作控制面板,通过控制器控制支撑片某一侧的电动伸缩杆收缩,支撑片则慢慢呈倾斜状态,测量出变形之后的数据并多次测量,支撑片倾斜时,螺纹杆则会在第二滑槽内以相同的方向倾斜,进行水平位移测量时,根据水平位移测量的标准设置标记点,测出初始值后,转动螺纹杆,让螺纹套沿螺纹杆外壁滑动,并通过第一滑槽带动底片向左或向右滑动一定距离,测出角度变化的程度并记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计算出变形的范围。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片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底片与支撑片之间的摩擦力。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匹配且用于罩住所述建筑物模型的保护罩。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护建筑物模型不受损坏。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外壁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可前后转动的提手。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其一、本技术不需要在户外就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测量出不同类型的建筑变形,还能测量出不同变形类型的变形程度大小;
[0018]其二、本技术在使用时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变形测量的整个过程,且教学完成后还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于加深变形测量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0019]其三、本技术的蓄电池可满足本装置在任一适合的场所使用,且不受电源连接的限制;
[0020]其四、本技术的保护罩及提手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模型,还能让方便其携带。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主要是用于展示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
[0023]图中:1、基座;11、电动伸缩杆;12、蓄电池;13、支撑片;14、第一滑槽;15、底片;16、建筑物模型;17、第二滑槽;18、螺纹杆;19、螺纹套;2、滚轮;21、控制面板;22、控制器;23、保护罩;2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参照图1

2,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基座1,基座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向上设置有两根电动伸缩杆11,基座1内壁的底部向上设置
有一块蓄电池12,基座1的开口端设置有一块与每一电动伸缩杆11均连接的支撑片13,支撑片13的侧壁与基座1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每一电动伸缩杆11的上端与支撑片13的下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支撑片13上端的中间位置向下开设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14。
[0026]基座1外壁的一侧向内开设有一个第二滑槽17,支撑片13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一根一端穿出第二滑槽17且与之上下滑动且转动的螺纹杆18,支撑片13的上端于第一滑槽14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块可左右滑动的底片15,底片15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2,底片15的下端向下设置有一个穿过第一滑槽14且与螺纹杆18螺纹连接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纹套19,底片15的上端向上设置有一个建筑物模型16。
[0027]基座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与之匹配且用于罩住建筑物模型16的保护罩23,保护罩23外壁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可前后转动的提手24,基座1外壁于第二滑槽17的一侧设置有一块控制面板21,基座1内于控制面板21后设置有一个控制器22,电动伸缩杆11、蓄电池12及控制面板21均与控制器22电连。
[0028]使用方式:使用时,先通过提手24将基座1拿到教室内,取下保护罩23,由蓄电池12提供电能将设备通电,操作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向上设置有多根电动伸缩杆(11),所述基座(1)内壁的底部向上设置有蓄电池(12),所述基座(1)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每一电动伸缩杆(11)均连接的支撑片(13),所述支撑片(13)的侧壁与所述基座(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每一电动伸缩杆(1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片(13)的下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片(13)上端的中间位置向下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14);所述基座(1)外壁的一侧向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支撑片(13)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配合转动连接有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滑槽(17)且与之上下滑动且转动的螺纹杆(18),所述支撑片(13)的上端于所述第一滑槽(14)的位置滑动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底片(15),所述底片(15)的下端向下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