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10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结构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调节池、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生物滤池、沉淀池以及中间水池,在调节池上设置有污水进口,调节池与混凝沉淀单元之间通过污水管道连通,在污水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在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以及生物滤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和风机连接;中间水池与排水管连通,在排水管上设置有外排泵和过滤装置,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以及沉淀池分别通过排泥泵和排泥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部分都集成在一个箱体内,通过各部分的协作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以使最终出水符合排放标准,集成化程度高,可实现量产,整体成本低。整体成本低。整体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废水处理技术也不断日益革新。大中型药企在污水处理的投资比重逐步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趋于完善,信息化配套逐渐成熟。一般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水泥混凝土池体,占地较大,而部分中小规模生物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尤其是CDMO药企产生的废水,水量较少,浓度较低。对于这些中小规模生物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尤其是CDMO药企,如果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建设污水站,建设成本较高,且污水站的使用效率较低,运行成本较高。同时,污水站的占地面积较大、集成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中小规模药企采用传统污水站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且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调节池、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生物滤池、沉淀池以及中间水池,在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混凝沉淀单元之间通过污水管道连通,在所述污水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在所述调节池、所述水解酸化池以及所述生物滤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和风机连接;所述中间水池与排水管连通,在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外排泵和过滤装置,所述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以及沉淀池分别通过排泥泵和排泥管道连通。
[0005]进一步地,箱体内还包括加药系统,所述加药系统包括PAC罐、PAM罐以及酸液罐,所述PAC罐与所述PAM罐分别通过PAC管道和PAM管道和所述混凝沉淀单元连通,所述酸液罐通过加酸管道和所述调节池连通。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生物滤池中填充有球形填料,所述球形填料包括两个网格状球壳,两个网格状球壳对合后使用绑扎带固定,在两个网格状球壳内填充有外层填料和位于外层填料内的内部填料。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消毒系统,所述消毒系统通过消毒管道和所述中间水池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以及混凝沉淀池。
[0010]本技术为一种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调节池、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生物滤池、沉淀池以及中间水池等集成在一个箱体内。产生的废水在车间进行中和处理后,通过污水进口进入调节池内,通过调节池调节水量,并通过曝气等均衡水质,为后续生化处理单元提供良好条件,保障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转。污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均匀后,经提升泵提升至混凝沉淀单元,经过混凝、絮凝后,沉淀物沉至混凝沉淀池底部,沉淀物
定期通过污泥泵进行外排,混凝沉淀池的上清液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经过水解作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同时,去除部分COD。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至生物滤池,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生物滤池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水池。消毒系统通过向中间水池添加消毒剂,达到消毒的目的。中间水池由外排泵泵送至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后外排,实现达标排放。
[0011]本技术的各部分都集成在一个箱体内,通过各部分的协作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以使最终出水符合排放标准。本技术集成化程度高,可实现全地下式设置,地上部分可进行绿化等,达到节约占地的效果,同时可实现量产,整体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球形填料的结构图。
[0014]图中:1、箱体;2、调节池;3、混凝池;4、絮凝池;5、混凝沉淀池;6、水解酸化池;7、生物滤池;8、沉淀池;9、中间水池;10、加药系统;11、石英砂过滤器;12、活性炭过滤器;13、消毒系统;14、污水管道;15、提升泵;16、排泥管道;17、排泥泵;18、外排泵;19、排水管;20、消毒管道;21、风机;22、曝气管道;23、加酸管道;24、PAC管道;25、PAM管道;26、第一液位传感器;27、PH传感器;28、ORP检测仪;29、第二液位传感器;30、溶解氧仪;31、污水进口;32、曝气装置;33、网格状球壳;34、外层填料;35、内部填料;10

1、PAM罐;10

2、PAC罐;10

3、酸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箱体1,箱体1内分为生化处理部和设备间,生化处理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调节池2、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6、生物滤池7、沉淀池8以及中间水池9。在调节池2上设置有污水进口31,调节池2与混凝沉淀单元之间通过污水管道14连通,在污水管道14上设置有提升泵15,在调节池2、水解酸化池6以及生物滤池7内设置有曝气装置32,曝气装置32通过曝气管道22和风机21连接。中间水池9与排水管19连通,在排水管19上设置有外排泵18和过滤装置,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6以及沉淀池8分别通过排泥泵17和排泥管道16连通。
[0016]混凝沉淀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3、絮凝池4以及混凝沉淀池5,对污水进行混凝、絮凝后使其沉淀物沉积在混凝沉淀池5的底部。
[0017]混凝沉淀池5的污泥和沉淀池8的污泥都由排泥泵17定期排放,通过排泥管道16外排至箱体1外。
[0018]本技术还包括加药系统10,加药系统10包括PAC罐10

2、PAM罐10

1以及酸液罐10

3,PAC罐10

2通过PAC管道24与混凝池3连通, PAM罐10

1通过PAM管道25和絮凝池4连通,酸液罐10

3通过加酸管道23和调节池2连通。
[0019]其中,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石英砂过滤器11和活性炭过滤器12,中间水池9的水通过二级过滤后进行外排。
[0020]本技术还包括消毒系统13,消毒系统13通过消毒管道20和中间水池9连通,向中间水池9内进行加药消毒。
[0021]如图2所示,在生物滤池7中填充有球形填料,球形填料包括两个网格状球壳33,两
个网格状球壳33对合后使用绑扎带固定,在两个网格状球壳33内填充有外层填料34和位于外层填料34内的内部填料35。
[0022]网格状球壳33为聚丙烯材料,外层填料34为活性炭,内部填料35为火山岩,填料为2cm

3cm大小的不规则形态,每块填料孔隙率达到73%

82%,每块填料的比表面积非常大。
[0023]在曝气的作用下,球壳外部的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适合于好氧细菌的生长,在粗糙的网格状球壳33和外层填料34的表面形成好氧生物膜,污水通过时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调节池、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生物滤池、沉淀池以及中间水池,在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混凝沉淀单元之间通过污水管道连通,在所述污水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在所述调节池、所述水解酸化池以及所述生物滤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道和风机连接;所述中间水池与排水管连通,在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外排泵和过滤装置,所述混凝沉淀单元、水解酸化池以及沉淀池分别通过排泥泵和排泥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MO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还包括加药系统,所述加药系统包括PAC罐、PAM罐以及酸液罐,所述PAC罐与所述PAM罐分别通过PAC管道和PAM管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聚兵任娇孙啸林刘海冰刘风丽曹镭洁王志鹏王光辉胡晓刚孙冉张迎飞周兰霞汪生宝田凯华苗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