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HFO-1336MZZM(Z)的聚酯多元醇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89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3
本申请涉及含HF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HFO

1336MZZM(Z)的聚酯多元醇组合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25日、申请号为201780053349.3、名称为

含HFO

1336MZZM(Z)的聚酯多元醇组合物

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2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5/631,709的优先权,其要求2016年7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366,437的优先权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刚性、半刚性和柔性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及其使用卤代烯烃作为发泡剂(包括顺式

1,1,1,4,4,4

六氟丁
‑2‑
丁烯(HFO

1336mzzm(Z))和聚酯多元醇进行制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5]被称为低密度、刚性、半刚性和柔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类可用于各种绝缘应用,包括屋顶系统、建筑物面板、建筑围护绝缘、冰箱和冷冻机、座垫、床垫、鞋底、包装材料等。大规模商业上可接受的刚性聚氨酯泡沫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们能够提供良好的性能平衡的能力。已知刚性闭孔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在相当低的密度下提供优异的隔热性、优异的耐火性和优异的结构性能。已知半柔性和柔性的聚氨酯泡沫提供优异的缓冲和能量吸收性能。泡沫工业历史上使用某些液体氟碳材料作为发泡剂,因为它们在典型的加工条件下易于使用。某些氟碳化合物不仅可通过它们的挥发性起到发泡剂的作用,而且在闭孔泡沫的情况下,也被包封或夹带在刚性泡沫的闭孔结构中,并且是刚性聚氨酯泡沫的低导热性能的主要贡献者。在绝缘泡沫应用中使用某些氟碳化合物材料作为优选的商业膨胀剂或发泡剂部分地基于与所产生的泡沫相关的所得k因子。k因子定义为在一小时内通过一平方英尺的一英尺厚均质材料传导热能的传递速率,其中垂直材料的两个表面存在一华氏度的差异。由于许多闭孔聚氨酯型泡沫的实用性部分地基于泡沫的隔热性能,因此识别产生较低k因子泡沫的材料将是有利的。在柔性聚氨酯泡沫的情况下,使用物理发泡剂(包含某些氟碳化合物)将这些泡沫的密度降低到仅使用水难以达到的水平。
[0006]本领域已知通过在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和任选的其他成分存在下使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来制备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对于许多应用,发泡剂应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多元醇组分中。当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使包含在液体混合物中的发泡剂挥发,从而在其中形成气泡。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液体混合物变成聚合的多孔固体,将发泡剂捕获在闭孔泡沫中的泡沫的孔中。在许多应用中,如果在发泡组合物中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则气泡仅通过液体混合物而不形成泡沫或形成具有大的不规则泡孔的泡沫,使其不适用于刚性泡沫。而且,如果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基本上不均匀地分布在可发泡组合物中,则会形成不规则和不一致的泡沫。
[0007]合适的发泡剂包含某些氟碳化合物、氯碳化合物、氯氟烃、氢卤烯烃、烃类、醚类、酯类、醛类、酮类、缩醛类、有机酸、大气气体、通过分解或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例如CO2)的材
料,诸如但不限于水、甲酸和偶氮二碳酰胺、以及这些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优选的发泡剂具有低的全球变暖潜势。在这些发泡剂中有某些氢卤烯烃,包括氢氟烯烃(HFO)(包括氢氯氟烯烃(也称为HFCO))。特别感兴趣的是反式

1,3,3,3

四氟丙烯(HFO

1234ze(E))、顺式

1,1,1,4,4,4

六氟丁
‑2‑
烯(HFO

1336mzz(Z)))和反式
‑1‑


3,3,3

三氟丙烯(HFO

1233zd(E))。用于制造1,3,3,3

四氟丙烯的方法公开于美国专利7,230,146和7,189,884中。用于制造1



3,3,3

三氟丙烯的方法公开于美国专利6,844,475和6,403,847中。如本文所用,名称“(E)”代表分子的反式异构体,并且“(Z)”代表顺式异构体。
[0008]在许多应用中,方便的是在预混制剂中提供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组分。最典型地,将泡沫制剂预混合成两种组分。多异氰酸酯和任选的异氰酸酯相容的原料包含第一组分,通常称为“A”组分。多元醇或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发泡剂和其他异氰酸酯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组分的混合物包含第二组分,通常称为“B”组分。因此,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易于通过手工混合并且优选机器混合技术将A侧组分和B侧组分一起用于小制剂,以形成块、板、层压板、灌注板、柔性泡沫、鞋底和其他物品、喷涂泡沫、泡沫、模塑制品等。任选地,可将全部或部分发泡剂与其他成分诸如阻燃剂、着色剂、辅助发泡剂和其他多元醇一起加入混合头或反应部位。然而,最方便的是,它们都被掺入到一个B组分中。
[0009]为了使物理发泡剂产生具有均匀密度和泡孔结构的泡沫,发泡剂必须基本上均匀分布,例如通过在多元醇中溶解、分散和/或乳化,从而形成基本上均匀的多元醇和发泡剂的共混物。在运输过程中搅拌时,混合物需要保持均匀而不发泡。在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制造中使用了许多类型的多元醇。大多数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由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多元醇的共混物制备。所用的多元醇直接影响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物理性质。在每种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应用中,多元醇的选择和发泡剂的浓度一样变化。使用的大多数多元醇分为两类,聚醚和聚酯。每个类别中多元醇的结构各不相同。聚酯多元醇的使用对许多应用是重要的。在一些制剂中,使用的100%多元醇是聚酯多元醇。申请人已经认识到,制剂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形成、储存和运输共混物的温度范围(例如,

20℃至50℃)和/或形成泡沫的温度范围(例如,10℃至55℃),多少发泡剂可均匀地分布在多元醇共混物中。除均匀外,共混物不应起泡。

技术实现思路

[0010]申请人已经认识到某些多元醇在某些条件下和在迄今为止使用的其他材料存在下不易与某些发泡剂形成均匀的分布。共混物可能会产生运输和使用问题。申请人已经发现,在共混物中包含某些物质可克服这些缺陷,并改善或提高在发泡剂否则很差且基本上不均匀分布在多元醇中的那些情况下实现的均匀分布的程度。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包含:(a)聚酯多元醇;(b)发泡剂,其包含卤代烯烃发泡剂,优选C3卤代烯烃或C4卤代烯烃,甚至更优选其中发泡剂包含顺式

1,1,1,4,4,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包含:基于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中组分的总重量5重量%至30重量%的量的含有1,1,1,4,4,4

六氟丁
‑2‑
烯(HFO

1336mzzm)的卤代烯烃发泡剂;聚酯多元醇,和分布增强组分,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的量有效保证当在环境条件下储存四(4)个月的时间段时所述卤代发泡剂和所述多元醇形成没有相分离迹象的稳定液相,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基于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中组分的总重量以0.05重量%至10重量%的量存在并且包含甲醇、异丙醇、正丁醇、3

甲基
‑2‑
丁醇、2

甲基
‑1‑
丙醇、壬基酚乙氧基化物、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丁醚、正戊烷、异戊烷、环戊烷、己烷、1,3

二异丙烯基苯、异丙烯基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酸甲酯、甲酸、反式

1,2

二氯乙烯、2

氯丙烷、丙二醇碳酸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甲苯、1

丙氧基
‑2‑
丙醇、三(1


‑2‑
丙基)磷酸酯、甲缩醛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基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进一步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氯化溶剂、碳酸酯、溶剂和表面活性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包含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非环状醇、具有6至40个碳原子的环状醇、烷基酚和烷基酚乙氧基化物、二丙二醇、二异丙二醇、二丙二醇甲醚、甲缩醛、乙二醇单丁醚、1,3

二异丙基苯、异丙基苯、1,3

二异丙烯基苯、异丙烯基苯、丙酮、甲基乙基酮、2

氯丙烷、反式
‑1‑


3,3,3

三氟丙烯、甲酸甲酯、丙二醇碳酸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甲苯。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卤代烯烃发泡剂含有顺式

1,1,1,4,4,4

六氟丁
‑2‑
烯(HFO

1336mzzm(Z))。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卤代烯烃发泡剂基本上由顺式

1,1,1,4,4,4

六氟丁
‑2‑
烯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卤代烯烃发泡剂含有反式

1,1,1,4,4,4

六氟丁
‑2‑
烯(HFO

1336mzzm(E))。8.一种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包含:聚酯多元醇;基于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中组分的总重量5重量%至30重量%的量的含有1,1,1,4,4,4

六氟丁
‑2‑
烯(HFO

1336mzzm)的卤代烯烃发泡剂;和分布增强组分,所述分布增强组分的量有效保证所述卤代烯烃发泡剂和所述聚酯多元醇形成没有相分离迹象的稳定液相;其中所述分布增强组分基于多元醇预混物组合物中组分的总重量以0.05重量%至10重量%的量存在并且包含甲醇、异丙醇、正丁醇、3

甲基
‑2‑
丁醇、2

甲基
‑1‑
丙醇、壬基酚乙氧基化物、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二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玛丽C博格丹大卫J威廉姆斯耀K凌罗纳德S格罗斯曼余斌
申请(专利权)人: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