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74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与刀头(1)连接的发热腔(2),与发热腔(2)连接的烫刀操作柄(3),以及与烫刀操作柄(3)插拔连接的直流电源盒(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通过设置在烫刀操作柄上的直流电池盒中的电池为发热腔内的加热棒供电,使刀头在发热腔的热传导下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使电烫刀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随时实现对笙的维修,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笙维修所使用的电洛铁或金属制烫刀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


[0001]本技术涉及笙乐器维修设备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

技术介绍

[0002]笙是一种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簧管乐器,它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因此,笙在一些磕碰、温度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其发音不好、音准偏移、簧片脱落等问题,这就需要演奏者随时做好维修准备。目前对笙进行维修时多需要采用电洛铁或金属制烫刀,其中,传统电烙铁或改造的台式烙铁工具除不方便携带外又受限于220V电源,在外演出时不一定能找到电源,同时也有可能受限于线的长度而不方便维修使用,而金属制烫刀需要通过蜡烛、酒精灯烧灼进行加热,这使得金属制烫刀的加热效率低和酒精灯携带不便。
[0003]由此可见,现有的笙维修所使用的电洛铁或金属制烫刀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导致笙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致使演奏无法进行,为了确保笙在出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维修,我们需要开发一种不仅便于携带,并可通随时使用的电烫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笙维修所使用的电洛铁或金属制烫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仅便于携带,并可随时使用的笙维修便携电烫刀。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包括刀头,与刀头连接的发热腔,与发热腔连接的烫刀操作柄,以及与烫刀操作柄插拔连接的直流电源;所述发热腔内设置有加热棒,所述烫刀操作柄与加热棒通过导线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烫刀操作手柄包括柄腔,和设置在柄腔的其中一端上的母接头,所述发热腔通过连接头与柄腔的另一端螺纹或插拔连接,加热棒通过导线与母接头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盒与母接头插拔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烫刀操作手柄包括接电腔,设置在接电腔的其中一端上的子接头,以及与子接头插拔连接的转接头;所述发热腔通过连接头与接电腔的另一端螺纹或插拔连接,加热棒通过导线与子接头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盒与转接头插拔连接。
[0008]为了便于使用,防止发热腔的热量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在所述柄腔和转接头上分别设置有隔热防护套。
[0009]所述直流电源盒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为3.7~12V可充电电池;所述直流电源盒上还设置有接电头,该接电头与柄腔或转接头插拔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盒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池的供电通断的电源开关;所述接电头与电源开关连接。
[0010]另外,为了电烫刀的提高安全性,使用便利性,将所述加热棒设置为5~12V直流式电阻加热棒。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通过设置在烫刀操作柄上的直流电池盒中的电池为发热腔内的加热棒供电,使刀头在发热腔的热传导下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使电烫刀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随时实现对笙的维修,从而本技术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笙维修所使用的电洛铁或金属制烫刀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0013](2)本技术的直流电池盒与烫刀操作柄采用了可拆卸的插拔连接,不仅使直流电池盒与烫刀操作柄的连接和拆卸更方便,同时,在直流电池盒电压不足或无电时,烫刀操作柄可外接其他的移动电源,提高了电烫刀的实用性。
[0014](3)本技术烫刀操作柄采用一体设计和分体式两种设计,使电烫刀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操作需求,其中,烫刀操作柄采用分体式设计,使用时,可根据使用的外部移动电源的接电端的类型,来更换具有相同接电口的转接头3

3,使电烫刀可与不同型号的外部移动电源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电烫刀的实用性。
[0015](4)本技术在柄腔和转接头上分别设置的隔热防护套,可有效确保电烫刀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发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烫刀操作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烫刀操作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6为本技术的直流电源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刀头,2—发热腔,201—连接头,3—烫刀操作柄,301—柄腔,302—母接头,3

1—接电腔,3

2—子接头,3

3—转接头,4—隔热防护套,5—电阻加热棒,6—直流电源盒,7—电池,8—电源开关,9—接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包括刀头1,发热腔2,烫刀操作柄3,以及直流电源盒6。具体的,发热腔2与刀头1连接,在实际生产中发热腔2与刀头1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为了便于更换液可将刀头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发热腔2上。如图3所示,发热腔2内设置有加热棒5,该加热棒5为3.7~12V直流式电阻加热棒。使用时,加热棒5为刀头1提供热传导,使刀头1可达到维修笙所需的工作温度。刀头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烫刀操作柄3与发热腔2连接,具体的生产中发热腔2可通过插拔或螺纹连接方式与烫刀操作柄3连接,且烫刀操作柄3与加热棒5通过导线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烫刀操作柄3包括柄腔301和母接头302。生产中,母接头302通过螺纹或插拔的方式与柄腔301连接。发热腔2通过连接头201与柄腔301的另一端螺纹或插拔
连接,加热棒5通过导线与母接头302的接线端连接。直流电源盒6与柄腔301插拔连接。
[0026]为了确保电烫刀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柄腔301上设置了隔热防护套4。隔热防护套4采用具有隔热效果的橡胶套来实现,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可采用其他具有隔热效果的套体来作为隔热防护套4。
[0027]同时,直流电源盒6与烫刀操作柄3插拔连接,以便于直流电源盒6的安装于拆卸,使在直流电源盒6无法提供工作电压时,可拆下直流电源盒6,烫刀操作柄3可与外部移动电源实现连接。直流电源盒6为加热棒5通过3.7~12V直流工作电压。如图6所示,直流电源盒6内设置有电池7,电池7为3.7~12V的可充电电池。为了便于对电池7的输出通断进行控制,以确保在电烫刀不被使用或直流电源盒6拆卸后,电池7的电量不会流失,在直流电源盒6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池7的供电通断的电源开关8。直流电源盒6上还设置有接电头9,接电头9与柄腔301插拔连接。接电头9与电源开关8连接,即电源开关8串接在接电头9与电池7之间,作为接电头9与电池7之间的连接部件。
[0028]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烫刀操作柄2上的直流电池盒6中的电池7为发热腔2内的加热棒5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与刀头(1)连接的发热腔(2),与发热腔(2)连接的烫刀操作柄(3),以及与烫刀操作柄(3)插拔连接的直流电源盒(6);所述发热腔(2)内设置有加热棒(5),所述烫刀操作柄(3)与加热棒(5)通过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烫刀操作柄(3)包括柄腔(301),和设置在柄腔(301)的其中一端上的母接头(302),所述发热腔(2)通过连接头(201)与柄腔(301)的另一端螺纹或插拔连接,加热棒(5)通过导线与母接头(302)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盒(6)与母接头(302)插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笙维修便携电烫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烫刀操作柄(3)包括接电腔(3

1),设置在接电腔(3

1)的其中一端上的子接头(3

2),以及与子接头(3

2)插拔连接的转接头(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千竹书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