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65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使用该造孔剂的造孔方法简单,只需要在负极配料过程中加入,无需增加工序和设备,避免增加造孔的成本。采用大体积分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
,涉及到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电动车、手机、笔记本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锂离子的消费量也迎来了指数增长。同时,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手机、笔记本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由于这些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型化,超薄化,对于提升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尤为迫切。目前提升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提高正、负极片的厚度和压实密度,尤其提高负极压实密度,可有效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目前消费电池的负极压实密度一般不超过1.85g/cm3,面密度最大不超过12mg/cm2。负极压实密度和面密度提高后,会造成极片孔隙率大幅下降,电极厚度方向上孔隙迂曲度增加,电解液传输路径变长,电解液对极片浸润性变差,锂离子传输效率降低,容易造成负极动力学变差,析锂风险急剧增加,因此需要提高负极片的孔隙率,降低孔隙迂曲度,提高锂离子传输效率,改善负极动力学。
[0003]目前对于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和笼型聚倍半硅氧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分子通式为(RSiO
1.5
)n,其中,n为6、8、10或12中的任意一个;R为*

(CH2)
x

R1;其中,*端与硅原子相连,x为1~12之间的整数,R1选自羧基(

COOH)、腈基(

CN)、吡啶咪唑或噻唑波浪线代表连接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1中,R的定义如上所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中值粒径为1nm~5n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85~98.99wt%的负极活性物质、0.5~5wt%的导电剂、0.5~5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盼龙陈伟平李素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