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858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9
本申请涉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该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包括驳岸、生物网、生物恢复装置和支撑平板,河岸两侧均设置驳岸,生物网设置在两驳岸之间,且生物网与驳岸相配合形成恢复区域,支撑板设有若干个,若干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呈阶梯式排列设置在恢复区域内的驳岸上,若干支撑板上均设置生物恢复装置。本申请在多个水层深度进行生物恢复,从而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系统的恢复效果。系统的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面源污染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情况愈发严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其中生态恢复则是环保理念的重要措施,生态恢复是指帮助恢复和管理生态完整性的过程,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0003]针对水污染的生态恢复,通常会利用生态恢复系统推进生态恢复进程,且实际生态恢复效果较好。具体措施是利用以水生净化植物为主的生物恢复装置进行生态恢复,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水域的生态恢复效果较好。但是通常生物恢复装置大都位于同一水层,大多在水面或水底,水域的生物恢复效果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生物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在多个水层深度进行生物恢复,从而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包括驳岸、生物网、生物恢复装置和支撑平板,用于配合所述生态恢复系统使用的河岸两侧均设置驳岸,所述生物网设置在两驳岸之间,且所述生物网与驳岸相配合形成恢复区域,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呈阶梯式排列设置在恢复区域内的驳岸上,若干所述支撑板上均设置生物恢复装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网与驳岸配合形成恢复区域,由于生物网的存在,可以使得恢复区域受风浪的影响较小,即有利于生物恢复装置在恢复区域内进行生物恢复,从而有助于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同时以呈阶梯式排列设置在驳岸上的支撑板作为生物恢复装置的承载媒介,即在不同深度的水层均进行生物恢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驳岸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连接杆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升降支撑板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气囊、进气管和鼓气机,所述气囊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鼓气机设置在驳岸的上表面,所述进气管连通在鼓气机和气囊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在水中自动下沉,而鼓气机
通过进气管向气囊内通入气体,可以调节气囊的浮力大小,从而便捷地控制支撑板在水中的深度。并且在需要查看或更换生物恢复装置的时候,只需要通过鼓气机向气囊内通入气体,直至支撑板浮出水面,即可查看或更换生物恢复装置,较为便捷。
[0010]作为优选,所述鼓气机上连通有基管,若干所述进气管均连通在基管上,若干所述进气管靠近的基管一端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若干进气管于基管上,并通过控制阀门控制各进气管的开闭,实现一台鼓风机操控多个进气管的效果,操作较为简单,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生物网的顶端设置有浮球,所述驳岸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生物网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管和滑移杆,所述固定管设置在驳岸上,所述滑移杆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固定管的管内壁上且一端伸出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和滑移杆伸出固定管的一端均设置生物网,且位于所述滑移杆伸出固定管一端的生物网呈堆叠状态。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的浮力可以使得生物网保持张开状态,有助于形成较为稳定地恢复区域。同时以固定管和滑移杆作为生物网的固定基体,并且位于滑移杆顶端部分的生物网存在堆叠,即在水位上升的时候,浮球可以带动滑移杆和堆叠的生物网向上移动,即始终保持生物网处于张开状态。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因水位上涨而导致浮球拉扯生物网导致生物网损坏的情况;或者是浮球在生物网的牵扯下不能够浮在水面上,而导致恢复区域受风浪影响变大的情况。综上,以滑移杆的滑移配合堆叠的生物网适应水位上涨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恢复区域的稳定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尖块和定位扣,所述定位尖块设置在固定管的底端壁上,所述定位尖块呈圆锥状,所述定位扣设置在驳岸上,所述定位扣抵接在固定管的顶端且对固定管进行限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尖块插设在河底,并利用定位扣对固定管的顶端进一步限位,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固定管的安装,并提高固定管的稳定性。
[0016]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定位圆台块,所述定位圆台块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管穿过通孔且定位尖块伸出通孔,所述固定管与靠近定位尖块一侧的通孔孔壁连接,所述固定管与远离定位尖块一侧的通孔孔壁存在间隙。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圆台块自顶端至底端直径逐渐减小,便于随着定位尖块插入河底;并且定位圆台块自底端至顶端与固定管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从而在定位圆台块随着定位尖块插入河底后,河底淤泥进入间隙内,提高固定管向上位移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固定管的稳定性。
[001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扭簧和挡板,所述扭簧设置在支撑板与连接杆之间,所述挡板设置连接杆上并用于限制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并利用扭簧和挡板控制支撑板的转动角度,使得支撑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随着水流方向呈摆动状态,从而对水流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可以有效减少因水流冲击而导致支撑板上生物恢复装置受损的情况。
[0020]作为优选,所述生物恢复装置包括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种植盒,所述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均栽种在种植盒内,且所述沉水植物位于靠近底端
的支撑板上,所述浮叶植物位于靠近顶端的支撑板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作为生物恢复装置主体,并且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位于相对应地水层深度,从而针对性地在各水层进行生物恢复,有助于提高生物恢复效果。并以种植盒作为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种植基体,使得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水中的稳定性较好。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本申请通过生物网与驳岸相配合形成恢复区域,并以支撑板作为生物恢复装置的承载基体,且若干支撑板在恢复区域内呈阶梯式排列设置,从而在各水层深度进行生物恢复,有助于提高水域的生物恢复均匀度,进而使得水域生物恢复效果更佳。
[0024]2.本申请通过调整气囊浮力的大小,快捷地实现支撑板的升降,从而便于将各支撑板置于合适位置,且方便后期查看或更换生物恢复装置。
[0025]3.本申请通过扭簧和挡板相配合,使得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的支撑板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以有效缓冲水流的冲击力,从而有助于减少因水流冲击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驳岸(1)、生物网(2)、生物恢复装置(3)和支撑板(4),用于配合所述生态恢复系统使用的河岸两侧均设置驳岸(1),所述生物网(2)设置在两驳岸(1)之间,且所述生物网(2)与驳岸(1)相配合形成恢复区域,所述支撑板(4)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支撑板(4)沿竖直方向呈阶梯式排列设置在恢复区域内的驳岸(1)上,若干所述支撑板(4)上均设置生物恢复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1)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连接杆(5)上,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有用于升降支撑板(4)的升降组件(6),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气囊(61)、进气管(62)和鼓气机(63),所述气囊(6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支撑板(4)上,所述鼓气机(63)设置在驳岸(1)的上表面,所述进气管(62)连通在鼓气机(63)和气囊(6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气机(63)上连通有基管(64),若干所述进气管(62)均连通在基管(64)上,若干所述进气管(62)靠近的基管(64)一端均设置有控制阀门(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网水域环境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网(2)的顶端设置有浮球(21),所述驳岸(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生物网(2)的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包括固定管(71)和滑移杆(72),所述固定管(71)设置在驳岸(1)上,所述滑移杆(72)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固定管(71)的管内壁上且一端伸出固定管(71),所述固定管(71)和滑移杆(72)伸出固定管(71)的一端均设置生物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波类昌文王予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景古梧桐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