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855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属于座椅领域,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板、背板和扶手,所述背板一侧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上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顶部转动连接有抱紧支撑部件,所述抱紧支撑部件位于座板两侧,所述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和调节组件带动抱紧支撑部件上下、左右移动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抱紧、支撑,所述座椅背板顶部设有两组半U型枕对使用者颈头部进行支撑、依托和保护,使伺服使用者在有抱紧、有支撑、有依托保护环境下的安全、舒适休息睡眠,避免使用者入睡后无意识状态下的身体下滑、摇晃和跌落。摇晃和跌落。摇晃和跌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公知的非睡姿辅助睡眠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给坐姿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休息睡眠姿势;二是利用抱枕类、支撑架等给使用者休息睡眠提供一定程度的身体和头部支撑;三是捆绑吊带类的支撑装置。
[0003]上述几类非睡姿辅助休息睡眠方案虽各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0004]调节靠背角度的座椅,因入睡者完全没有支撑和保护,使之很难找到一个舒适、安全的睡姿而难以踏实的睡眠,达不到较好的辅助睡眠效果。
[0005]便携式抱枕或支撑架类的方案,随身携带不便,抱枕或支撑架类产品在使用时难免会与使用者口鼻等呼吸器官触碰,在公共场所使用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个人卫生和疾病感染问题,基本不适宜在交通工具上的推广配置。
[0006]再就是捆绑吊带类的辅助睡眠装置对使用者的身体支撑强度不够,也无法达到理想的辅助睡眠效果;再者,这类产品一般都是把支撑带直接挂在腋下,对使用者腋下动脉血管造成较大的压迫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通过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和调节组件带动抱紧支撑部件移动与使用者的身体两侧相贴,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抱紧、支撑,提高使用者在睡眠状态下的舒适性,且避免了使用者入睡后无意识状态下的身体下滑、摇晃和跌落,提高睡眠的安全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板、背板和扶手,所述背板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背板一侧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连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上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顶部连接有抱紧支撑部件,所述抱紧支撑部件位于座板两侧,所述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和调节组件配合驱动抱紧支撑部件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抱紧、支撑。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在连接板一侧,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轨和驱动电机,所述滑轨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滑块螺纹相连,所述伸缩组件固定连接在滑块顶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一侧,所述伸缩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杆顶部,所述伸缩组件一侧固定连接垂直移动块,所述背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轨道,所述垂直移动块滑动在垂直轨道内,所述垂直轨道垂直固定在背板垂直中线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地基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交叉铰接的剪叉板,所述剪叉板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顶部和固定板底部均固定有滑道,所述剪叉板一端分别与支撑座和固定板转动相连,所述剪叉板另一端分别与支撑座和固定板上的滑道滑动相连,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另一端与固定板转动相连。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固定连接在升降组件上,所述驱动箱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驱动箱上滑动连接有两组齿条伸缩杆,两组所述齿条伸缩杆分别位于齿轮两侧,且与齿轮啮合相连,两组所述齿条伸缩杆远离驱动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抱紧支撑部件设置在调节组件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固定连接在升降组件上,所述驱动箱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驱动箱上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二丝杆,两组所述第二丝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两组第二斜齿轮啮合相连,两组所述第二丝杆外壁均螺纹连接有内螺纹伸缩杆,两组所述内螺纹伸缩杆远离驱动箱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内螺纹伸缩杆的一端与调节组件相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固定连接在伸缩组件上,所述第一弹性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抱紧支撑部件固定相连。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单片机控制组件,所述第二电机和单片机控制组件均固定连接在伸缩组件顶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一侧与抱紧支撑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抱紧支撑部件内壁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电性相连的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控制组件与传感器和第二电机之间电性相连。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板一侧设置有头枕组件,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背板一侧,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顶端连接固定第三升降杆,所述第三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滑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板与弧形滑道配合相连,所述第三升降杆顶端连接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固定箱内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二转轴,两组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蜗轮和半U型枕,两组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相连。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头枕组件和扶手均嵌固在墙体内。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伸缩组件和调节组件带动抱紧支撑部件移动与使用者的身体两侧相贴,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抱紧、支撑,辅助非睡姿使用者在身体有环抱、有支撑的伺服环境中安然入睡,提高使用者在睡眠状态下的舒适性,避免了使用者入睡后无意识状态下的身体下滑、摇晃和跌落,提高非睡姿睡眠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002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弹性杆或电机辅之以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组件带动抱紧支撑部件顺受力方向倾斜给使用者提供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而另一侧抱紧支撑部件仍处于
直立状态,释放了抱紧支撑部件对这一侧身体的抱紧施压,使用者身体在左右倾斜中间歇性的得到放松和休息,避免了两侧抱紧支撑部件长时间一直处于抱紧状态给使用者造成的不适感,
[0022]3、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带动驱动箱、调节组件和抱紧支撑部件上下移动定位,伸缩组件驱动两组伸缩杆向外、向内伸缩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抱紧支撑,方便不同身材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使用的适用性。
[0023]4、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升降杆上端与弧形滑板相连,使用者颈头部向两侧倾斜时带动第三升降杆和弧形滑板在弧形滑轨上左右滑动,为使用者颈头部向左右两侧倾斜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空间,第三升降杆顶端连接第四电机,第四电机连接固定箱驱动半U型枕进行水平和垂直翻转,固定箱内的第五电机带动两组半U型枕同步向内、向外转动,使颈头部依托、支撑和保护渐进智能化,两组半U型枕上设有半U型枕解锁开关帮助使用者意外手动逃生解锁。
[0024]5、本专利技术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包括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座板(102)、背板(103)和扶手(102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03)底部固定有连接板(104),所述背板(103)一侧设有升降组件(5),所述升降组件(5)上连接有伸缩组件(2),所述伸缩组件(2)上连接有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顶部连接有抱紧支撑部件(4),所述抱紧支撑部件(4)位于座板(102)两侧,所述升降组件(5)、伸缩组件(2)和调节组件(3)配合驱动抱紧支撑部件(4)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抱紧、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固定在连接板(104)一侧,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滑轨(501)和驱动电机(5012),所述滑轨(501)和驱动电机(5012)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04)一侧上,所述滑轨(50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011),所述驱动电机(501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5013),所述第一丝杆(5013)与滑块(5011)螺纹相连,所述伸缩组件(2)固定连接在滑块(5011)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第一升降杆(503),所述第一升降杆(50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04)一侧,所述伸缩组件(2)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杆(503)顶部,所述伸缩组件(2)一侧固定连接垂直移动块(5033),所述背板(103)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轨道(5032),所述垂直移动块(5033)滑动在垂直轨道(5032)内,所述垂直轨道(5032)垂直固定在背板(103)垂直中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支撑座(502),所述支撑座(502)固定在地基上,所述支撑座(502)上设有交叉铰接的剪叉板(5021),所述剪叉板(5021)顶部设置有固定板(5022),所述支撑座(502)顶部和固定板(5022)底部均固定有滑道(5023),所述剪叉板(5021)一端分别与支撑座(502)和固定板(5022)转动相连,所述剪叉板(5021)另一端分别与支撑座(502)和固定板(5022)上的滑道(5023)滑动相连,所述支撑座(50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5024),所述第一推杆(5024)另一端与固定板(5022)转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2)包括驱动箱(201),所述驱动箱(201)固定连接在升降组件(5)上,所述驱动箱(20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2),所述第一电机(2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203),所述驱动箱(201)上滑动连接有两组齿条伸缩杆(204),两组所述齿条伸缩杆(204)分别位于齿轮(203)两侧,且与齿轮(203)啮合相连,两组所述齿条伸缩杆(204)远离驱动箱(2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41),所述连接杆(2041)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3),所述抱紧支撑部件(4)设置在调节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鹏翀方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顶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