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42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包括连接线,连接线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外壁上套设有高耐磨绝缘层,连接线和防水层之间设有第一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循环腔室,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之间设有与第一导热管连接的第二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循环腔室,第一循环腔室和第二循环腔室相互连通,第一导热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液芯,第二导热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液芯,第一吸液芯和第二吸液芯连接,第一导热管内和第二导热管内分别填充有循环工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线,避免了连接线、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彼此之间产生温度的差异,延缓了产品的老化和龟裂,使产品的防水效果更好。使产品的防水效果更好。使产品的防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线
,具体为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

技术介绍

[0002]连接线是承载数据与电源交换的重要载体,在连接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连接线的防水性能,其防水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功能与使用寿命,在现有的技术中,连接线为了达到防水的效果,通常是在连接线的外壁上包覆有多层的防水层,为了保护防水层,防水层外壁通常包覆有高耐磨绝缘层;
[0003]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电阻定律:
[0004]R=ρ(L/S),其中R为连接线的电阻,ρ为连接线的电阻率且电阻率与连接线所使用的材质有关,L为连接线的长度,S为连接线的横截面积;
[0005]以及焦耳定律:
[0006]Q=I2RT,其中Q为连接线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I为连接线通过的电流,R为连接线的电阻,T为时间;
[0007]可知,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连接线的长度的增加、横截面积的减少和电阻率的增加会导致连接线的电阻的增加,同时连接线的电阻的增加、连接线通过的电流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增加会导致连接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增加,但现有技术中,出于防水需要,连接线外壁上会尽可能多的包覆有多层的防水层;
[0008]虽然这样起到了防水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连接线产生的热量先从连接线内部传递到连接线与防水层之间,然后再传递到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之间,最后由高耐磨绝缘层传递到外界,这样导致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之间的温度以及防水层和连接线之间的温度有较大的差异,因为连接线、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彼此之间产生温度差异,从而导致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面临热胀冷缩不均匀的问题,热胀冷缩不均匀会导致产品的加速老化和龟裂变形,影响产品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包括连接线,连接线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外壁上套设有高耐磨绝缘层;
[0012]连接线和防水层之间设有第一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循环腔室,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之间设有与第一导热管连接的第二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循环腔室,第一循环腔室和第二循环腔室相互连通,第一导热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液芯,第二导热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液芯,第一吸液芯和第二吸液芯连接,第一导热管内和第二导热管内分别填充有循环工质。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防水层上开设有贯穿槽,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
通过贯穿槽连接,贯穿槽包括与第一导热管连接的第一槽口和与第二导热管连接的第二槽口,第一槽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槽口的横截面积,第一循环腔室的体积小于或等于第二循环腔室的体积。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第一导热管呈环形设置,第一导热管包括包覆在连接线上的第一内圈和与防水层抵接的第一外圈,第一导热管穿过防水层向第二导热管延伸并与第二导热管连接,第二导热管呈环形设置,第二导热管包括包覆在防水层上的第二内圈和与高耐磨绝缘层抵接的第二外圈。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第一吸液芯与第一导热管粘贴连接,第二吸液芯与第二导热管粘贴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一吸液芯和第二吸液芯均由柔性材料构成。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第一吸液芯和第二吸液芯分别采用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连接线,通过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进行热量交换,使连接线在工作过程中,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之间的温度以及防水层和连接线之间的温度趋向统一,避免了连接线、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彼此之间产生温度的差异,使防水层和高耐磨绝缘层热胀冷缩均匀,延缓了产品的老化和龟裂,使产品的防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4]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0025]连接线

1,防水层

2,高耐磨绝缘层

3,第一导热管

4,第一循环腔室

5,第二导热管

6,第二循环腔室

7,第一吸液芯

8,第二吸液芯

9,循环工质

10,第一内圈

11,第一外圈

12,第二内圈

13,第二外圈

14,第一槽口

15,第二槽口

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1,包括连接线1,连接线1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水层2,防水层2的外壁上套设有高耐磨绝缘层3;
[0028]连接线1和防水层2之间设有第一导热管4,第一导热管4的内部设有第一循环腔室5,防水层2和高耐磨绝缘层3之间设有与第一导热管4连接的第二导热管6,第二导热管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循环腔室7,第一循环腔室5和第二循环腔室7相互连通,第一导热管4的内
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液芯8,第二导热管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液芯9,第一吸液芯8和第二吸液芯9连接,第一导热管4内和第二导热管6内分别填充有循环工质10;
[002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可知,连接线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特别是连接线1进行长距离、长时间、大电流的作业的时候,连接线1内部的温度会急剧升高,连接线1内部的温度升高后,连接线1内部的热量会向外传递,连接线1内部的热量首先传递到第一导热管4上,第一导热管4吸收热量使第一循环腔室5内的温度升高,在常态下,第一循环腔室5内的循环工质10以液体的形式储蓄在第一吸液芯8内部,第一循环腔室5内的温度升高使第一吸液芯8内部的液态循环工质10在第一循环腔室5内迅速吸热汽化,汽化后的循环工质10形成循环工质10蒸气,循环工质10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经过多层的防水层2流向第二循环腔室7,循环工质10蒸气在第二循环腔室7内通过高耐磨绝缘层3释放出热量,释放热量后的循环工质10蒸气冷凝液化,冷凝液化后的循环工质10被第二吸液芯9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包括连接线(1),连接线(1)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水层(2),防水层(2)的外壁上套设有高耐磨绝缘层(3),其特征在于;连接线(1)和防水层(2)之间设有第一导热管(4),第一导热管(4)的内部设有第一循环腔室(5),防水层(2)和高耐磨绝缘层(3)之间设有与第一导热管(4)连接的第二导热管(6),第二导热管(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循环腔室(7),第一循环腔室(5)和第二循环腔室(7)相互连通,第一导热管(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液芯(8),第二导热管(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液芯(9),第一吸液芯(8)和第二吸液芯(9)连接,第一导热管(4)内和第二导热管(6)内分别填充有循环工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防水层(2)上开设有贯穿槽,第一导热管(4)和第二导热管(6)通过贯穿槽连接,贯穿槽包括与第一导热管(4)连接的第一槽口(15)和与第二导热管(6)连接的第二槽口(16),第一槽口(15)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槽口(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茂佳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