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25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力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推进过程污染严重、螺旋桨打滑以及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提供了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包括依次由外向内设置的管状的外壳、漆包线圈、直通导管和叶轮转子总成;所述外壳两端设置有法兰盘其中一端为进气端并连接有叶轮发电机;所述叶轮转子总成包括中心转轴和设置在中心转轴上的三个管式集约增压叶轮,三个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外侧固定设有强力磁铁环板;所述法兰盘靠近叶轮转子总成一侧设有中空锥形转动座,所述中空锥形转动座位于外壳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具有使用成本低、节能无污染、螺旋桨动能高的优点。高的优点。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旋桨作为航运航海以及航天动力输出的重要机械,自其诞生以来,为人类征服航运、征服海洋、征服航空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它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和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加深,在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成果上不断创新,对航运航海潜航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
[0003]螺旋桨推进器、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都严重依赖于燃料推进。没有燃料他们都寸步难行(现代电动无人机除外),而燃料占其起飞重量的40%左右,火箭更高达15倍,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喷气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螺旋桨暂不说),可见它在工业制造上的成本有多高,受限难度有多大。在发动机桨叶上采用的材料都必须是高、精、尖,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受限极大,有些材料技术很难突破,甚至会严重阻碍国家航空航海工业的快速发展。螺旋桨推进器,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它们的推进速度与推力都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想达到高能高速很困难,它制约了航空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些航空航海器采用的燃料,在完成航空航海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燃烧物,污染空间,对人类的生存有破坏作用,喷气发动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热尾焰,特别是战斗机容易被雷达发现,导弹追踪,使其隐身能力严重受限,这些喷气发动机没有自我补偿循环能力,燃料全靠地面一次性补充(加油),飞行时间受到极大限制,飞机的垂直起降难度很大,因为发动机技术的适应性差,火箭的重复使用受限极大,飞行成本极高。
[0004]而目前在世界航运航海潜航领域,大到航母、潜艇、巨型货轮,小到汽艇,它们的推进器都是采用螺旋桨推进器,这一技术在目前的应用中已达到了极限,我们把它叫做泛推。虽然人们认识了射流反推力的强大,但是其仍然还局限在现代的机械泵的框架里,效果并不尽人意。其缺点如下:
[0005]螺旋桨推进器由于受到自然水压环境的限制,它的反推力域值是有限的,桨速过低推力小,桨速过高,超过了水压反推的承受力,桨就会失速而失去推力,出现“打滑”现象,想达到高速推进则欲速则不达,这是螺旋桨的致命弱点。螺旋桨推进器的技术匹配已达到了极限,无论设计出什么样的单叶桨其效率的提高都是微乎其微的,要想取得新的技术突破绝非易事。螺旋桨推进器及动力系统构成的整体结构体系太庞杂,一是耗费大量的制造材料,增加了舰船的重量和成本,二是占用舰船内部空间太大,严重影响了舰船效能的提高,三是严重制约舰船航速的提高。由于螺旋桨推进系统结构庞杂,它降低了舰船的效费比,造成了大量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利用螺旋桨推进器这种粗放式泛推想再获得更高的航速和推力已经非常困难,它已不能满足航推高速发展的需要。
[0006]本申请提成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装置解决推进过程污染严重、螺旋桨打滑以及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推进过程污染严重、螺旋桨打滑以及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包括依次由外向内设置的管状的外壳、漆包线圈、直通导管和叶轮转子总成;所述外壳两端设置有法兰盘其中一端为进气端并连接有叶轮发电机;
[0009]所述叶轮转子总成包括中心转轴和设置在中心转轴上的三个管式集约增压叶轮,三个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外侧固定设有强力磁铁环板;
[0010]所述法兰盘靠近叶轮转子总成一侧设有中空锥形转动座,所述中空锥形转动座位于外壳内,所述中空锥形轴承座与叶轮转子总成之间设有两端贯通的锥形轴套,所述锥形轴套一端套设在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的外侧,所述锥形轴套另一端与中空锥形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锥形轴套、中空锥形轴承座以及叶轮转子总成内部全贯通。
[0011]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0012]整机的外壳内漆包线圈导电形成电动场,直通导管内三个管式集约增压叶轮由于与强力磁铁环板连接为一体,在电动场的作用下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推动叶轮转子总成转动的旋转力,并通过锥形轴套与中空锥形轴承座的配合保证叶轮转子总成整体稳定运行,叶轮转子总成高速旋转,其转速高达20000/分转速以上,叶轮转子总成旋转就带动了三级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将气体流或水流压缩,形成强力喷射流喷推动能,随后完成流体喷推输出,装在进气口前端的叶轮发电机运行发电,自主补偿蓄电池电能,通过逆变器给蓄电池补充电能,完成无刷变频自补电力直射喷推作业。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壁成型有线圈安装槽,所述线圈安装槽围绕外壳内壁均布,所述漆包线圈设置在外壳的线圈安装槽内,所述直通导管设置在外壳内并且直通导管外壁与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线圈安装槽位于直通导管与外壳内壁之间。
[0014]线圈安装槽的设置,主要为了便于安装固定漆包线圈,并对其产生保护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包括叶轮座、圆周分布在叶轮座外侧壁的叶片以及一体成型在叶片外侧边沿的叶轮外管,所述叶轮座与叶轮外管同轴设置,所述叶轮外管的直径等于叶轮外管的长度,所述强力磁铁环板固定在叶轮外管外侧壁上。
[0016]通过叶轮外管的设置,既可以对叶轮座上的叶片起到定型作用,同时用于固定配合强力磁铁环板,叶轮座与中心转轴配合连接,方便转动配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发电机包括呈圆台形结构的两端贯通的外壳套,所述外壳套的小头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套内壁设有线圈,所述外壳套内设有与中心转轴通过轴承同轴线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外壳套上,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发电叶轮,所述发电叶轮外侧边设有强力磁铁环板,所述外壳套与强力磁铁环板之间设有圆台形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外壳套内壁固定连接。
[0018]气流在通过外壳套内的导流管时,带动发电叶轮以及转动轴进行转动,强力磁铁环板随之进行转动,进而周侧的线圈产生电流,完成风能发电。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用于连接外界电源的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与漆包线圈连接。
[0020]接线座用于为整个装置连接电源提供电能。
[0021]进一步的,三个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分别为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的叶片数量分别为三个、五个和七个,所述第一叶轮位于靠近进气端的一侧,所述第三叶轮位于靠近出气端的一侧。
[0022]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三个叶轮的设置,三重动力,驱动性更强,并且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三个叶轮的叶片数逐级递增,从进气口到喷气口按3、5、7叶依次排列,目的是变压气流推力,逐级增强直射喷推的射流力量,提高其强大的气动推力。
[0023]进一步的,所述强力磁铁环板为筒形结构或半圆形瓦状结构。
[0024]如此设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结构的强力磁铁环板,强力磁铁环板与叶轮外管配合更加牢固方便。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外向内设置的管状的外壳、漆包线圈、直通导管和叶轮转子总成;所述外壳两端设置有法兰盘其中一端为进气端并连接有叶轮发电机;所述叶轮转子总成包括中心转轴和设置在中心转轴上的三个管式集约增压叶轮,三个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外侧固定设有强力磁铁环板;所述法兰盘靠近叶轮转子总成一侧设有中空锥形转动座,所述中空锥形转动座位于外壳内,所述中空锥形轴承座与叶轮转子总成之间设有两端贯通的锥形轴套,所述锥形轴套一端套设在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的外侧,所述锥形轴套另一端与中空锥形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锥形轴套、中空锥形轴承座以及叶轮转子总成内部全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成型有线圈安装槽,所述线圈安装槽围绕外壳内壁均布,所述漆包线圈设置在外壳的线圈安装槽内,所述直通导管设置在外壳内并且直通导管外壁与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线圈安装槽位于直通导管与外壳内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集约增压叶轮包括叶轮座、圆周分布在叶轮座外侧壁的叶片以及一体成型在叶片外侧边沿的叶轮外管,所述叶轮座与叶轮外管同轴设置,所述叶轮外管的直径等于叶轮外管的长度,所述强力磁铁环板固定在叶轮外管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电力直射喷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杨传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