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32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推进器,其包括机体外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机体外壳具有第一壳部,第一壳部设有第一容腔,机体外壳设有流体通道,机体外壳的外周侧设有多个与流体通道相连通的通槽,第一壳部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条形槽,多个条形槽与多个通槽分别一一对应连通,定子组件设置于第一容腔的内壁,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一容腔中,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配合并能够相对定子组件转动,转子组件连接有伸入至流体通道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位于流体通道的螺旋桨。通过在第一容腔设置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以使第一壳部构成电机的外壳,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实现小型化,且通过条形槽增加第一壳部周侧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便于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推进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有的水下推进器,其一般包括有外壳体、驱动电机和螺旋桨等部件,外壳体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流体通道和用于安装驱动电机及内部其他电子元件的内部容腔,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防水使用需要,内部容腔一般为密封腔室,密封的内部容腔也会影响驱动电机的散热,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下推进器,通过在第一容腔设置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以使第一壳部构成电机的外壳,结构简单合理,且通过条形槽增加第一壳部周侧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有利于提升电机效率,增加推进器续航时间,便于使用。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包括机体外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机体外壳具有第一壳部,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第一容腔,所述机体外壳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机体外壳的外周侧设有多个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壳部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条形槽,多个所述条形槽与多个所述通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外壳(100),所述机体外壳(100)具有第一壳部(110),所述第一壳部(110)设有第一容腔(101),所述机体外壳(100)设有流体通道(102),所述机体外壳(100)的外周侧设有多个与所述流体通道(102)相连通的通槽(103),所述第一壳部(110)的外周侧设有多个条形槽(104),多个所述条形槽(104)与多个所述通槽(103)分别一一对应连通;定子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101)的内壁;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101)中,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200)配合并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组件(200)转动,所述转子组件连接有伸入至所述流体通道(102)的转轴(300),所述转轴(300)上连接有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02)的螺旋桨(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00)具有第二壳部(130),所述流体通道(102)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130),所述第一壳部(110)和所述第二壳部(130)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条部(120),多个所述连接条部(120)环绕所述机体外壳(10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所述通槽(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部(120)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壳部(110)的外周侧,以使所述第一壳部(110)的外周侧形成所述条形槽(10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部(120)靠近所述第二壳部(130)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121),所述第一壳部(110)、所述连接条部(12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2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121)与所述第二壳部(130)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功华金功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朗宇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