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817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方法获取储层矿物组分含量,通过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目标深度范围内储层的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其进行校正后带入脆性计算公式计算脆性指数;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的岩石骨架结构变化特征和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其对脆性的影响,结合碳酸盐岩储层关于孔隙演化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内白云石含量和脆性指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白云石含量的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富含白云石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方法存在区域局限性的问题。法存在区域局限性的问题。法存在区域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油开采需要采用酸化压裂、多级压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新技术提高储层渗透率或流体粘度。脆性作为压裂的重要评价指标,对页岩油藏的改造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岩石的脆性与其矿物组分有关。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环境页岩储层的脆性,学者们普遍认为粘土矿物是具有延展性的塑性矿物。同时,提出了脆性矿物的不同分类方案,将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为脆性矿物。多数学者一致认为石英、长石等硅质矿物是主要的脆性矿物,而对于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是否属于脆性矿物仍有不同看法。但单纯计算脆性矿物的含量,以此评价脆性显然忽略了不同矿物之间的差异,分别提出通过计算不同矿物的脆性指数来反映这种差异,使得矿物的物理意义构图方法更清晰。但矿物组分法只能分析岩石在简单应力条件下的脆性破坏特征,不能反映复杂应力条件下岩石的脆性。同时忽略了成岩作用的影响,即使矿物组分完全相同,不同的成岩压力和不同的孔隙结构也会造成脆性的很大差异。
[0003]从弹性力学的角度,通过测井和地震资料获取弹性参数并计算脆性指数是评价脆性的有效方法。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量化岩石脆性的两个重要弹性参数。杨氏模量表征岩石产生裂缝的能力,泊松比表征岩石维持裂缝的能力。一般认为,当杨氏模量高、泊松比低时,岩石更脆。然而,仅选择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来计算脆性,对于脆性的表征还不够全面,忽略了复杂应力条件或围压条件的影响,导致该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方法存在区域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确定页岩样品的矿物组分和微观形态特征,开展单轴压缩试验,获取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0007]通过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目标深度范围内储层的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利用所述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所述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进行校正,得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0008]将所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带入脆性计算公式计算脆性指数;
[0009]基于所述微观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含量区间白云石微观结构变化对岩石骨架结构以及对湖相泥页岩脆性的影响,得到第一分析结果;
[0010]基于白云石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结合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关于孔隙演化的研究结
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的页岩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湖相泥页岩脆性的影响,得到第二分析结果;
[0011]基于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内白云石含量和脆性指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白云石含量的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方法;
[0012]使用所述评价结果方法对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
[0013]其中,所述确定页岩样品的矿物组分的具体方式为:
[0014]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得到矿物组成。
[0015]其中,所述射线衍射仪型号为D8

ADVANCEX。
[0016]其中,所述确定页岩样品的微观形态特征的具体方式为:
[0017]通过氩离子抛光页岩样品的表面;
[0018]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抛光后的所述页岩样品的表面划分形状和尺寸,得到扫描范围;
[0019]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所述扫描范围进行扫描并观察,对白云石矿物微观形态进行记录,得到微观形态特征。
[0020]其中,所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SIGMA;
[0021]所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Quanta250;
[0022]所述氩离子抛光仪型号为Gatan697C。
[0023]其中,所述确定页岩样品孔隙度的具体方式为:
[0024]使用覆压孔渗分析系统对页岩样品进行孔隙度测量分析,得到孔隙度。
[0025]其中,所述覆压孔渗分析系统型号为PoroPDP

200覆压孔渗分析系统。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通过确定页岩样品的矿物组分和微观形态特征,开展单轴压缩试验,获取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通过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目标深度范围内储层的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利用所述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所述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进行校正,得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将所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带入脆性计算公式计算脆性指数;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的岩石骨架结构变化特征和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其对脆性的影响,结合碳酸盐岩储层关于孔隙演化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内白云石含量和脆性指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白云石含量的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方法,对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矿物组分和微观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增加了脆性表征的全面性,解决了现有的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方法存在区域局限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部矿物组分含量分布图。
[0029]图2是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含量在不同深度分布特征图。
[0030]图3是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内不同类型白云岩频率分布直方图。
[0031]图4是动静杨氏模量转换关系图。
[0032]图5是修正前后动态杨氏模量对比图。
[0033]图6是沙河街组四段下部储层脆性特征图。
[0034]图7是Woodford、Barnett和EagleFord页岩的脆性和孔隙度相关性图。
[0035]图8是随白云石含量变化孔隙度演化图。
[0036]图9是孔隙度与白云石含量的关系。
[0037]图10是脆性指数与白云石含量的关系图。
[0038]图11是页岩脆性随白云石含量的变化规律图。
[0039]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页岩样品的矿物组分和微观形态特征,开展单轴压缩试验,获取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通过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目标深度范围内储层的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利用所述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所述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进行校正,得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将所述真实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带入脆性计算公式计算脆性指数;基于所述微观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含量区间白云石微观结构变化对岩石骨架结构以及对湖相泥页岩脆性的影响,得到第一分析结果;基于白云石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结合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关于孔隙演化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的页岩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湖相泥页岩脆性的影响,得到第二分析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白云石含量区间内白云石含量和脆性指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白云石含量的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方法;使用所述评价结果方法对富白云石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白云石含量的湖相泥页岩层系储层脆性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页岩样品的矿物组分的具体方式为: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得到矿物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周雪松张学娟曹铮尹乾好赵书伟金翔雄刘蓥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