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HPC加固桩基及其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817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HPC加固桩基及其加固方法,包括:步骤S1:制作圆形钢护筒;步骤S2:将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拼装成圆形钢护筒,将圆形钢护筒静压在桩基外;步骤S3:对桩基与圆形钢护筒之间的区域进行冲洗,使桩基与圆形钢护筒之间形成空腔,桩基露出混凝土骨料;步骤S4:制作圆形钢筋笼,将圆形钢筋笼放置到桩基与圆形钢护筒之间的空腔内;步骤S5:以圆形钢护筒为模板浇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将圆形钢护筒设置在桩基外,对桩基与圆形钢护筒之间进行冲洗除泥形成空腔,将圆形钢筋笼放置在空腔内,浇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桩基增加的结构截面,具有抗弯剪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施工周期短,加固效果好。加固效果好。加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HPC加固桩基及其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UHPC加固桩基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车辆荷载逐渐增大,新桥规也相应增大了桥梁汽车活载。按照旧规范设计的部分既有桥梁承载力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荷载要求,其安全性均减小。尤其城市桥梁中的独柱墩结构受力较不利,在抗倾覆承载能力计算中,部分独柱墩的桩基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降低,已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威胁到上部结构的使用安全,需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处理。超高性能混凝土(简称UHPC)是一种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的纤维增强水泥复合基材料,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材料。
[0003]由于城市桥梁用地紧张,施工作业面狭小,大面积的开挖施工显然不满足要求。传统的桩基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微型桩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后压浆技术和植筋加固技术。但上述加固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微型桩加固,干成孔法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大,循环泥浆臂成法对钻孔深度具有严格的要求等;与循环泥浆臂成法相比,单纯植筋加固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地面以下桩基植筋施工技术难度更大,且加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施工周期短、加固效果良好的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述加固方法的UHPC加固桩基。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制作圆形钢护筒,所述圆形钢护筒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所述第一护筒和所述第二护筒设置为半圆形;
[0008]步骤S2:桥墩上面设抱箍做反力架,将所述第一护筒和所述第二护筒拼装成所述圆形钢护筒,将所述圆形钢护筒静压在桩基外;
[0009]步骤S3:对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区域进行冲洗,使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桩基露出混凝土骨料;
[0010]步骤S4:制作圆形钢筋笼,将所述圆形钢筋笼放置到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所述空腔内;
[0011]步骤S5:以所述圆形钢护筒为模板浇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将圆形钢护筒设置在桩基外,对桩基与圆形钢护筒之间进行冲洗除泥形成空腔,将圆形钢筋笼放置在空腔内,通过浇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桩基增加的结构截面,直接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增加桩基截面形成受力整体,增大桩基截面和承载力,施工周期短,加固效果好。UHPC对桩基增加了核心约束作用,提高了桩基的抗压和抗弯能力,能够充分发挥UHPC抗拉能力强的特点,具有抗弯剪刚度大、承载能力
强、耐久性好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UHPC加固桩基构造简单,不会显著增加桩基的结构自重和尺寸,施工简单,实用性强。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圆形钢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桩基的直径,所述圆形钢护筒与所述桩基之间的直径差为20c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3中,使用高压水对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区域进行高压循环冲洗,对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毛。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3中,对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毛时,在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打出方向垂直于剪力作用方向的纹路,所述纹路的纹深不小于4mm,所述纹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m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圆形钢筋笼包括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和所述第二钢筋笼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一钢筋笼与所述第二钢筋笼运输吊装到墩柱位置并就位后焊接一体形成所述圆形钢筋笼。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圆形钢筋笼包括箍筋和多条纵向钢筋,多条所述纵向钢筋竖直间隔设置,所述箍筋环绕多条所述纵向钢筋设置并固定在多条所述纵向钢筋上。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5中,超高性能混凝土完成灌注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4小时。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UHPC加固桩基,用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加固方法,包括:
[0020]桩基;
[0021]UHPC结构,所述UHPC结构设置在所述桩基上,所述UHPC结构包括UHPC本体和钢筋笼结构,所述钢筋笼结构设置在所述UHPC本体内,所述钢筋笼结构包括箍筋和多条所述纵向钢筋,多条所述纵向钢筋竖直间隔设置,所述箍筋环绕多条所述纵向钢筋设置并固定在多条所述纵向钢筋上。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本专利技术的UHPC加固桩基构造简单,不会显著增加桩基的结构自重和尺寸,施工简单,实用性强。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筋笼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和所述第二钢筋笼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一钢筋笼与所述第二钢筋笼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箍筋与所述纵向钢筋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UHPC加固后的桩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所示出的桩基加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圆形钢护筒和圆形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所示出的圆形钢护筒和圆形钢筋笼的分体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作圆形钢护筒,所述圆形钢护筒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所述第一护筒和所述第二护筒设置为半圆形;步骤S2:桥墩上面设抱箍做反力架,将所述第一护筒和所述第二护筒拼装成所述圆形钢护筒,将所述圆形钢护筒静压在桩基外;步骤S3:对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区域进行冲洗,使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桩基露出混凝土骨料;步骤S4:制作圆形钢筋笼,将所述圆形钢筋笼放置到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所述空腔内;步骤S5:以所述圆形钢护筒为模板浇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圆形钢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桩基的直径,所述圆形钢护筒与所述桩基之间的直径差为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使用高压水对所述桩基与所述圆形钢护筒之间的区域进行高压循环冲洗,对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UHPC加固桩基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对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毛时,在所述桩基的混凝土表面打出方向垂直于剪力作用方向的纹路,所述纹路的纹深不小于4mm,所述纹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HPC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储惠刘小刚熊勇郭建民王学义陈智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