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73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两个供水装置、一个喷雾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所述的输水管缠绕在收放管机构上,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供水泵连接,所述的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雾降温装置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的喷雾降温装置包括一个移动小车、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所述的移动小车用于在田间移动;所述的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下两组水喷雾和一组干冰喷雾机构,可以实现对受到干热风危害额农作物进行全面的增湿降温,有效的降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风对农作物的危害。风对农作物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空气增湿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危害的实质是高温、低湿引起农作物生理干旱,风只是加重了危害的程度。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一般减产5%~ 10%,严重时达到2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品质及出粉率。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热与干”的综合作用。防御措施一是在麦田降温增湿,二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现有的降温增湿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推车形式,水箱设置在推车上,推车在农田内移动喷灌,存在问题:推车加水箱重量大,移动不方便,调节性差,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农田一般松软,自重很大的推车会将农田碾压变硬,不利于作物生长。另一种为农田灌溉装置通过水泵和水管进行喷灌,但是水管注水后移动不便,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人抬起的方式进行灌溉,耗费了搬运者大量的体力。另外现有增湿降温设备采用的都是利用喷水方式降温,降温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增湿降温装置移动不方便,调节性差,工作效率较低以及没有降温设备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包括两个供水装置、一个喷雾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所述的输水管缠绕在收放管机构上,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供水泵连接,所述的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雾降温装置的进水管连通。
[0005]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还移动小车。
[0006]如果农田有机井,喷雾的水采用农田机井的水即可以。将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实现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的移动。如果农田没有机井,则还需要供水箱,供水箱设置在移动小车上,为喷雾设备提供水源。
[0007]喷雾降温装置包括一个移动小车、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所述的移动小车用于在田间移动;所述的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安装在移动小车上;喷雾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过三通接头分为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的第二进水管与加压泵连通,所述的加压泵的出口通过三通接头分为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与上喷雾管连通,所述的上喷雾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的第二出水管与下喷雾管连通,所述的下喷雾管上设置有若干喷雾支管,所述的喷雾支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
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可编程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的收放管机构、供水泵、加压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温湿度传感器和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的可编程单片机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框架、安装架和三角履带轮,所述的框架的四根支撑杆上分别与所述的三角履带轮连接,设置在框架的前方的三角履带轮的履带轮驱动轴上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主驱动轴,所述的主驱动轴上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的主驱动轴与驱动电机安装在一起,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架为下层空间和上层空间,所述的喷雾机构设置在下层空间;所述的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上层空间,上层空间为箱式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的降温机构包括干冰烟雾机和烟雾管,所述的干冰烟雾机的出口连接烟雾管,所述的烟雾管的出口设置有圆锥形出雾口。
[0010]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排障机构,所述的排障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上的V型板,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支撑杆螺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和供水箱,所述的供水箱、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
[0012]优选地:所述的收放管机构包括收放管架和收放管电机,所述的收放管电机与所述的收放管架安装在一起。
[0013]优选地: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设备连接好,启动可编程单片机,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通过可编程单片机设定运行参数,控制各个设备运行;2、在驱动电机和收放管电机的作用下,移动小车带动喷雾装置和降温装置在田间移动,对农作物进行喷雾增湿降温操作,增加农田的具备的湿度,降低温度,有效地降低干热风对农作用的危害;3、当移动小车顺着地垄从一头移动到另一头,将输水管快速拆下,换上另一头的输水管,收放管电机运行,将农田里的输水管收回到管架上,同时另一个收放管机构运行;如果有电线的话,同时收放电线;如此反复,实现农田的增湿降温操作;4、增湿降温操作根据农田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有以下几种方式:A:增湿方式:(1)农田的空气温度不高,不需要降温,农田的空气湿度低,需要进行增湿操作,此时根据农田的湿度要求,采用单独开启上第一阀门,通过上喷雾管上的喷头对农作物的上部进行增湿操作;如果农田地垄比较长,通过供水泵的水压不足以满足喷雾要求,则开启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加压泵,对水流进行二次增压后进行喷雾,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2)农田的空气温度不高,不需要降温,农田的空气和土壤的湿度低,此时根据农田的湿度要求,采用单独开启上第一阀门,通过上喷雾管上的喷头对农作物的上部进行增湿操作;开启第二阀门、第四阀门和加压泵,对水流进行二次增压后通过下喷雾管上和喷雾
支管的喷头进行喷雾,对农作物的下部进行增湿操作,可以有效地解决农田土壤湿度低的问题;如果上部喷头的压力不够,可以采用开启第三阀门,采用增压后的水进行上层喷雾操作。
[0015]B:降温方式:农田的空气温度高,需要降温,开启干冰烟雾机,喷出低温烟雾,对农田进行降温操作,使农田的局部形成低温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0016]如果农田同时需要增湿降温,可以根据农田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采用A和B的方式组合,即可完成农田增湿降温操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供水装置、一个喷雾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将供水装置设置在田埂上,喷雾降温装置通过移动小车在田间移动喷雾降温,将水箱等比较重的设备设置在田埂上,可以有效降低移动小车的负重,使其移动更加灵活,可以有效降低喷灌降温过程为农田的碾压,使农田不至于变得很硬,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下两组水喷雾和一组干冰喷雾机构,可以实现对受到干热风危害额农作物进行全面的增湿降温,有效的降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干热风危害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供水装置、一个喷雾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泵、输水管和收放管机构,所述的输水管缠绕在收放管机构上,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供水泵连接,所述的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雾降温装置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的喷雾降温装置包括一个移动小车、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所述的移动小车用于在田间移动;所述的喷雾机构和降温机构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所述的喷雾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过三通接头分为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的第二进水管与加压泵连通,所述的加压泵的出口通过三通接头分为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的第一出水管与上喷雾管连通,所述的上喷雾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的第二出水管与下喷雾管连通,所述的下喷雾管上设置有若干喷雾支管,所述的喷雾支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可编程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的收放管机构、供水泵、加压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温湿度传感器和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的可编程单片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框架、安装架和三角履带轮,所述的框架的四根支撑杆上分别与所述的三角履带轮连接,设置在框架的前方的三角履带轮的履带轮驱动轴上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主驱动轴,所述的主驱动轴上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的主驱动轴与驱动电机安装在一起,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为下层空间和上层空间,所述的喷雾机构设置在下层空间;所述的降温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上层空间,上层空间为箱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机构包括干冰烟雾机和烟雾管,所述的干冰烟雾机的出口连接烟雾管,所述的烟雾管的出口设置有圆锥形出雾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排障机构,所述的排障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上的V型板,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支撑杆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和供水箱,所述的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范永申赵淑梅曹华马春芽曹引波欧阳海滨邓晓娟翟雪宁董艳王宝华郭松涛兰之谦吕清海孙利鑫贺继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