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5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实现双工位乒乓式上来的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板、上料驱动组件、扫码组件、第一上料组件以及第二上料组件,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定位配合,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与产品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上料机构的技术领域。构的技术领域。构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机构的
,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3C行业中,金属产品内部会有气泡、裂纹、沙眼等缺陷,因此缺陷检测是一种很常见很有必要进行的工艺,能将不良品挑出。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缺陷检验成为一项最基本的操作。传统的检测工艺采用人工手持超声波探测仪对单个产品进行检测,这种原始的手动操作方式需要较多的装配人员,其劳动效率低,产品产值低,同时产品检测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0003]现有对手机中框产品上料机构中,通过单个驱动机构往复转运产品,因此常常出现送料速度与产品取料速度不匹配、产品扫码距离控制不准确、效率低等缺点,常用的双工位上料机构存在占用空间过大的情况,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利于设备的安装,给生产和日常维护中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实现双工位乒乓式上来的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支撑板、上料驱动组件、扫码组件、第一上料组件以及第二上料组件,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定位配合,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与产品相适配。
[0006]进一步,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组滑台以及限位件,若干所述滑台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滑台的一端并与所述滑台挡停配合。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滑台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块,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块与产品定位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二支架、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顶升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台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产品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块。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0010]进一步,所述扫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码顶升装置、底板以及若干扫码件,若干所述扫码顶升组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扫码件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相配合。
[0011]进一步,还包括机座组件以及两组定位组件,所述机座组件设置在上料驱动组件的一端,两组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组件内并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定位配合。
[0012]进一步,所述机座组件包括箱体、光栅组件以及控制台,所述光栅组件和所述控制台均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设置有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开口。
[0013]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座组件内的定位支架以及若干定位感应器,所述定位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周边,若干所述定位感应器均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上,所述定位感应器与所述产品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定位配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上料组件交错式结构设计,使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日常维护与保养方便;双工位乒乓式上料设计,能实现小批量多次转运上料,提高产线整体出产效率;第二上料组件为升降式板材结构,上料与送料过程与第一上料组件具有高度差,整体结构紧凑,往复上料送料效率高,提高生产效率;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均采用板材结构设计,安装方便,拆卸后占地面积小,方便日常场地空间管理,提高空间利用率;扫码组件采用升降式结构设计,便于应对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产品固定后的高度,使用灵活,单扫码组件对应两组上料组件,占用空间面积小,节省整体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
[0017]图3是本技术上料驱动组件、扫码组件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使用新型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支撑板1、上料驱动组件2、扫码组件3、第一上料组件4以及第二上料组件5,所述扫码组件3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定位配合,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均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均与产品配合定位,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为交错式设计,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为固定等高结构,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为可升降式结构。采用上料组件交错式结构设计,使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日常维护与保养方便;同时双工位乒乓式上料设计,能实现小批量多次转运上料,提高产线整体出产效率。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包括至少两组滑台21以及限位件22,若干所述滑台21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限位件22设置在所述滑台21的一端并与所述滑台21挡停配合,所述滑台21为电机滑台21,若干所述滑台21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滑台21的活动端定位检测的到位传感器。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1以及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支架41与所述滑台21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块43,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块43与产品定位配合,所述
第一支架41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定位块4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架41为板式结构。第一上料组件4采用固定式板材结构设计,安装方便,拆卸后占地面积小,方便日常场地空间管理,提高空间利用率。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包括固定座51、第二支架52、第二连接板53以及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所述固定座51与所述滑台21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与所述固定座5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2与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52上,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产品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块55,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为气缸结构,所述固定座51和所述第二支架52为板式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53设置若干与所述第二定位块55相配合的通孔。第二上料组件5采用升降式板材结构,上料与送料过程与第一上料组件4具有高度差,整体结构紧凑,往复上料送料效率高,提高生产效率。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51上设置有限位块56,所述第二支架52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56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支座上还设置与所述限位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板(1)、上料驱动组件(2)、扫码组件(3)、第一上料组件(4)以及第二上料组件(5),所述扫码组件(3)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定位配合,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均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均与产品配合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2)包括至少两组滑台(21)以及限位件(22),若干所述滑台(21)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限位件(22)设置在所述滑台(21)的一端并与所述滑台(21)挡停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1)以及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支架(41)与所述滑台(21)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块(43),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块(43)与产品定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包括固定座(51)、第二支架(52)、第二连接板(53)以及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所述固定座(51)与所述滑台(21)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与所述固定座(5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2)与所述第二顶升驱动装置(5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52)上,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民冉璐珲胡仁有郗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