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德操专利>正文

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745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在IP包的头部以可选项的方式提供具有唯一性的对节点在内网中的位置/路径的描述,即由一个公网地址开头、后随一个或几个私网地址(或一个或几个私网地址、后随一个公网地址)的地址序列;并以此作为寻址的依据,使采用内网地址的节点成为在互联网内可以寻址,并使以这些节点为目标的IP包在互联网内可以路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1)与现有IPv4完全兼容,可以实现最平滑的过渡,也可与IPv4并存。2)充分利用和继承IPv4业已成熟的技术。3)无论软件实现还是硬件实现都比IPv6容易,可以大大降低有关设备的造价。4)地址描述的长度不固定,完全按需要确定,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开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络和通信领域,主要是一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这种在互联网中采用按路径(而不仅仅是地址)寻址和路由的方法,目的在于妥善解决IP地址容量不足的问题。背景介绍现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IP规程(即“协议”)第四版、即IPv4基础上的,这个规程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考验,各种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但是人们早就认识到IPv4有个缺点,那就是它的地址(即IP地址)是32位的,因而地址的容量不够大,或者说地址空间太小。凡是要入网、并要求在网内可以被寻址的机器和设备,都需要向互联网的管理部门、或者手中握有IP地址的运行商申请分配IP地址。分配得到的IP地址都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因而不会与别的机器冲突。实际上,正因为IP地址是唯一的,它才是可以被寻址的,以此地址为目的地(目标)的IP包才是“可路由”的。但是,一个IP地址既经分配,一般而言它就被“耗用”了。32位地址空间的容量大约是45亿个地址,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这已是天文数字,但是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空间其实不大,不久就会被耗尽。由于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发展互联网,早就介入IP地址的瓜分,所以问题相对而言还不那么突出。可是对于作为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据称中国已有网民一亿以上,而分配给中国的IP地址不足三千万。至于发展得更晚的国家和地区,问题就更严重了。事实上,即使在美国,IP地址存量不足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迄今为止,人们试图从两个方向、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一条路线是另起炉灶,定义了一个新版(第六版)的IP协议IPv6,在这个协议里把IP地址的长度改成128位,使地址空间变得如此之大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不至于被耗尽。可是,地址长度的改变意味着信息“包”头格式的改变,而且IPv6与IPv4的区别还不仅仅在于地址长度和“包”头的格式,这使得从IPv4到IPv6的迁移困难重重而且耗资巨大。对此,思科公司副总裁Tony Bates说得好:“从IPv4到IPv6的-->迁移,具有革命性的难度,但并不是革命性的突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地址空间大小以外,事实上IPv6能做到的事(如QoS等等)IPv4几乎都能做到,而IPv4不能做到的事(如安全等等)则IPv6其实也不能做到。正因为这样,IPv6的提出已有十年以上了,却至今还是说的多、干的少。而且,迄今IPv6尚未经受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实用考验,这也使得人们格外小心谨慎。另一条路线是加以改良,从IP地址中划出了一些地址作为“私网地址”(或“内网地址”,在本文中“私网”和“内网”两个术语意义相同、可以互换),这些地址不需要申请,可以自由选用。当然,私网地址不可能是全球唯一的,所以在“公网”中是“不可寻址”的(所谓“可寻址”就是可以唯一确定地找到目标),因而是“不可路由”的(所谓“可路由”就是在每个岔口都能确定往哪儿走),公网中的路由器对以私网地址为目标的IP包不予转发。因此私网地址只能用在具体的“内网”中,只有在那里它才是唯一的、互不冲突的。不过,对于用在内网中的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私网地址也是“可路由”的。由于私网地址的使用,互联网的典型结构形态逐渐变成在公网上搭挂了很多内网(私网),每个内网通过一个(或几个)“网关”路由器接入公网。由于网关挂在公网上,它必须有个公网地址,而网关以内的所有“节点”,则都可以使用私网地址。另一方面,由于私网地址在公网上是不可路由的,当内网中的节点需要穿越公网进行通信时,就不能使用其自身的地址,而只好暂时借用网关的公网地址,此种技术称为“网络地址转换”、即NAT。私网地址的使用和NAT技术的发展大大缓解了IP地址不够分配的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预测再过三几年IPv4的公网地址就真要耗尽了。再说,NAT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局限。另一方面,虽然在内网中可以使用私网地址,但是当内网的规模很大时私网地址也有耗尽的问题,因为现下的私网结构在逻辑上都是平面(单层)的,而不是多层的。所以,继续按原样使用IPv4也终非长久之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使得在IPv4的框架内,只对IPv4作细微的扩充就能解决IP地址不够分配的问题呢?本专利技术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对IPv4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就可以发现IPv4采用的是单纯的按地址寻址(与路径无关,或者说与节点的位置无关)。正因为是单纯的按地址寻址,各节点的地址就必须唯一,这就有了地址被耗尽的问题。另一方面,正因为私网地址并非全球唯一,就在公网中不可路由。进一步,正因为私网地址在同一个内网中必须唯一,就也会有耗尽的问题。所以,问题出在单纯按地址寻址。只要地址的长度是固定的(如32位),就总会被耗尽,除非地址的长度远远超过实际需要。而超过实际需要的地址长度,则使每个包的长度不必要地加长,既增加了网络传输的负担,也增加了沿途各路由器处理的负担。然而,如果是按路径寻址,那就不要求地址的唯一性了。这是因为地址只是路径中的一部分,路径实-->际上说明了目标的位置。所以,即使地址相同,只要路径是唯一的就可以了。举例说明之:地址“123号”当然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有唯一性、因而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可寻址;但是“中山路123号”就在整个城市中有唯一性了;而“杭州中山路123号”就是全球唯一的了。实际上,“杭州中山路123号”既是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同时又说明了一条路径,即:先到杭州(火车站),再到中山路,再到123号。从杭州(火车站)到目的地的路径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最短路径却只有一条,如果我们把“路径”理解为最短的“法定”路径,那就是唯一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杭州”是唯一的,而“中山路123号”在杭州内部又是唯一的,这里“杭州”既相当于“世界”这个“公网”中的一个公网地址,又代表着一个私网;而“中山路”既是这个私网中的一个私网地址,又代表着一个下一层次的私网,“123号”则是下一层私网中的一个私网地址。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IP包的头部包含该IP包在网中(从公网到私网、到目标节点)能走的一段最短路径,那么只要第一个(公网)地址是唯一的,而且后续的私网地址在其各自所在的私网中也是唯一的,就可以用这段路径唯一地确定一个目标节点。另一个例子是计算机文件系统的结构。如果把所有的文件都存放在同一个目录下,形成一种单层的“平面”结构,那么所有文件的文件名都必须是唯一的。可是,如果把文件分别存储于多层的目录中,那就只须路径名唯一就可以了。例如:“客户往来/南北装修/协议书.doc”和“客户往来/黎明水电/客户往来/协议书.doc”,虽然文件名都是“协议书.doc”,但是他们存在于不同的目录中,有着不同的路径名,就不会互相混淆。由此可见,只要在关于地址的说明中包含足够的路径信息,就可以用私网地址作为访问的目标和源,而且私网地址可以在多层的内网中递归使用,从而实际上不再受地址空间容量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对现有IPv4规程改变最小,并且在与IPv4完全兼容的条件下解决了IP地址容量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在IP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其特征是:在IP包的头部提供具有唯一性的对节点在内网中的位置/路径的描述,即由一个公网地址开头后随一个或几个私网地址、或若干私网地址后随一个公网地址的地址序列,并以此作为寻址的依据,使采用内网地址的节点成为在互联网内可以寻址,并使以这些节点为目标的IP包在互联网内可以路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其特征是:在IP包的头部提供具有唯一性的对节点在内网中的位置/路径的描述,即由一个公网地址开头后随一个或几个私网地址、或若干私网地址后随一个公网地址的地址序列,并以此作为寻址的依据,使采用内网地址的节点成为在互联网内可以寻址,并使以这些节点为目标的IP包在互联网内可以路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互联网中按路径寻址和路由的方法,其特征是:1)、在IPv4规程的包头可选项中增加两个新的可选项“源地址路径段”和“目标地址路径段”,格式与原有的“源路径”可选项相同;2)、组网时,从公网开始,第一层私网通过网关接入公网,并为第一层私网内各节点分配一个私网地址;第一层私网可以分成一个或多个子网,这些子网都处在同一个层次上,第一层私网的网关在公网中有个公网地址;3)、将第二层私网通过网关接入第一层私网,并为第二层私网内各节点分配一个私网地址,第二层私网也可以分成一个或多个子网,这些子网都处在同一个层次上;第二层私网的网关在第一层私网中有个第一层私网地址;第二层私网和第一层私网应采用不同的子网地址;下类推,对私网的层数没有限制;4)、对于各层私网中的每个节点,根据“生成树”的原理确定一个以第一层私网网关的公网接入点为起点的最短路径,路径中的每个节点,即每一跳的目标都是一个网关;每个这样的路径都是以第一层私网网关的公网地址开头,后随0个或数个内网地址的IP地址序列,每个序列都唯一地确定着网中的一个节点;如果内网地址的个数为0,就说明这是个可以在公网中直接寻址的节点;这样得到的是具体节点的路径描述,既用作目标端路径描述,也用作源端路径描述;5)、向一个节点发送IP包时,要把目标节点的IP地址序列填写在IP包的头部,具体方法为:●如果序列中内网地址的个数为0,就将公网地址填写在目标地址位段,而不需要加可选项。此时的IP包头与现行IPv4的完全一样;●如果序列中内网地址的个数非0,就须在报头中添加一个“目标地址路径段”可选项;6)、如果源节点是个内网节点,则IP包头中还应带有“源端路径段”可选项。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德操
申请(专利权)人:毛德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