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隧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34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隧道器,该医用隧道器包括:锥形头;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导引管,设置在外鞘管的内部,导引管的一端和锥形头的尾端连接,导引管的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接;弹性扩张气囊,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导引管上设有和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结构简单且有利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用隧道尺寸。用隧道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隧道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用隧道器。

技术介绍

[0002]血管旁路术是外周血管疾病血管重建的经典术式,术中在解剖结构外建立血管通路,以期改善闭塞段远端脏器血供,建立解剖外旁路需建立软组织内隧道,位置、形态变化繁多,且长段隧道具有出血风险,轻则局部瘀斑,重则局部血肿、失血性休克,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目前人工血管旁路依托隧道器引导隧道成形,但是现有隧道器的尺寸固定,扩张过程较为锐利,钝性损伤较大,而人体形态、组织厚度差别大,不能适应,传统建立隧道过程,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如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医用隧道器,该医用隧道器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的优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隧道器,该医用隧道器包括:
[0005]锥形头;
[0006]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
[0007]导引管,设置在外鞘管的内部,导引管的一端和锥形头的尾端连接,导引管的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接;
[0008]弹性扩张气囊,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导引管上设有和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周壁中设有支撑体。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撑体为螺旋状的金属丝。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鞘管为硅橡胶材料。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1.6。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锥形头的外侧设有止血球囊。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上设有止血涂层。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刻度条。
[00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入结构为设置在导引管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孔。
[001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入结构为设置在导引管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凹槽。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锥形头、外鞘管、导引管和弹性扩张气囊,锥形头用于建立皮下隧道提供隧道入口;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在基于隧道入口继续游离开人体软组织以建立完整的医用隧道;导引管位于在外鞘管的内部并和扩充介质源连接,用于输送扩张介质;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
空间,扩张介质经有导引管上的导入结构进入扩张空间,使得扩张空间变大的同时对医用隧道进行了相应的扩张,结构简单且有利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类型医用隧道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类型医用隧道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医用隧道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锥形头
ꢀꢀꢀꢀꢀꢀꢀꢀꢀꢀꢀꢀꢀꢀꢀꢀꢀ2ꢀꢀꢀꢀꢀꢀꢀꢀꢀꢀꢀ
外鞘管
[0024]201
ꢀꢀꢀꢀꢀꢀꢀꢀ
支撑体
ꢀꢀꢀꢀꢀꢀꢀꢀꢀꢀꢀꢀꢀꢀꢀꢀꢀ3ꢀꢀꢀꢀꢀꢀꢀꢀꢀꢀꢀ
导引管
[0025]301
ꢀꢀꢀꢀꢀꢀꢀ
导入结构
ꢀꢀꢀꢀꢀꢀꢀꢀꢀꢀꢀꢀꢀꢀ
3011
ꢀꢀꢀꢀꢀꢀꢀ
扩张介质注入孔
[0026]3012
ꢀꢀꢀꢀꢀꢀ
扩张介质注入凹槽
ꢀꢀꢀꢀꢀꢀ4ꢀꢀꢀꢀꢀꢀꢀꢀꢀꢀ
弹性扩张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8]血管旁路术是外周血管疾病血管重建的经典术式,术中在解剖结构外建立血管通路,以期改善闭塞段远端脏器血供,建立解剖外旁路需建立软组织内隧道,位置、形态变化繁多,且长段隧道具有出血风险,轻则局部瘀斑,重点局部血肿、严重失血,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目前人工血管旁路依托隧道器引导隧道成形,但是现有隧道器的尺寸固定,扩张过程较为锐利,钝性损伤较大,而人体形态、组织厚度差别大,不能适应,传统建立隧道过程,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002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用隧道器,如图1

3所示,该医用隧道器包括锥形头1、外鞘管2、导引管3和弹性扩张气囊4,其中,锥形头1具有圆锥形尖端,该种形状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刺破人体软组织为后续建立皮下隧道提供隧道入口;外鞘管2和锥形头1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外鞘管2的前端和锥形头1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外鞘管2的尾端通过缝线和人工血管连接,医用隧道建立过程中,医护人员向外鞘管2施力,使得外鞘管2和锥形头1基于隧道入口不断向前运动以游离人体软组织并建立医用隧道(医用隧道建立过程中实现第一次扩张);医用隧道建立完成以后即可将外鞘管2从锥形头1的尾端拆下,并向外鞘管2的前端继续施力以拉动外鞘管2完全穿过医用隧道,当外鞘管2完全穿过医用隧道后,即可将人工血管从外鞘管2的尾端拆除,此时人工血管完全贯穿医用隧道;导引管3设置在外鞘管2的内部并用于输送扩充介质(如水或气体),此外,导引管3的一端和锥形头1的尾端连接,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通,在建立隧道的过程中,导引管3会一同被送入人体软组织中;当医用隧道建立完成且外鞘管2被拆除后,导引管3位于人工血管的内部;弹性扩张气囊4包覆在导引管3的外侧并和导引管3之间形成了体积可调节的扩张空间,导引管3上设有和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301,向导引管3中输送扩充介质时,扩张介质可通过导入结构301进入扩张空间,扩张空间的体积逐渐变大,使得弹性扩张气囊4逐渐沿其径向向外扩张,以此实现医用隧道的再次扩张,在再次扩张过程中,当弹性扩张气囊4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会先与人工血管的内周壁接触,再推动人工血管
一起沿径向向外扩张,直到建立和人工血管尺寸一样大小的隧道,便于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的周壁中设有支撑体201,该支撑体201的设置使得外鞘管2具有一定支撑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可弯折性,便于医护人员向外鞘管2施力使得外鞘管2既能继续突破、游离人体软组织,建立隧道通路,还使得外鞘管2能实现一定角度的弯折调节,能在进入人体软组织后很好的塑形,避免造成暴力突破。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体201为螺旋状的金属丝,金属丝的材质为钛或锂等金属材质,在外鞘管2的周壁中设置螺旋状的金属丝能使得外鞘管2兼具支撑性能和角度调节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隧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隧道器包括:锥形头(1);外鞘管(2),和所述锥形头(1)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导引管(3),设置在所述外鞘管(2)的内部,所述导引管(3)的一端和所述锥形头(1)的尾端连接,所述导引管(3)的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接;弹性扩张气囊(4),所述弹性扩张气囊(4)包覆在所述导引管(3)的外侧并和所述导引管(3)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所述导引管(3)上设有和所述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隧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2)的周壁中设有支撑体(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隧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01)为螺旋状的金属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隧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2)为硅橡胶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达曾嵘刘志丽张慧顾光超吴亮霖郑月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