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棘籽粕中5-羟色胺的分离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546911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活性成分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棘籽粕中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棘籽粕中5

羟色胺的分离制备方法及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活性成分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沙棘籽粕中5

羟色胺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沙棘籽为胡颓子科(Elaeanaeeae)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果实的籽。目前人们对沙棘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提取沙棘籽油方面。沙棘籽油具有消炎生肌、医治溃疡、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抗辐射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等多种医疗作用,而提油后的沙棘籽粕大多作为废弃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0003]近些年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籽粕乙醇提取物除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曹露晔等对沙棘籽粕中的总生物碱成分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籽粕中的总生物碱对蛋清所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对注射醋酸所致小鼠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见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说明其对急性炎症早期渗出有抑制作用。然而该研究并未对沙棘籽粕中的总生物碱的具体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因此有必要对生物碱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棘籽粕中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沙棘籽粕乙酸水溶液和/或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0~50%乙醇梯度洗脱,取1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Fr2;2)采用反相色谱法对Fr2部位进行分段得活性部位Fr2

1、Fr2

2、Fr2

3、Fr2

4、Fr2

5;其中,流动相:有机相为甲醇,水相为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min 0%甲醇,60min 50%甲醇,后用60%甲醇冲柱;色谱柱为C18色谱柱;3)将步骤2)中Fr2

4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4、Fr2

2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7或Fr2

5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9;其中,化合物4为二氢红花菜豆酸4
’‑
O

β

D

葡萄糖苷,化合物7为6

hydroxy

l

methyltetrahydro

β

carboline
‑1‑
carboxylic acid,化合物9为二氢红花菜豆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Fr2

1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1或2;Fr2

3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3;Fr2

5活性部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化合物8;其中,化合物1为5

羟色胺、化合物2为shepherdine,化合物3为L

色氨酸,化合物8为香草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乙酸水溶液中乙酸含量为1.0%~3.0%;乙醇质量分数为70%~95%。进一步地,乙酸含量为2.6%,乙醇质量分数为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0~50mL/g,温度4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伦王继飞胡娜铁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