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70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包括浮力环,浮力环顶部设置有转环,转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转环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收集单元,每个收集单元均包括第一转筒,第一转筒转动连接转环,收集单元包括第二转筒,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外部包裹有首尾相连的输送带,转环外部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通过立柱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浮力环,浮力环外侧设置有若干螺旋桨,浮力环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对各方向、不同深度的漂浮垃圾进行收集,减少人力的同时耗能较小。同时耗能较小。同时耗能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水库、江河、湖泊、近海水体的树木枝叶、庄稼杂草、塑料泡沫、生活垃圾等漂浮物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水面常常带有各类漂浮物,且水面漂浮物逐年不断增多,给水库、电站以及各种水上设施和饮用水的安全带来隐患,人们都在争取采用各种方式打捞漂浮物,目前水面清污对于大件、堆积在一起的厚大整体不规则的污物打捞、码放和后续无害化处理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困难。传统的水面漂浮物处理方法是通过清污船、清污机或人工直接将漂浮物打捞上岸,此方式清污速度慢、效率低、耗能大、费用高。
[0003]目前有部分设备可专门进行海上漂浮垃圾的收集,但由于垃圾漂浮,收集较为困难,极易飘走二次污染,且大多使用泵体耗能较大。
[0004]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专利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对各方向、不同深度的漂浮垃圾进行收集的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包括浮力环,所述浮力环顶部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转环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收集单元,每个所述收集单元均包括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环,所述收集单元包括第二转筒,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第二转筒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第二转筒外部包裹有首尾相连的输送带;所述转环外部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通过立柱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浮力环,所述浮力环外侧设置有若干螺旋桨;所述浮力环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网。
[0007]所述浮力环内充气体,为圆环状,顶面通过均匀布设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所述固定筒沿所述浮力环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所述固定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环的底面。
[0008]所述转环外侧开设有环绕所述转环外圈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一圈齿条,所述齿条啮合有一齿轮,所述齿轮的转轴与所述转环的转轴平行,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齿轮位于其一所述固定筒外侧,且所述齿轮与其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并与所述固定筒内部连通。
[0009]所述转环顶面均匀布设有环绕所述转环一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为弧形圆
锥状;所述第一转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筒内壁设置有内斜齿,所述内斜齿结构与所述固定柱啮合。
[0010]每个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第二转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端的圆环与中部的矩形连接板,所述圆环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第二转筒;所述连接件位于上部的所述圆环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筒。
[0011]所述收集单元均匀设置于所述转环,并斜向设置,水平高度高的一端连接所述转环;所述输送带带体外侧均匀布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输送带作业侧带体的顶部夹角为锐角;所述输送带带体均匀布设有若干滤水孔。
[0012]所述收集网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顶部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水平设置,外侧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连杆,每个所述连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活动卡接所述固定筒外壁。
[0013]每个所述连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端部连接所述收集网的顶部;所述收集网为顶部开口底端封闭的网体,所述收集网的顶面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转环的水平高度。
[0014]所述固定台外壁涂覆有荧光材质,所述固定台顶部设置有摄像头。
[0015]所述螺旋桨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布设于所述浮力环外侧,所述螺旋桨的中心转轴水平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装置通过设置浮力环可使本装置漂浮于水面,并通过转环与若干收集单元,可实现将垃圾收集至收集网内,实现垃圾的清理,本装置的螺旋桨以及齿轮均设置有驱动电机,并连接有蓄电池,通过遥控器可控制本装置的运动方向以及输送带的运作,可快速将各方向的垃圾快速收集,且收集单元为斜向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收集单元的长度以及倾斜度,可收集水平面下的半漂浮垃圾,本装置设置有支架,通过支架可将收集网安装于固定筒上,并方便收集网的拆卸清理,本装置支架上设置有摄像头,可通过无线连接观察本装置附近的水面情况以及收集网内的垃圾收集情况,本装置固定台涂覆有荧光材质,方便夜晚对本装置的定位,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漂浮垃圾易二次漂浮污染的问题,本装置的收集网顶端水平高度高于水平面,且顶部通过输送带的隔板不断运动,垃圾若高出或溢出收集网,会被朝下方拨动,再次回到收集网内,实现垃圾的保存,本装置控制操作简单,且装置轻便耗能较小,十分实用,方便不便船只进入的水域的垃圾清理,有效保障了水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了人力,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筒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A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收集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为:1、浮力环;101、螺旋桨;2、转环;201、齿条;202、齿轮;203、壳体;204、固定柱;3、第一转筒;301、内斜齿;4、第二转筒;401、连接件;5、输送带;501、隔板;6、固定筒;601、立柱;7、收集网;8、支架;801、固定台;802、连杆;803、夹具;804、拉绳;805、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4]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包括浮力环1,浮力环1内充气体,为圆环状,顶面通过均匀布设的立柱601固定连接固定筒6。
[0025]浮力环1顶部设置有转环2,转环2外部设置有固定筒6,固定筒6沿浮力环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固定筒6内壁转动连接转环2的底面,转环2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转环2外侧开设有环绕转环2外圈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一圈齿条201,齿条201啮合有一齿轮202,齿轮202的转轴与转环2的转轴平行,齿轮202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齿轮202位于其一固定筒6外侧,且齿轮202与其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壳体203,壳体203固定连接固定筒6并与固定筒6内部连通。
[0026]转环2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收集单元,收集单元均匀设置于转环2,并斜向设置,水平高度高的一端连接转环2,每个收集单元均包括第一转筒3,第一转筒3转动连接转环2,转环2顶面均匀布设有环绕转环2一圈的固定柱204,固定柱204顶端为弧形圆锥状,第一转筒3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并水平设置,第一转筒3内壁设置有内斜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力环(1),所述浮力环(1)顶部设置有转环(2),所述转环(2)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转环(2)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收集单元,每个所述收集单元均包括第一转筒(3),所述第一转筒(3)转动连接所述转环(2),所述收集单元包括第二转筒(4),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第二转筒(4)通过连接件(40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第二转筒(4)外部包裹有首尾相连的输送带(5);所述转环(2)外部设置有固定筒(6),所述固定筒(6)通过立柱(601)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浮力环(1),所述浮力环(1)外侧设置有若干螺旋桨(101);所述浮力环(1)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网(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环(1)内充气体,为圆环状,顶面通过均匀布设的所述立柱(6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6);所述固定筒(6)沿所述浮力环(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所述固定筒(6)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环(2)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2)外侧开设有环绕所述转环(2)外圈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一圈齿条(201),所述齿条(201)啮合有一齿轮(202),所述齿轮(202)的转轴与所述转环(2)的转轴平行,所述齿轮(202)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齿轮(202)位于其一所述固定筒(6)外侧,且所述齿轮(202)与其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壳体(203),所述壳体(20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6)并与所述固定筒(6)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上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2)顶面均匀布设有环绕所述转环(2)一圈的固定柱(204),所述固定柱(204)顶端为弧形圆锥状;所述第一转筒(3)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筒(3)内壁设置有内斜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波牟宗君李达史德杰张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