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42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其包括电机保护罩、电机马达、底座、双旋向螺栓和两个相对的活动座。每个活动座均具有一夹片,相互靠近的两个夹片能夹取工件。电机马达固定在电机保护罩之中,电机马达的输出端固定于底座。双旋向螺栓具有两段相反的螺纹,两个活动座分别螺纹连接于这两段相反的螺纹。双旋向螺栓安装在底座上,设置为能进行径向旋转,但限制轴向上的移动。通过旋转双旋向螺栓来驱动两个活动座相互靠近,来夹持工件,通过电机马达来驱动工件的旋转,以进行抛光打磨,该夹具结构紧凑,可以加工质量较小或者较薄的工件,使用方便,耗能低,显著提高了打磨效率,该夹具还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夹片,以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夹具,属于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夹具是机械加工或者电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要加工质量较小或者较薄的工件时,使用规格较大的夹具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能量损耗大,难以满足现有的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以提供一种适合手持打磨抛的夹具为目的,以解决现有抛光机自带夹具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工件夹紧的需求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包括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底座(6)、双旋向螺栓(7)和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每个所述活动座(8)均具有一夹片(83),相互靠近的两个夹片(83)能夹取工件。所述电机马达(2)固定在所述电机保护罩(1)之中,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底座(6)。所述双旋向螺栓(7)具有两段相反的螺纹,两个活动座(8)分别螺纹连接于这两段相反的螺纹;所述双旋向螺栓(7)安装在所述底座(6)上,设置为能进行径向旋转,但限制(不进行)轴向上的移动。
[0005]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6)靠近电机马达(2)的一面设置直滑槽,并且在所述直滑槽的底部开设穿透所述底座(6)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直滑槽的宽度,且条形槽平行于直滑槽。所述活动座(8)还包括滑块(81)和连接块(82);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块(82)的两端;所述连接块(82)契合的穿过所述条形槽,并且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抵接于所述直滑槽的内底面和所述底座(6)的外底面;所述双旋向螺栓(7)穿过所述条形槽以及两个所述连接块(82);两个连接块(82)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两段相反的螺纹上。
[0006]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夹片(83)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滑块(8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07]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82)的高度等于所述条形槽的厚度。
[0008]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头裸露在所述底座(6)之外,所述双旋向螺栓(7)在邻近该端头的杆身上设置限位块,该限位块抵接于所述条形槽的内壁上。
[0009]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条形槽远离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头的内壁上设置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尾嵌入该圆柱形凹槽之中。
[0010]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81)呈板状,贴合在所述直滑槽的内底面;两个所述夹片(83)为板状,均贴合所述底座(6)的外底面;两个夹片(83)的相对边设置对称的V形缺口。
[0011]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旋转平台(5);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先固定所述旋转平台(5)所述旋转平台(5)再固定所述底座(6)。
[0012]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滚珠轴承(4);所述旋转平台(5)包括圆盘和在所述圆盘上凸出的凸圆柱;所述滚珠轴承(4)的内圈固定于所述凸圆柱;所述滚珠轴承(4)的外圈固定于所述电机保护罩(1)的内壁;所述底座(6)固定于所述圆盘。
[0013]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防滑胶套(3);防滑胶套(3)紧密套在所述电机保护罩(1)之外。
[0014]本技术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双旋向螺栓来驱动两个活动座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夹片相互靠近以夹持工件,通过电机马达的旋转来驱动工件的旋转,以将工件用于抛光打磨;该夹具的结构紧凑,可以加工质量较小或者较薄的工件,使用方便,耗能低,显著提高了打磨效率,而且该夹具拆卸方便,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夹片,来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技术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爆炸图;
[0018]图3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之中的底座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4的底座的仰视角结构图;
[0021]图6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之中的活动座和双旋向螺栓安装在底座中的俯视角结构图;
[0022]图7为图6装置的仰视角结构图;
[0023]图8为双旋向螺栓串连两个活动座的结构图。
[0024]图中:电机保护罩

1、电机马达

2、输出端

21、防滑胶套

3、扩口

11、滚珠轴承

4、内钢圈

41、外钢圈

42、滚珠

43、旋转平台

5、大圆底盘

51、圆柱

52、底座

6、直滑槽

61、条形槽

62、双旋向螺栓

7、环形凸出部

71、活动座

8、滑块

81、连接块

82、夹片

83、V形缺口

8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理解,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技术方案:其包括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防滑胶套3、滚珠轴承4、旋转平台5、底座6、双旋向螺栓7、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电机马达2可以是十二齿电机马达。
[0027]所述电机保护罩1套在电机马达2上,电机马达2的主体固定在电机保护罩1上,避免手一直抓持在电机马达上。防滑胶套3套置在电机保护罩1之外,增加手持摩擦力。
[0028]请参阅图3,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21与旋转平台5为轴孔配合而相互固定,并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以带动旋转平台5旋转。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外部控制器与电机马达2连接为常用的驱动链接,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是保护机械装置,所以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方式。
[0029]所述电机保护罩1的下端外扩形成一个扩口11,所述滚珠轴承4安装在该扩口11中。滚珠轴承4包括内钢圈41、外钢圈42以及中间的多个滚珠43。外钢圈42固定于该扩口11的内壁。
[0030]旋转平台5的结构包括一个大圆底盘5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底座(6)、双旋向螺栓(7)和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每个所述活动座(8)均具有一夹片(83),相互靠近的两个夹片(83)能夹取工件;所述电机马达(2)固定在所述电机保护罩(1)之中,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底座(6);所述双旋向螺栓(7)具有两段相反的螺纹,两个活动座(8)分别螺纹连接于这两段相反的螺纹;所述双旋向螺栓(7)安装在所述底座(6)上,设置为能进行径向旋转,但限制轴向上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靠近电机马达(2)的一面设置直滑槽,并且在所述直滑槽的底部开设穿透所述底座(6)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直滑槽的宽度,且条形槽平行于直滑槽;所述活动座(8)还包括滑块(81)和连接块(82);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块(82)的两端;所述连接块(82)契合的穿过所述条形槽,并且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抵接于所述直滑槽的内底面和所述底座(6)的外底面;所述双旋向螺栓(7)穿过所述条形槽以及两个所述连接块(82);两个连接块(82)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两段相反的螺纹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夹片(83)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滑块(8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铖孟岩鑫王福增胡岭保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