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YAP/TAZ-TEAD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联芳基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41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一种用于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及其治疗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药理活性剂的组合和一种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组合物。[转续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YAP/TAZ

TEAD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联芳基衍生物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联芳基衍生物化合物、其用于抑制YAP/TAZ

TEAD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PPI)的用途、和使用所述化合物治疗疾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正常组织的生长以及组织的修复和重塑都需要特异性控制转录活性和调节其平衡。转录输出通过多种关键信号传导模块进行协调,其中一种就是河马途径(Hippo pathway)。在果蝇属和哺乳动物中的遗传研究定义了一种保守的核心信号传导盒,其由MST1/2和LATS1/2激酶组成,可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YAP和TAZ(官方基因名称:WWTR1)。
[0003]激活河马途径使YAP和TAZ被磷酸化并且在细胞质中螯合/降解。在河马途径失活后,YAP和TAZ易位至细胞核并与转录因子(即TEAD家族成员(TEAD1

4))结合。YAP/TAZ

TEAD复合物进而促进参与细胞增殖、死亡和分化的下游基因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W选自O;和CH

R
w
;X选自CH;和N;Y选自CH;和N;Z选自CH2;O;和NH;其中当Y是N时,W是CH

R
w
并且Z是O;A选自(i)苯基,所述苯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卤代;或卤代C1‑
C3烷氧基;(ii)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所述芳族杂环任选地被以下取代:羟基;C1‑
C3烷氧基;或氧代;和(iii)具有下式的卤代苯并二氧杂环戊烯部分:R
w
选自:(i)氢;(ii)羟基;(iii)C1‑
C3烷氧基;(iv)羟基

C1‑
C3烷基;(v)C1‑
C3烷基;和(vi)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Q选自:(i)

C(R7)2‑
N(R8)

R1;(ii)包含至少一个N杂原子的9元或10元部分饱和杂芳基;和(iii)包含选自N、O、S、

S(=O)和

S(=O)2的至少一个杂原子或杂原子基团的4元、5元或6元饱和杂环,其条件是存在至少一个N杂原子,其中所述杂环是未经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羟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卤代和C1‑
C3亚烷基,这在所述饱和杂环的两个环原子之间形成桥,从而形成桥联双环结构;R1选自:(i)氢;(ii)C1‑
C6烷基,其任选地被氘代;和(iii)(CH2)0‑2R
1a
;R
1a
选自:(i)羟基C1‑
C4烷基;(ii)C1‑
C3烷氧基;(iii)包含选自N和O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饱和杂环,所述饱和杂环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C1‑
C3烷基;(CH2)0‑1C(O)二(C1‑
C3烷基)氨基;SO2C1‑
C3烷基;C(O)C1‑
C3烷基;或氧代;(iv)C3‑
C6环烷基,其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羟基;羟基C1‑
C4烷基;C1‑
C6烷氧基;C(O)OC1‑
C3烷基;CO2H;SO2C1‑
C3烷基;卤代C1‑
C3烷基;NHR
1b
;(CH2)0‑1C(O)NR
1c
R
1d
;C1‑
C6烷基;卤代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卤代;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或两个R
1e
基团,其中附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
1e
与它们所附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包含选自N和O的
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饱和杂环、或C3‑
C6环烷基,所述饱和杂环或环烷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羟基或氧代;R
1b
选自:(i)C(O)C1‑
C3烷基;和(ii)SO2C1‑
C3烷基;R
1c
和R
1d
各自独立地选自:(i)氢;(ii)C1‑
C3烷基;和(iii)羟基C1‑
C4烷基;R2选自:(i)氢;和(ii)卤代;R3选自:(i)卤代;(ii)卤代C1‑
C3烷基;和(iii)氰基;R4选自:(i)氢;(ii)卤代;和(iii)C1‑
C3烷基;R5选自:(i)氢;(ii)C1‑
C6烷氧基,其任选地被以下取代:C3‑
C6环烷基;CO2H;SO2C1‑
C3烷基;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或包含选自N和O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饱和杂环,所述环任选地被C(O)C1‑
C3烷基取代;(iii)卤代;(iv)羟基C1‑
C6烷氧基,其中所述烷氧基任选地被氘代;(v)任选地被羟基取代的卤代C1‑
C6烷氧基;(vi)任选地被羟基取代的S

卤代C1‑
C3烷基;(vii)C1‑
C3烷氧基C1‑
C3烷氧基;(viii)NR
5a
R
5b
;(ix)C1‑
C3烷基;(x)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和(xi)羟基;R
5a
和R
5b
各自独立地选自:(i)氢;和(ii)C1‑
C3烷基;或R
5a
和R
5b
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元或6元饱和杂环,所述饱和杂环任选地另外携带羟基基团;R6选自:(i)氢;(ii)氰基;(iii)C(O)NHR
6a
;(iv)NHR
6b
;和(v)被NH2或羟基取代的C1‑
C3烷氧基;R
6a
选自:(i)氢;(ii)C1‑
C3烷基;(iii)C3‑
C6环烷基;(iv)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所述芳族杂环任选地被以下取代:C1‑
C3烷基;R
6b
是被NH2或羟基取代的C1‑
C3烷基;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
C3烷基;并且R8是氢或C1‑
C3‑
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d)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式(I)(Ia)、(Ic)或(Id)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选自CH;和N;A选自(i)苯基,所述苯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卤代;或卤代C1‑
C3烷氧基;(ii)包含选自N、O、和S,优选地选自N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所述芳族杂环任选地被以下取代:羟基;C1‑
C3烷氧基;或氧代;和(iii)具有下式的卤代苯并二氧杂环戊烯部分:R
w
选自:(i)氢;(ii)羟基;(iii)C1‑
C3烷氧基;(iv)羟基

C1‑
C3烷基;(v)C1‑
C3烷基;和(vi)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Q选自:(i)

C(R7)2‑
N(R8)

R1;(ii)包含至少一个N杂原子的9元或10元部分饱和杂芳基;和(iii)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4元、5元或6元饱和杂环,其条件是存在至少一个N杂原子,并且其中所述N任选地存在于将Q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结合的原子的α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杂环是未经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羟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卤代和亚甲基,这在所述饱和杂环的两个环原子之间形成桥,从而形成桥联双环结构;R1选自:氢;C1‑
C6烷基;和(CH2)0‑2R
1a
,其中R
1a
选自:(i)C1‑
C3烷氧基;(ii)C3‑
C6环烷基,其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羟基;羟基C1‑
C4烷基;C1‑
C4烷氧基;C(O)OC1‑
C3烷基;CO2H;C(O)NR
1c
R
1d
;C1‑
C6烷基;卤代;卤代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SO2C1‑
C3烷基;卤代C1‑
C3烷基;NHR
1b
;C(O)NR
1c
R
1d
;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或两个R
1e
基团,其中这两个R
1e
基团附接在同一碳原子上并且与它们所附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包含选自N和O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饱
和杂环、或C3‑
C6环烷基,所述饱和杂环或环烷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羟基或氧代;(iii)包含选自N和O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饱和杂环,所述饱和杂环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C1‑
C3烷基;(CH2)0‑1C(O)二(C1‑
C3烷基)氨基;SO2C1‑
C3烷基;C(O)C1‑
C3烷基;或氧代;R
1b
选自C(O)C1‑
C3烷基;和SO2C1‑
C3烷基;R
1c
和R
1d
各自独立地选自:(i)氢;(ii)C1‑
C3烷基;和(iii)羟基C1‑
C4烷基,R2是氢或卤代,R3是卤代;卤代C1‑
C3烷基;或氰基,R4选自:氢;卤代;和C1‑
C3烷基,R5选自:(i)氢;(ii)任选地被羟基取代的卤代

C1‑
C6烷氧基;(iii)任选地被羟基取代的S

卤代C1‑
C3烷基;(iv)C1‑
C3烷氧基C1‑
C3烷氧基;(v)C1‑
C6烷氧基,其任选地被以下取代:SO2C1‑
C3烷基、C3‑
C6环烷基、CO2H、或包含选自N和O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5元或6元饱和杂环,所述环任选地被C(O)C1‑
C3烷基取代;(vi)C1‑
C3烷基;(vii)羟基C1‑
C6烷氧基;(viii)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至少一个N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和(ix)羟基,R6是氰基;C(O)NHR
6a
;NHR
6b
;或被NH2或羟基取代的C1‑
C3烷氧基,R
6a
选自:(i)氢;(ii)C1‑
C3烷基;(iii)C3‑
C6环烷基;和(iv)包含选自N、O、和S的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至少一个N杂原子的5元或6元芳族杂环,所述芳族杂环任选地被以下取代:C1‑
C3烷基;R
6b
是被NH2或羟基取代的C1‑
C3烷基;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
C3烷基,并且R8是氢或C1‑
C3烷基。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式(I)、(Ia)、(Ic)或(Id)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选自CH;和N;A是苯基,所述苯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卤代;或卤代C1‑
C3烷氧基;R
w
选自:(i)氢;(ii)C1‑
C3烷氧基;(iii)羟基

C1‑
C3烷基;(iv)C1‑
C3烷基;和(v)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Q选自:(i)

C(R7)2‑
NH

R1;和(ii)包含独立地选自N、O和S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4元、5元或6元饱和杂环,其条件是存在至少一个N杂原子,其中所述N存在于将Q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结合的原子的α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杂环是未经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羟基、C1‑
C3烷基和卤代;R1选自:(i)C1‑
C6烷基;和(ii)R
1a
;其中R
1a
选自C3‑
C6环烷基,其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羟基;C1‑
C6烷基;或卤代;R2是氢或卤代;R3是卤代;R4选自:(i)氢;和(ii)卤代;R5选自:卤代

C1‑
C6烷氧基、羟基、C1‑
C6烷氧基;和羟基C1‑
C6烷氧基;
R6是C(O)NHR
6a
;R
6a
选自:(i)氢;和(ii)C1‑
C3烷基;并且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
C3烷基。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式(I)、(Ia)、(Ic)或(Id)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选自CH;和N;A是苯基,所述苯基任选地被以下取代:卤代;或卤代C1‑
C3烷氧基,尤其是未经取代的苯基;R
w
选自:(i)氢;和(ii)C1‑
C3烷基,Q选自:(i)

C(R7)2‑
NH

R1;和(ii)包含独立地选自N和O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4元、5元或6元饱和杂环,其条件是存在至少一个N杂原子并且所述N杂原子处于将Q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结合的碳原子的α位置处,其中所述杂环是未经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羟基、C1‑
C3烷基和卤代;R1选自:(i)C1‑
C6烷基;和(ii)R
1a
;其中R
1a
是C3‑
C6环烷基,其任选地独立地被以下取代一次或多次:羟基;C1‑
C6烷基;或卤代;R2是卤代,尤其是氟;R3是卤代,尤其是氯;R4是卤代,尤其是氟;R5选自:C1‑
C6烷氧基;和羟基C1‑
C6烷氧基;R6是C(O)NHR
6a
;R
6a
选自:(i)氢;和(ii)C1‑
C3烷基;并且每个R7是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S)

(5



2,4

二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2‑
基)甲胺;N1

(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基)乙烷

1,2

二胺;2

(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氧基)乙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R)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甲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氯苯甲酰胺三氟乙酸盐;
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4

二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S)
‑2‑
羟基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R)
‑2‑
羟基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R)
‑2‑
氟丙氧基)苯甲酰胺;2

(3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氨基甲酰基
‑2‑
氟苯氧基)乙酸三氟乙酸盐;4

(((R)
‑4‑
乙酰基吗啉
‑2‑
基)甲氧基)
‑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甲酰胺;4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甲氧基烟酰胺;4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6‑
(二氟甲氧基)
‑5‑
氟烟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基氨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

N

甲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N

环丙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4

二氟

N

(1

甲基

1H

吡唑
‑5‑
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

N

(吡啶
‑3‑
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

N

甲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反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顺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反式)
‑4‑
((((2S,4S)
‑4‑
(6

氨基甲酰基
‑2‑

‑3‑
甲氧基苯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2‑
基)甲基)氨基)环己烷甲酸;(顺式)
‑4‑
((((2S,4S)
‑4‑
(6

氨基甲酰基
‑2‑

‑3‑
甲氧基苯基)
‑5‑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2‑
基)甲基)氨基)环己烷甲酸;2

((2R,4S)
‑2‑
(氨基甲基)
‑5‑

‑2‑
(噻唑
‑4‑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2,2

二氟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
‑4‑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2‑
(2

氟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环丙基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1,1

二氟
‑2‑
羟基乙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R)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1,1

二氟
‑2‑
羟基乙基)硫代)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基磺酰基)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3,3

二氟丙氧基)
‑3‑
氟苯甲酰胺;4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甲氧基烟酰胺;4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2

羟基乙氧基)烟酰胺;2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

N

甲基苯甲酰胺;
4

((2S,4S)
‑2‑
(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2

羟基乙氧基)

N

甲基烟酰胺;2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4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2

甲氧基乙氧基)烟酰胺;2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4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2

羟基乙氧基)烟酰胺;2

((2S,4S)
‑5‑

‑2‑
(((环丙基甲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

N

甲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S)
‑2‑
羟基丙氧基)

N

甲基苯甲酰胺;4

((2S,4S)
‑5‑

‑6‑

‑2‑
((甲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2

羟基乙氧基)

N

甲基烟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4‑
(甲基磺酰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甲基磺酰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4

(氟甲基)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4

乙酰氨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4

(甲基磺酰胺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2‑
(((4

(二甲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2

氧代
‑1‑
氮杂螺[4.5]癸烷
‑8‑
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2‑
(((1

(2

(二甲基氨基)
‑2‑
氧代乙基)哌啶
‑4‑
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4

(羟基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3

(2

羟基丙
‑2‑
基)环丁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1

(甲基磺酰基)哌啶
‑4‑
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3‑
(羟基甲基)环丁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3‑
(羟基甲基)环丁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2R,4r,6S)

2,6

二甲基四氢

2H

吡喃
‑4‑
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2‑
((((2R,4s,6S)

2,6

二甲基四氢

2H

吡喃
‑4‑
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4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甲氧基烟酰胺;4

((2S,4S)
‑5‑

‑6‑

‑2‑
((((顺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5‑

‑6‑
甲氧基烟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R)

四氢呋喃
‑2‑
基)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R)

四氢呋喃
‑2‑
基)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乙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乙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1H

咪唑
‑1‑
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1H

咪唑
‑1‑
基)苯甲酰胺;2

((2S,4S)
‑2‑
(((1

乙酰基哌啶
‑4‑
基)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嘧啶
‑2‑
基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顺式)
‑4‑
羟基
‑4‑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嘧啶
‑2‑
基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叔丁基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R)
‑2‑
羟基丙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S)
‑1‑
羟基丙
‑2‑
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
2

((2S,4S)
‑5‑

‑6‑

‑2‑
(((1

甲基环丙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2

(2

氧代吡咯烷
‑1‑
基)乙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2‑
((((反式)
‑4‑
(1H

四唑
‑1‑
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5‑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2‑
(((反式
‑3‑
((二氟甲氧基)甲基)环丁基)氨基)甲基)
‑6‑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1S,3R,4R)
‑3‑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1R,3S,4S)
‑3‑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3‑
氟环丁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1R,3S)
‑3‑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反式)
‑4‑
羟基
‑1‑
甲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4S)
‑5‑

‑6‑

‑2‑
(((6

羟基螺[3.3]庚烷
‑2‑
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R,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吡啶
‑2‑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R,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6

甲氧基吡啶
‑2‑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2

甲氧基吡啶
‑3‑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2

氧代

1,2

二氢吡啶
‑3‑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3‑
羟基
‑2‑
(2

(三氟甲氧基)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5‑

‑3‑
羟基
‑2‑
((((反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3S,4S)
‑5‑

‑3‑
羟基
‑2‑
((((顺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R,3S,4S)
‑5‑

‑3‑
羟基
‑2‑
((((反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吡啶
‑2‑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R,3S,4S)
‑5‑

‑3‑
羟基
‑2‑
((((顺式)
‑4‑
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
‑2‑
(吡啶
‑2‑
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5‑

‑2‑
((环丁基氨基)甲基)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4‑
(二氟甲氧基)
‑3‑
氟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6‑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甲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2‑
(氨基甲基)
‑5‑

‑6‑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4‑
基)
‑3‑

‑4‑
(2

羟基乙氧基)苯甲酰胺;2

((2S,3S,4S)
‑5‑

‑2‑
((环丁基氨基)甲基)
‑6‑

‑3‑
羟基
‑2‑
苯基

2,3

二氢苯并呋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
申请(专利权)人: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