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起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639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起吊系统,包括:压风系统;气动液压站,包括风动马达和液压泵,所述风动马达与所述液压泵连接,且所述风动马达还与所述压风系统连接;起吊装置,与所述气动液压站连接,包括:基座;液压回转轴,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压回转轴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伸缩架,一端与所述液压回转轴固定连接,吊臂,与所述伸缩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液压油缸,一端与所述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还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滑动装置,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还与所述液压泵连接;挂钩,与所述滑动装置固定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井下起吊系统,能够降低井下起成本。下起成本。下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起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采煤设备
,具体为一种井下起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某地区井下

985m水平位置进行装载系统进行改造时,现场需安装各类馈电开关、胶带机部件等,且同时还需要在井底非标段需重新进行改造,大量的井筒内拆除的钢构件需起吊装罐,然后打运升井。若按照工艺流程需在巷道顶部打眼安装起吊锚杆进行现场设备及钢构件的起吊。经过测算需打眼安装约22根起吊锚杆,若利用现有技术的起吊锚杆作为吊点存在如下弊端:
[0003]1)巷道顶部高度较高,约6m高,打眼安装起吊锚杆过程中,需搭设临时脚手架管平台,投入风锤2台,每班需投入6名施工人员,同时登高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大。
[0004]2)利用起吊锚杆挂设手拉葫芦在起吊过程中,人员贴身操作手拉葫芦,而锚杆可能发生脱落及断裂可能,容易对施工人员及所吊设备造成伤害。
[0005]3)现有的液压小吊车都是用电力驱动,通过电机将电力转化为机械力,但要是应用井下作业,通过电力驱动易造成井下失爆失保,且液压小吊车应用于井下作业时,取电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井下传统起吊方法施工难度大且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以及现有的液压小吊车通过电力驱动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井下起吊系统,包括:
[0009]压风系统;
[0010]气动液压站,包括风动马达和液压泵,所述风动马达与所述液压泵连接,且所述风动马达还与所述压风系统连接;
[0011]起吊装置,与所述气动液压站连接,所述起吊装置包括:
[0012]基座;
[0013]液压回转轴,位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压回转轴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
[0014]伸缩架,一端与所述液压回转轴固定连接,
[0015]吊臂,与所述伸缩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6]液压油缸,一端与所述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还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
[0017]滑动装置,位于所述吊臂上,并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还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0018]挂钩,与所述滑动装置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
[001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井下起吊系统还包括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挂钩在所述吊臂上的位置相对设置。
[002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包括:
[0021]卷扬机,位于所述吊臂的一端并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
[0022]滑轮,位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
[0023]滑动绳,位于所述卷扬机和所述滑轮上,并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起吊装置利用气动液压站作为驱动源,适应井下各类现场环境,当进行设备及钢构件的起吊就位和挪移,井下巷道内无需打眼安装起吊锚杆,减少了现场锚杆的消耗,同时杜绝了打眼安装锚杆作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节省了锚杆的使用和安装成本。
[0026]2、通过起吊装置避免了使用起吊锚杆时,可能存在的锚杆脱落,断裂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害的风险。以及通过利用起吊装置简单高效,避免了多人配合搬抬贴身作业,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安全风险。
[0027]3、使用起吊装置和气动液压站,可降低传统的起吊工艺的成本,另外适用复杂环境下的起吊作业,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无需使用电源,适应井下各类复杂现场环境。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井下起吊系统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起吊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井下起吊系统包括:压风系统100、气动液压站200和起吊装置300。其中,气动液压站200包括风动马达210和液压泵220,风动马达210分别与的压风系统100和液压泵220连接,液压泵220与起吊装置300连接。压风系统的100系统为风动马达210提供压缩空气的压力,风动马达210通过与液压泵220连接,将空气压力转化为机械力,通过液压泵220驱动起吊装置300完成井下的起吊作业。其中,起吊装置300包括基座310、执行机构320、伸缩架330、吊臂340、和挂钩350,其执行机构320还包括液压回转轴321、液压油缸322和滑动装置。液压回转轴321位于基座310上并与基座310固定连接,且液压回转轴321与液压泵220连接。伸缩架330一端与液压回转轴321固定连接,吊臂340与伸缩架3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液压油缸322一端与伸缩架330固定连接,液压油缸322的另一端与吊臂340固定连接,且液压油缸322还与液压泵220固定连接。滑动装置位于吊臂340上并与吊臂340固定连接,滑动装置还与液压泵200连接。挂钩350与所述滑
动装置固定连接,位于吊臂340的另一端。液压泵220为执行机构320提供动力,完成井下起吊作业。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风压系统100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用于井下采煤的生产需求,除了用于井下生产,还用井下人员自救。主要有空气压缩机和井下压分管路组成,通过井下压分管将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的气体输送至煤矿井下,在煤矿井下环境明确要求50米就必须设置有井下压分管接口。故将传统的起吊装置由电力驱动更改为气动驱动,一是煤矿井下气源充足,二是在井下,传统的起吊装置用电驱动,在井下取电不方便且井下用电增大井下失爆失保的机率,危害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0034]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动液压站200为起吊装置300提供动力,传统的液压站由电动马达和液压泵组成。在本申请中,为了井下人员的安全以及解决传统起吊方法施工难度大且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将应用起吊装置300在井下起吊,并通过气动液压站200,气动马达210和与液压泵220为起吊装置300提供动力。
[0035]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液压回转轴321可以吊臂340转动,调整起吊位置。滑动装置包括卷扬机3231、滑轮3232和滑动绳3233。其中,卷扬机3231固定于吊臂340的一端,滑动3232固定于吊臂340的另一端。滑动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起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系统;气动液压站,包括风动马达和液压泵,所述风动马达与所述液压泵连接,且所述风动马达还与所述压风系统连接;起吊装置,与所述气动液压站连接,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基座;液压回转轴,位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压回转轴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伸缩架,一端与所述液压回转轴固定连接,吊臂,与所述伸缩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液压油缸,一端与所述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吊臂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还与所述液压泵固定连接;滑动装置,位于所述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元辉何维斌黄兴鹏高万斌田刚刘正乐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