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28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某一路由所依赖的本端设备接口的协议状态;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则不激活该路由;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且本端设备学习到该路由的下一跳对应的链路层封装表项,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否则,不激活该路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提高网络质量的同时,降低维护静态路由的成本;能够检测到网络层的中断,并能够快速检测到网络的恢复,减少了网络中断的时间;由于利用了原有的链路层机制,在链路正常时,几乎不增加设备的处理开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静态路由作为一种低成本和低系统消耗的选路策略在骨干边缘和网络低端设备上一直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Server)等设备中,在上行方向一般采用静态默认路由的方式。从路由的管理来看,静态路由表是路由器转发的基本依据。但是为了提高转发效率,需要把常用的路由添加在核心路由表(即核心转发表)中,以便路由器能够更快查找到所需的路由,该核心路由表是从静态路由表中提取出来的,参见图1。相对来说,核心路由表的长度要短得多,以便供IP的高效转发使用。核心路由表中存在的都是最优的激活路由。所谓激活的路由,按现有一般的设计方案,取决于它所依赖的是本端设备的接口的协议状态,如果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的,即没有配置IP地址,不具备三层路由功能,因此依赖于此接口的路由肯定是不激活的;如果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的,即物理层激活(一般取决于网线和光纤是否插上),同时配置了IP地址具备了三层路由转发功能,那么该路由就是激活的。所谓最优的路由,即在优先级等策略中被优选的路由,就静态路由而言,一般指优先选择(Preference)配置最小的路由。按照现有的设计方案来配置静态路由,在现网运行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对端设备或中间设备故障,导致实际上网络层已经不可用,即对端或中间设备已经不具备转发报文的功能,业务不通,但本端设备的物理端口还是显示激活,即本端设备的接口的协议状态仍然是激活,显然,依赖于该接口的协议状态的路由也是激活的。这样本端设备没有把数据流切换到其他通道上,当本端设备通过该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时,对端设备就会接收不到所传输的数据,从而造成传输数据的丢失,甚至是网络中断。在这种情况之下,预先设定的路由备份或路由负荷分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采用静态路-->由方式的一个较大缺点。上述情况实际上是物理状态不能正确反映实际通路状态的矛盾所引发的问题,网络层的状态不准确,路由就无法实现状态的自动切换,目前业界一般采用类似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等动态路由的方式来替代静态路由以解决这一问题,让该路由自动失效,本端设备就不能采用该路由进行数据传输,相当于借助OSPF层上的交互来检测链路,即通过OSPF邻居之间的定时报文交互来判断对端是否有转发故障,如果对端转发发生故障,则本端发送的OSPF交互报文将被对端丢弃,这样本端在一定周期之内能判断出对端存在转发故障,换言之,OSPF的交互至少是存在于两个设备之间的,如果链路断了,交换不能进行,设备肯定会直接更新动态路由。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但这并不是OSPF设计和应用的初衷,而且对设备性能提出了很多要求,增加了网络维护的成本,增加了设备的处理开销,加重了设备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在不加重设备负担的前提下,提高网络的性能,降低了维护静态路由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某一路由所依赖的本端设备接口的协议状态;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则不激活该路由;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且本端设备学习到该路由的下一跳对应的链路层封装表项,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否则,不激活该路由。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本端设备启动第一定时器,轮询静态路由表中未激活的该路由,构造学习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的请求报文,直到如果学习到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为止,同时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被激活时,根据路由的优先选择策略,从静态路由表中下发该路由到核心转发表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该路由被下发到核心转发表之后,还包括:-->本端设备启动第二定时器,轮询核心转发表中已激活的该路由,并学习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若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学习到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则在核心转发表中查找以该链路层封装表项的目的IP为下一跳的所有路由,删除该路由,并把该路由保存在静态路由表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查找到的该路由为激活的,则把该路由去激活。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学习包括以下步骤:601、本端设备在链路层上寻找并获取该路由的下一跳对应的链路层封装表项;602、用所获取的链路层封装表项中的IP地址与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的下一跳IP地址进行比较,若这两个IP地址相同,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否则,不激活该路由。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端设备从对端设备中学习链路层封装表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为地址解析协议表项或者对端MAP信息表项。由于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提高网络质量的同时,降低维护静态路由的成本;能够检测到网络层的中断,并能够快速检测到网络的恢复,减少了网络中断的时间;由于利用了原有的链路层机制,在链路正常时,几乎不增加设备的处理开销;通过对链路层检测来自动切换静态路由的激活状态,当某一条链路的网络层中断时,能够有效地将数据流切换到备份路由上进行转发,减少了业务中断的时间,使静态备份路由或静态负荷分担路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静态路由表与核心转发表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A设备与B设备对接的路由配置示意图。图3是对静态路由进行维护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以以太网中的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进行说明,在以太网中,链路层封装表项为ARP表项,即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表项。如图2所示,A设备的a接口与B设备的b接口对接,在A设备的a接口配置IP:10.70.57.17/22,在B设备的b接口配置IP:10.70.57.18/22,同时在A设备上配置一条缺省的静态路由,其下一跳的IP为:10.70.57.18。(22为网络掩码的长度。)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f  Metric  Nexthop0.0.0.0/0        STATIC  60    0       10.70.57.18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只要A设备的a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上述所配置的路由就会被激活,同时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就会被下发到核心转发表中;若a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则该路由就不会被激活,并且该路由仍然保存在静态路由表中。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在a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时,需要增加一个转发所依赖的ARP表项是否存在的判断,若存在,表明对端设备是可达的,则激活该路由,并根据路由优先级策略来决定是否把该路由下发到核心转发表中;若不存在,则不激活该路由,此时,该路由依然存放在静态路由表中,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对静态路由进行维护的目的。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基本链路层协议,所有支持以太网的系统都应该支持该协议,该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某一路由所依赖的本端设备接口的协议状态;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则不激活该路由;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且本端设备学习到该路由的下一跳对应的链 路层封装表项,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否则,不激活该路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某一路由所依赖的本端设备接口的协议状态;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去激活,则不激活该路由;若该接口的协议状态为激活,且本端设备学习到该路由的下一跳对应的链路层封装表项,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否则,不激活该路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端设备启动第一定时器,轮询静态路由表中未激活的该路由,构造学习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的请求报文,直到如果学习到所述链路层封装表项为止,同时则激活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静态路由表中的该路由被激活时,根据路由的优先选择策略,从静态路由表中下发该路由到核心转发表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链路层协议维护静态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路由被下发到核心转发表之后,还包括:本端设备启动第二定时器,轮询核心转发表中已激活的该路由,并学习所述链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强范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