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620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浓密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系统包括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传统浓密机、污水池;传统浓密机在底部设置有矿床质量检测仪;传统浓密机连通有两条连接管线,连接管线连接有矿浆输送管线,连接管线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电动阀门、矿浆输送泵、电动阀门、电磁流量计,矿浆输送泵上设置有温度振动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污水池在上方设置有雷达液位计,污水输送管线上设置有污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传统浓密机的自动高效控制,减少矿浆输送线路故障对正常生产的影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运行效率,使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使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使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浓密机自动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浓密机是浓缩矿浆的主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选矿、冶金、污水处理等行业,相比其它浓缩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尤其在我国选矿厂得到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将计算机控制系统引入全流程,形成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与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0003]目前,我国的浓密机以传统浓密机为基础、高效浓密机为方向,性能、结构不断优化,向着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处理量、高自动化程度方向发展。浓密机按照单位处理能力可分为传统浓密机和小时处理能力可以比传统浓密机大2—9倍的高效浓密机。传统浓密机占地面积大,处理量小,且主要依靠重力作用实现颗粒沉降,底流浓度较低,在45%以下;而高效浓密机采用凝聚吸附能力,充分发挥高分子絮凝剂对细泥矿石颗粒的沉降,形成大的颗粒加快沉降速度,达到絮凝浓缩、处理量大、溢流水质好、底流浓度高于45%的效果。选矿车间的尾矿经高效浓密机底流浓缩后溢流水进入传统浓密机进行二次沉淀后进入回水池。
[0004]目前传统浓密机的控制过程主要靠现场岗位人员定期手动操作,没有实现自动控制,自动化水平较低,控制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而靠人工操作很难使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传统浓密机的自动高效控制,减少矿浆输送线路故障对正常生产的影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运行效率,使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第一污水池(12

1)、第二污水池(12

2)、矿浆池、回水池;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进料口与高效浓密机的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溢流口与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溢流口与回水池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第二传统浓密机(1

2)分别在底部设置有第一矿床质量检测仪(13

1)、第二矿床质量检测仪(13

2);
[0008]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底流口与第一连接管线(4

1)、第二连接管线(4

2)的首端均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线(4

1)、第二连接管线(4

2)的尾端均与所述第一矿浆输送管线(10

1)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一矿浆输送管线(10

1)的尾端与所述矿浆池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线(4

1)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6

1)、第一矿浆输送泵(2

1)、第二电动阀门(6

2)、第一电磁流量计(5

1),所述第二连接管线(4

2)从首端到尾
端依次设置有第三电动阀门(6

3)、第二矿浆输送泵(2

2)、第四电动阀门(6

4)、第二电磁流量计(5

2),所述第一矿浆输送泵(2

1)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一温度振动传感器(8

1)、第一转速传感器(9

1),所述第二矿浆输送泵(2

2)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二温度振动传感器(8

2)、第二转速传感器(9

2);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泄矿口与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的进料口与第一污水输送管线(11

1)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一污水输送管线(11

1)上设置有第一污水泵(3

1),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在上方设置有第一雷达液位计(7

1);
[0009]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底流口与第三连接管线(4

3)、第四连接管线(4

4)的首端均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线(4

3)、第四连接管线(4

4)的尾端均与所述第二矿浆输送管线(10

2)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二矿浆输送管线(10

2)的尾端与所述矿浆池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线(4

3)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第五电动阀门(6

5)、第三矿浆输送泵(2

3)、第六电动阀门(6

6)、第三电磁流量计(5

3),所述第四连接管线(4

4)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第七电动阀门(6

7)、第四矿浆输送泵(2

4)、第八电动阀门(6

8)、第四电磁流量计(5

4),所述第三矿浆输送泵(2

3)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三温度振动传感器(8

3)、第三转速传感器(9

3),所述第四矿浆输送泵(2

4)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四温度振动传感器(8

4)、第四转速传感器(9

4);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泄矿口与所述第二污水池(12

2)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池(12

2)的进料口与第二污水输送管线(11

2)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二污水输送管线(11

2)上设置有第二污水泵(3

2),所述第二污水池(12

2)在上方设置有第二雷达液位计(7

2);
[0010]每个矿床质量检测仪、温度振动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电磁流量计、雷达液位计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每个电动阀门、每个矿浆输送泵的驱动电机、每个污水泵的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所述上位机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车间传统浓密机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第一污水池(12

1)、第二污水池(12

2)、矿浆池、回水池;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进料口与高效浓密机的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溢流口与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2)的溢流口与回水池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第二传统浓密机(1

2)分别在底部设置有第一矿床质量检测仪(13

1)、第二矿床质量检测仪(13

2);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底流口与第一连接管线(4

1)、第二连接管线(4

2)的首端均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线(4

1)、第二连接管线(4

2)的尾端均与第一矿浆输送管线(10

1)的首端连通,第一矿浆输送管线(10

1)的尾端与所述矿浆池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线(4

1)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6

1)、第一矿浆输送泵(2

1)、第二电动阀门(6

2)、第一电磁流量计(5

1),所述第二连接管线(4

2)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有第三电动阀门(6

3)、第二矿浆输送泵(2

2)、第四电动阀门(6

4)、第二电磁流量计(5

2),所述第一矿浆输送泵(2

1)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一温度振动传感器(8

1)、第一转速传感器(9

1),所述第二矿浆输送泵(2

2)的驱动电机在轴伸端设置有第二温度振动传感器(8

2)、第二转速传感器(9

2);所述第一传统浓密机(1

1)的泄矿口与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的进料口与第一污水输送管线(11

1)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一污水输送管线(11

1)上设置有第一污水泵(3

1),所述第一污水池(12

1)在上方设置有第一雷达液位计(7

1);所述第二传统浓密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贠小燕曾中卫师维俊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