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20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裤带与裤子摩擦使得裤腰处产生磨损或者裤带滑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上设置有供物品穿过的通道,通道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耐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得面料本体形成供物品穿过的通道,并且使得两侧的面料上设置交错的耐磨部,使得物体位于通道内时,挤压面料本体,使得两侧的耐磨部相互扣合,在放置较软的物品例如松紧带时,使得松紧带呈波浪状设置在铜带内,使得物品难以发生相对滑动,同时设置粘胶纤维的粗糙纱,使得内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物品与面料本体更加难以发生相对滑动。对滑动。对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通过将天然的纤维或者人造纤维制造形成纱线,再将纱线按照一定顺序,在通过另一方向的纱线穿插形成特定结构,使得面料形成不同的纺织结构,使得面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0003]在使用过程中,裤腰带处一般采用与裤子相同的面料制成,使得内部的松紧带容易在穿着时与裤袋产生摩擦,特别是一些较为松弛的裤子,使得松紧带容易磨破面料,或者松紧带容易从裤带出滑出。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裤带与裤子摩擦使得裤腰处产生磨损或者裤带滑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通过在面料两侧设置相互交错设置的耐磨部,使得面料本体在靠近时耐磨部相互靠近,在裤带穿过通道时,两侧的耐磨部相互配合,使得裤带发生微量形变,使得裤带形成波浪状,使得裤带难以在通道内滑动。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设置有供物品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两侧侧壁上交错设置的耐磨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面料本体上开设通道,便于放置物品,同时通过交错设置的耐磨部,使得耐磨部之间形成凹槽,在面料相互靠近时,两侧耐磨部将裤带压迫,使得裤带变形,从而使得裤带形成波浪状,难以滑出通道。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表层与里层,所述表层采用蜂巢组织纺织而成,所述里层采用凸条组织纺织而成,所述经浮点为浮,所述纬浮点为沉。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层通过设置蜂巢组织,使得表层上出现若干凹槽,里层通过设置凸条组织,由于凸条组织形成若干凸条,使得凸条位于表层上的凹槽内,使得挤压时裤带在凸条的作用下发生弯折,形成裤带发生弯折。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均采用6X8组织循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之间采用相同大小的组织,使得凸起与凹槽的大小相近,使得挤压时,完成裤带的限制。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浮点为浮,所述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的经组织点的沉浮规律由第一经线至第六经线依次为:浮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沉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表层在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以及第六经线上出现经浮线,使得面料本体上出现凸起。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组织的经组织点的沉浮规律由第一经线至第六经线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里层在第三经线、第四经线以及第五经线上出现经浮线,从而使得里层上的浮线与表层上的凸起交错设置。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采用粗糙纱一、耐磨纱一以及光滑纱一梭织而成,所述表层上的第一经线为耐磨纱一,所述表层上的第二经线以及第六经线为粗糙纱一。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层上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以及第六经线浮出,表层上第一经线位于凸起的三根经线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纱线在摩擦时更加难以磨损,通过设置粗糙纱,使得裤带难以发生相对移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采用粗糙纱二、耐磨纱二以及光滑纱二梭织而成,所述里层上的第四经线为耐磨纱二,所述里层上的第三经线以及第五经线为粗糙纱二。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里层上第三经线、第四经线以及第五经线浮出,通过将第四纱线设置耐磨纱,使得第四纱线具有较好的耐磨强度,同时第三经线以及第五经线设置为粗糙纱,使得粗糙纱与物品接触更加充分,同时粗糙纱具有较高的粗糙度,使得裤带更加难以发生相对滑动。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糙纱一以及粗糙纱二均采用醋酸纤维加捻而成,所述耐磨纱一以及耐磨纱二均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光滑纱一以及光滑纱二均采用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醋酸纤维使得粗糙纱一以及粗糙纱二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使得物品在与粗糙纱一以及粗糙纱二接触时更加难以发生相对位移。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设置供物品穿过的通道,便于防止物品或者腰带,通过设置凸条组织以及蜂巢组织,使得面料两侧相互接触时凸条组织凹陷至蜂巢组织的凹陷中,使得面料本体放置在通道内的物品在束紧的状态下难以发生相对位移,使得面料本体与物品发生相对位移,通过设置粗糙纱一以及粗糙纱二,使得面料本体与物品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面料本体与物品难以发生相对位移,通过设置耐磨纱一以及耐磨纱二,使得面料本体与物品发生相对位移时,面料本体难以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表层的纺织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里层的纺织示意图。
[0029]图中:1、面料本体;2、耐磨部;3、表层;4、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表层3以及里层4,表层3与里层4之间存在有用于放置物品的通道,表层3采用蜂巢组织纺织而成,里层4采用凸条组织纺织而成。
[0032]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均采用6X8组织循环,使得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之间采用相同大小的组织,凸条组织上的凸起与蜂巢组织上凹槽的大小相近,使得挤压时,完成物品的挤压,使得物品难以发生相对滑动,蜂巢组织的经组织点的沉浮规律由第一经线至第六经线依次为:浮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沉浮,凸条组织的经组织点的沉浮规律由第一经线至第六经线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使得表层3在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以及第六经线上出现径浮线,使得面料本体1上出现凸起,蜂巢组织上出现4X4大小的凹槽,同时里层4在第三经线、第四经线以及第五经线上出现经浮线,使得凸条组织上出现两道1X4大小的经浮线,使得经浮线形成耐磨部2,两侧的经浮线凸起时交错设置,从而使得通道的两侧侧壁上出现交错设置的耐磨部2,放置裤带或者物品时,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供物品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两侧侧壁上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耐磨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表层(3)与里层(4),所述表层(3)采用蜂巢组织纺织而成,所述里层(4)采用凸条组织纺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均采用6X8组织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粗糙耐磨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3)采用粗糙纱一、耐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静杨悦峰陈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新兴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