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72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7
本申请涉及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应用在梁体施工设备的领域,其包括驱动机构及悬吊机构,驱动机构设于梁体上,悬吊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一对伸展组件,驱动机构驱动控制组件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控制组件连接在驱动机构上,伸展组件对称设置在控制组件上,控制组件驱动伸展组件以伸展组件与控制组件的连接处为轴转动。本申请具有提升施工平台面积及便于进行悬吊的效果。于进行悬吊的效果。于进行悬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


[0001]本申请涉及梁体施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

技术介绍

[0002]由不同工序结合而成的钢板梁称为钢板组合梁,亦称钢板联合梁。钢板组合梁的悬臂拼装成大跨度连续梁,将相邻钢板组合梁之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的接缝称为湿接缝。
[0003]相关技术中,使用吊框放至钢板组合梁之间的湿接缝处进行施工,吊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钢结构部分、配件部分以及绳索部分。钢结构部分以悬吊机构和悬吊平台为主。配件部分包括提升机,配电箱,安全锁、配重块。绳索部分包括电缆线、钢丝绳及安全大绳。悬吊机构安装在钢板组合梁的上方,悬吊平台通过绳索部分连接在悬吊机构上,提升机将悬吊平台下放至湿接缝处进行施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湿接缝的宽度一般为五十至八十厘米,这使得悬吊平台比较狭窄,可供站立空间小且难以摆放设备,同时导致悬吊平台不易放置到湿接缝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悬吊平台狭窄且不易设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
[0006]本申请提供的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设置在梁体上,包括驱动机构及悬吊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梁体上,所述悬吊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一对伸展组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控制组件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控制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伸展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驱动所述伸展组件以所述伸展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连接处为轴转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设置在梁体上,驱动机构驱动悬吊机构移动至梁体之间的湿接缝处,由控制组件及一对伸展组件组成悬吊机构,控制组件连接在驱动机构及伸展组件之间,控制组件驱动伸展组件进行转动,即可使得一对伸展组件展开。一方面,伸展组件处于未展开状态时,横截面积较小,可方便由梁体之间的湿接缝处下放至施工处;另一方面,伸展组件以伸展组件与控制组件的连接处为轴进行转动,即可使得伸展组件在梁体之间的湿接缝处展开为施工平台,相较于直接将施工平台悬吊下方,这可增大可供站立空间,便于展开施工。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连接缆,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梁体上,所述连接缆连接在所述卷扬机上,所述卷扬机驱动所述连接缆伸出或收回,所述连接缆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组件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缆连接在卷扬机与控制组件之间,这使得通过卷扬机即可驱动悬吊机构沿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以方便将悬吊机构移动至施工区域,随后连接缆对悬吊机构提供悬吊,使得悬吊机构悬停在施工区域以方便施工,且连接缆可减少该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与梁体之间产生碰撞导致破损的情况。
[0010]可选的,所述梁体上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梁体的一端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机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则通过支撑杆设置在梁体上,这使得卷扬机的输出端可与湿接缝相对正,这既使得连接缆无需转向,可减少连接缆磨损而损坏的情况,也使得卷扬机的安装具有便捷性,预先设置安装板与支撑板即可确定卷扬机的位置。
[0012]可选的,所述支撑杆背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垂直固定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与所述梁体相贴合,且所述稳定杆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梁体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杆提升了支撑杆与梁体的接触面积,且在水平方向为支撑杆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有助于提升该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在梁体上的固定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伸展组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延长板,所述控制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缆和所述承载板之间,所述控制组件驱动所述延长板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延长板连接处为轴进行转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延长板转动连接在承载板上,当延长板与承载板垂直时,伸展组件的横截面积为承载板的面积,可方便由梁体之间的湿接缝处进行悬吊,控制组件驱动延长板转动至与承载板平行时,伸展组件展开,此时伸展组件的横截面积为承载板与一对延长板的面积之和,即承载板与一对延长板构成施工平台,以增大可站立空间,方便进行施工。
[0016]可选的,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控制组件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对称固定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当所述延长板与所述承载板相平行时,所述延长板与所述限位板相贴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延长板转动至与承载板平行时,限位板对延长板进行限位,可减少延长板持续转动导致伸展组件失效的情况,同时限位板对延长板及承载板进行校对,使得延长板与限位板位于同一平面;另一方面,限位板对延长板提供支承,使得延长板稳定的与限位板组成施工平台。
[0018]可选的,所述延长板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固定有安全围栏,所述延长板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栏,所述延长板远离所述承载板的端部固定有抵贴板,所述抵贴板与所述延长板垂直,当所述防护栏与所述延长板垂直时,所述防护栏与所述抵贴板贴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板上设有安全围栏和防护栏,安全围栏和防护栏环绕延长板设置,在施工时可形成防护,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防护栏转动连接在延长板的端部,这使得防护栏可进行收回,以减少延长板进行转动时防护栏形成干涉的情况,延长板上还设有抵贴板,当防护栏转动至与延长板垂直时,抵贴板对防护栏进行限位,以减少防护栏转动角度过大而失效的情况。
[0020]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板和若干驱动件,所述连接缆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一端具有分叉,所述连接缆环绕固定在所述承载板的周缘,所述驱动件均布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驱动件朝远离所述卷扬机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延长板相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延长板以所述延长板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处为轴转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连接链相连接,且驱动件连接在固定板与延长板之间,这使得驱动件可驱动延长板朝向靠近或远离固定板的方向转动,从而收缩或张开。驱动件均匀布设,这使得延长板的受力均匀,可减少延长板在转动时产生偏位的情况。
[0022]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多级气缸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多级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延长板上。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板通过连杆与多级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接,连杆将多级气缸输出轴的直线往复移动转化为延长板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延长板展开与承载板组成施工平台。相较于普通气缸,多级气缸的体积较小,可降低对该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形成干涉的可能性。
[0024]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垂直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连接在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既可提供稳定的固定,同时在多级气缸的输出轴收缩时,支撑柱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设置在梁体(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3)及悬吊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3)设于所述梁体(1)上,所述悬吊机构(4)包括控制组件(41)和一对伸展组件(42),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控制组件(41)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控制组件(41)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3)上,所述伸展组件(42)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组件(41)上,所述控制组件(41)驱动所述伸展组件(42)以所述伸展组件(42)与所述控制组件(41)的连接处为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卷扬机(31)和连接缆(32),所述卷扬机(31)设置在所述梁体(1)上,所述连接缆(32)连接在所述卷扬机(31)上,所述卷扬机(31)驱动所述连接缆(32)伸出或收回,所述连接缆(32)远离所述卷扬机(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组件(4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上设有若干支撑杆(51),所述支撑杆(51)远离所述梁体(1)的一端上固定有安装板(52),所述卷扬机(3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1)背向所述安装板(52)的一端垂直固定有稳定杆(53),所述稳定杆(53)与所述梁体(1)相贴合,且所述稳定杆(53)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梁体(1)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组合梁现浇湿接缝用吊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组件(42)包括承载板(421),所述承载板(421)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延长板(422),所述控制组件(41)连接在所述连接缆(32)和所述承载板(421)之间,所述控制组件(41)驱动所述延长板(422)以所述承载板(421)与所述延长板(422)连接处为轴进行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敦敏王发明水晶明徐金宇包义锴王德龙宋世兴宋世民李海兵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