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59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3D曲面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超过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压块将水平摆放在机台的工作台上的石墨模具压紧定位,利用机台对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进行设定的第一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其中,第一端加工程序包括在第一端加工出定位台;步骤S2:将石墨模具的端部调转,通过定位台确定石墨模具的中心并在工作台上压紧定位,再利用机台对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进行设定的第二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节约了更换机台或改装机台所消耗的资金,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能够加工超过机台行程范围的工件,并能加工机台2倍行程以内的工件。程以内的工件。程以内的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3D曲面玻璃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兴起和普及,车载显示类盖板设计越来越多样,车载玻璃盖板尺寸越来越大,形态也多变,相应地,加工车载玻璃盖板的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也应随之变大,即需要升级机台。但是,升级设备又往往耗费巨大,购买新的大尺寸加工设备又会面临做小尺寸时的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扩大机台的使用范围,提升兼容应用,同时又能保证加工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以更经济、更节约地方式解决超过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的石墨模具的加工。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中,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超过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05]S1:利用压块将水平摆放在所述机台的工作台上的所述石墨模具压紧定位,利用所述机台对所述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进行设定的第一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其中,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包括在所述第一端加工出定位台;
[0006]S2:将所述石墨模具的端部调转,通过所述定位台确定所述石墨模具的中心并在所述工作台上压紧定位,再利用所述机台对所述石墨模具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进行设定的第二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0008]S0:将所述石墨模具的毛坯料粘贴在所述工作台上,运行所述石墨模具的第一端外形开粗程序;
[0009]将所述石墨模具的毛坯料的端部调转,并粘贴在所述工作台上,运行所述石墨模具的第二端外形开粗程序;
[0010]其中,所述第一端外形开粗程序和所述第二端外形开粗程序之间具有沿所述加工长度方向的加工重合区域。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加工长度方向的所述加工重合区域的长度为5mm~15m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包括子步骤:
[0013]S11:避开待铣的第一端压块位,通过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
[0014]S12:运行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一端压块位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端压块位;
[0015]S13:利用新的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并撤除原有的所述压块;
[0016]S14:运行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一端内腔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一端的内腔和作为所述定位台的矩形凸台结构,所述矩形凸台结构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端加工程序的加工范围内。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子步骤S14中,精修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顶壁和外侧壁,并且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高度应确保所述机台的测头能够探测到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四个外侧壁。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子步骤S11中,将所述石墨模具压紧定位时,确保所述石墨模具的外侧壁平行度在0.005mm以内。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子步骤:
[0020]S21:将所述石墨模具的端部调转后,避开待铣的第二端压块位,通过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
[0021]S22:运行所述第二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二端压块位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二端压块位;
[0022]S23:利用新的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并撤除原有的所述压块;
[0023]S24:使用千分表较正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顶壁和外侧壁;
[0024]S25:使用所述机台的测头探测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四个外侧壁以确定所述第二端的加工中心;
[0025]S26:运行所述第二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二端内腔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二端的内腔并铣削掉所述矩形凸台结构。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子步骤S21中,将所述石墨模具压紧定位时,确保所述石墨模具的外侧壁平行度在0.005mm以内;
[0027]在所述子步骤S23中,利用新的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时,确保所述石墨模具的外侧壁平行度在0.003mm以内。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子步骤S24中,使用千分表较正所述矩形凸台结构的顶壁和外侧壁时,确保所述顶壁面的平行度在0.001mm以内,且所述外侧壁的壁面的平行度在0.003mm以内。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子步骤:
[0030]S27:运行第二端模面精修程序以精加工所述第二端的模面;
[0031]其中,在所述第一端的模面与所述第二端的模面的结合区存在触觉刀痕时,先将所述机台的Z轴坐标抬高0.02mm,再不断调小所述Z轴坐标并逐次试运行所述第二端模面精修程序,直至所述触觉刀痕消失。
[003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在不更换加工机台的情况下,将加工长度超过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的石墨模具的两端分别加工,其中第一端加工出定位台,从而可通过定位台确定石墨模具的中心,即在调转到第二端压紧固定并加工时,可使用机台的测头探测定位台以确定第二端的加工中心,这样可实现加工定位中心统一,提升第二端加工的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在此过程中,节约了更换机台或改装机台所消耗的资金,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加工超过机台行程范围的工件,并能加工机台2倍行程以内的工件。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5]图1是石墨模具的毛坯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一端外形开粗加工后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二端压紧定位和进行外形开粗加工时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进行外形开粗加工后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一端进行第一端压块位加工时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一端进行第一端内腔加工时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矩形凸台结构;
[0041]图7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第二端进行第二端压块位加工时的石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8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的加工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模具(9)的加工长度超过机台的极限加工行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压块将水平摆放在所述机台的工作台上的所述石墨模具(9)压紧定位,利用所述机台对所述石墨模具(9)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进行设定的第一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其中,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包括在所述第一端加工出定位台;S2:将所述石墨模具(9)的端部调转,通过所述定位台确定所述石墨模具(9)的中心并在所述工作台上压紧定位,再利用所述机台对所述石墨模具(9)的加工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进行设定的第二端加工程序的加工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0:将所述石墨模具的毛坯料(1)粘贴在所述工作台上,运行所述石墨模具(9)的第一端外形开粗程序;将所述石墨模具的毛坯料(1)的端部调转,并粘贴在所述工作台上,运行所述石墨模具(9)的第二端外形开粗程序;其中,所述第一端外形开粗程序和所述第二端外形开粗程序之间具有沿所述加工长度方向的加工重合区域(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加工长度方向的所述加工重合区域(2)的长度为5mm~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子步骤:S11:避开待铣的第一端压块位(4),通过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9);S12:运行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一端压块位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端压块位(4);S13:利用新的所述压块压紧定位所述石墨模具(9),并撤除原有的所述压块;S14:运行所述第一端加工程序中的第一端内腔加工程序,加工出所述第一端的内腔和作为所述定位台的矩形凸台结构(5),所述矩形凸台结构(5)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端加工程序的加工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模具的机台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步骤S14中,精修所述矩形凸台结构(5)的顶壁和外侧壁,并且所述矩形凸台结构(5)的高度应确保所述机台的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李远峰李盛印何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远大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