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5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盖技术领域,特别是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包括井盖、井座、底盘、支撑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井座竖直设置,所述井盖水平架设在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水平设置在井盖的下方,所述井盖与底盘上均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支撑组件水平安装在井盖与底盘之间,所述移动组件水平安装在底盘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撑组件和组动组件可以实现车辆在压过井盖时,井盖会越压越紧,牢牢地卡在井座内,不会出现井盖塌陷或弯曲变形的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在需要检查管道时更加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井
,特别是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

技术介绍

[0002]新型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在中国,大部分井盖和路面贴合不紧,车辆压过时轮胎会和井盖产生碰撞,井盖因此成为城市的噪音源之一,不锈钢隐形井盖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板材为基材,底部角钢增强、剪裁、折板再加上全套氩氟焊焊接工艺而成。有着外观美观精致、承载能力高、使用寿命长、可设计性强、性能稳定等优势,一个井盖的诞生,需要经过熔融、去杂质、倒模、冷却、打磨、上色、干燥等工序,这已经算是比较多了,而井盖的高科技运用更加不简单。
[0003]目前路面上使用的井盖可以有效保护地下的各种管道,并且在需要检测管道时方便工作人员打开井盖下管道检测,但是目前马路上损坏的井盖井座太多,基本都是因为大型货车或者是客车经过井盖时,井盖井座承受不住车辆的重量从而出现井盖塌陷或者路面变形的情况,这样的井盖就不具备保护井下管道的能力,而且还增加的车辆或行人在经过塌陷井盖时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不方便工作人员检查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了井盖井座承受不住车辆的重量而出现井盖塌陷或者路面变形的情况。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包括井盖、井座、底盘、支撑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井座竖直设置,所述井盖水平架设在井座的顶部,所述底盘水平设置在井盖的下方,所述井盖与底盘上均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支撑组件水平安装在井盖与底盘之间,所述移动组件水平安装在底盘的底部。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限位块、支撑辊、支撑件和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件的底部滑动安装在底盘的凹槽上,所述支撑辊的中段转动安装在支撑件的顶部,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支撑辊的一端上,所述支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滑动安装井盖的滑槽内,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限位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呈交叉铰接位于底盘和井盖之间,且每个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底盘和井盖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辊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支撑柱并向外延伸,且两个支撑柱均与支撑辊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安装在底盘的顶部,且支撑件位于支撑块的旁侧,所述限位块水平位于支撑件与支撑块之间,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支撑块的底部相铰接,且限位块的另一端与支撑件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杆、固定块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限位杆滑动竖直安装在底盘的滑槽内,所述固定块呈U 型设置,且固定块安装在限位杆的顶部,所述支撑辊的中段搭接在固定块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穿透支撑辊水平安装在固定块内壁的两端。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柱、移动杆、从动柱、从动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移动件和限位盘,所述移动柱竖直安装在限位杆的下方,且移动柱的底部贯穿底盘并向下延伸,所述移动件安装在底盘的底部,且移动件与底盘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限位盘安装在移动件的顶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限位盘的顶部,所述限位盘上设有圆形限位槽,所述从动柱竖直滑动在圆形限位槽内,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从动柱上,所述从动柱和从动齿轮相固定,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主动齿轮的顶部转动连接,且从动杆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从动柱上,所述从动杆位于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移动柱转动连接,且移动杆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从动柱上,所述移动杆位于从动杆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转动杆和从动块,所述从动块呈凹型结构设置,所述从动块安装在底盘的底部,所述限位盘安装在从动块的底部,所述转动杆竖直位于从动块的下方,且转动杆的顶部依次贯穿从动块和限位盘并与主动齿轮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安装有转轮,且转轮上设有多个等角圆形缺口。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当车辆经过,井盖受力下压时带动支撑块下压,同时使与支撑块相铰接的限位块也同步下压并带动支撑辊下压,此时支撑辊带动支撑件下压,然后支撑杆带动两个支撑柱下压,使支撑柱下压时会向两侧张开支撑抵触井座,盖下压支撑块,支撑块下压支撑辊,支撑辊下压固定杆、固定块和限位杆,在井盖受力时压力传导到支撑辊上,通过支撑件的固定,将力传导至两个支撑柱上,使两个支撑柱张开撑起,撑起的同时下压支撑辊,再将力传导至支撑块上,顶起支撑块,实现车辆经过井盖时,使井盖受到的压力同时,在组件运行的情况下压力互补,将压力传导回井盖上,使井盖越压越紧,且不下沉。
[0013]2、当操作时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转轮,转轮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此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然后从动齿轮和从动柱围绕主动齿轮在限位盘的滑槽内移动,使从动柱移动带动移动杆移动,移动杆带动移动柱移动,移动柱带动限位杆移动,实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井盖,来通过转动转轮移动支撑组件在井盖下的位置,使井盖下的支撑组件更好的发挥出防沉降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升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中移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井盖、2

井座、3

底盘、4

支撑组件、41

支撑块、42

限位块、 43

支撑辊、44

支撑件、441

固定杆、442

固定块、443

限位杆、444

第二凸块、45

支撑柱、46

第一凸块、5

移动组件、51

移动柱、52

移动杆、53

从动柱、54

从动杆、55

主动齿轮、56

从动齿轮、57

移动件、571

转动杆、572
‑ꢀ
从动块、58

限位盘、6

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3]如图1至图7所示,耐高负载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1)、井座(2)、底盘(3)、支撑组件(4)和移动组件(5),所述井座(2)竖直设置,所述井盖(1)水平架设在井座(2)的顶部,所述底盘(3)水平设置在井盖(1)的下方,所述井盖(1)与底盘(3)上均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支撑组件(4)水平安装在井盖(1)与底盘(3)之间,所述移动组件(5)水平安装在底盘(3)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块(41)、限位块(42)、支撑辊(43)、支撑件(44)和两个支撑柱(45),所述支撑件(44)的底部滑动安装在底盘(3)的凹槽上,所述支撑辊(43)的中段转动安装在支撑件(44)的顶部,所述限位块(42)安装在支撑辊(43)的一端上,所述支撑块(41)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46),所述支撑块(41)的顶部滑动安装井盖(1)的滑槽内,所述支撑块(41)的底部与限位块(4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45)呈交叉铰接位于底盘(3)和井盖(1)之间,且每个支撑柱(45)的两端分别与底盘(3)和井盖(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辊(4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支撑柱(45)并向外延伸,且两个支撑柱(45)均与支撑辊(4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44)安装在底盘(3)的顶部,且支撑件(44)位于支撑块(41)的旁侧,所述限位块(42)水平位于支撑件(44)与支撑块(41)之间,所述限位块(42)的一端与支撑块(41)的底部相铰接,且限位块(42)的另一端与支撑件(44)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负载且可调式的防沉降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4)包括固定杆(441)、固定块(442)和限位杆(443),所述限位杆(443)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块(444),所述限位杆(443)滑动竖直安装在底盘(3)的滑槽内,所述固定块(442)呈U型设置,且固定块(442)安装在限位杆(443)的顶部,所述支撑辊(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涛任俊何杰李彬陈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