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546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1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提供一种对藻类有良好摄食效果的大型枝角类组合滤藻溞的筛选、驯化、高产养殖及高效收集方法。滤藻溞是由大型溞和隆腺溞组成的大型枝角类组合。该类组合既可保持大型枝角类对藻类的良好摄食效果,同时克服仅单一大型溞不耐高温的缺点。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包括滤藻溞收集网箱、叶轮曝气充氧机、LED探照灯、以及诱导投喂等系统。采用该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不仅具有养殖成本低、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的优点,采用经典生物操纵理论修复的富营养化湖泊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泊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泊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属于自然水体水质净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扩展,自然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水华则是水环境治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0003]利用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是经典生物操纵控制藻类水华的理论基础,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最可能被选择的对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型枝角类对浮游植物有着较高的滤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水华。另外,大型枝角类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40%

60%),含有鱼类营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含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也是鱼、虾、蟹优良的活饵料。
[0004]滤藻溞是由大型蚤和隆腺蚤组成的大型枝角类组合,该类组合既可保持大型枝角类对藻类良好的摄食效果,同时克服仅单一大型蚤不耐高温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对藻类有良好摄食效果的大型枝角类组合滤藻溞的筛选、驯化、高产养殖及高效收集方法,可为富营养河湖藻类防治提供充足的滤藻溞。
[0006]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包括养殖水塘1、设置在养殖水塘中的曝气充氧机3和滤藻溞收集装置2,并且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面积在6亩以上,平均水深在80

100cm、设置可以随时通过进水管7补充的水源;同时应在水塘中植有按一定株距分布的浮叶植物4,在养殖水塘的边部设有内径50cm的排水管5;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用以配合滤藻溞收集装置进行滤藻溞收集的亲水平台6,该亲水平台6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

8m,并深入池塘中心;各亲水平台6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距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

10m,竹竿高于水面1m。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滤藻溞收集装置2由主过滤箱2.1和安置在主过滤箱2.1外侧的滤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3组成,并且在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引水面设有一次过滤网2.5,在主过滤箱2.1与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结合部设有二次过滤网2.2,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设置在靠近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正前方。
[0008]进一步地,这种食藻性滤藻溞的高产养殖方法及收集系统步骤如下
[0009]一、进行滤藻溞种源的筛选、驯化与扩增
[0010]A)滤藻溞筛选:
[0011]采用人工方法对从野外采集样品挑选纯化,在显微镜下用吸管、解剖针将大型蚤、隆腺蚤逐一挑出,挑选量各品种不少于100个;
[0012]B)实验室扩培:
[0013]用玻璃杯初步扩培,将挑选出的滤藻溞放置于装有曝气自来水的1L玻璃杯中,每
个玻璃杯中放滤藻溞20个,每天使用酵母粉喂养,控制温度15

20℃,溶解氧不低于6.8mg/L;
[0014]C)用玻璃缸扩培与驯化:
[0015]待玻璃杯中密度达到500

600个时,将玻璃杯中的大型蚤转移到1
×1×
0.5m的培养有小球藻数量不低于1X107个/L的玻璃缸中,进行进一步扩大培养和驯化,水温、溶解氧控制与玻璃杯培养一致;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添加小球藻、栅藻,始终保持水体颜色为绿色。
[0016]D)在水泥池中进行滤藻溞中等规模扩培
[0017]1)以4
×8×
1m的规格构建扩培池,在滤藻溞引种前用浓度不低于2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培养小球藻,并在每个水泥池中安装曝气系统;
[0018]2)进行滤藻溞引种
[0019]将玻璃缸培养的滤蚤虫引种到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引种密度不低于20000个;
[0020]3)进行滤藻溞驯化培养:
[0021]控制水泥池的温度18℃左右,不高于25℃,在水泥池中小球藻被滤藻溞基本摄食完后每天使用微藻液驯化投喂,微藻液含为直径50um以内单细胞藻,主要为小球藻、栅藻、色球藻、单体微囊藻、小环藻、直链藻、菱形藻、舟形藻组成的混合藻液,按每天投放量0.8

1m3/池;培养过程中,1周投放一次光合细菌及螺旋藻粉;螺旋藻粉投喂量25克/池,光合细菌投放量5升/池;
[0022]二、滤藻溞的高产养殖
[0023]1、养殖塘前期准备
[0024]养殖塘前期准备内容包括曝气装置安装、睡莲种植,采用底层微孔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睡莲的种植密度50m2/株,依此为滤藻溞构建一个遮蔽环境;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不小于6亩水深1m;
[0025]在养殖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亲水平台6,亲水平台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

8m,深入池塘中心用于滤藻溞收集;各亲水平台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据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

10m,竹竿高于水面1m;
[0026]2、对养殖塘进行消毒与清杂处理
[0027]即在塘内水体加至90cm水深时,按照25g/m3标准泼洒次氯酸钙含量不低于35%的含量的漂白粉,48小时后用2:1

3:1的茶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进行清塘,使用量20kg/亩,并在清塘过程中全程开启曝气机;72小时后使用吡虫啉控制养殖塘水体中的昆虫及幼虫;
[0028]3、培育塘内肥水
[0029]在消毒与清杂工作完成3天后,按照6mg/m3的标准在塘体内泼洒发酵后的花生麸上清液,同时按照50

60kg/亩的标准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钙和尿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合肥;亲水平台周边每根竹竿上绑扎准备好的花生麸和稻草杆,花生麸10kg/袋每亩3袋,稻草杆10kg/袋每亩2袋,发酵浸泡在池塘水中;同时,在7天后按照20

30ml/m3的量使用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配置的混合液泼洒在塘内液体中;9天后按照1000L/亩的量引入微藻液种源,微藻液种源中藻密度不低于1
×
108个/升,24小时开启曝气;
[0030]4、进行塘内滤藻溞的接种
[0031]在微藻种源接种7天后,从水泥池中引种滤藻溞到培育塘种,接种密度不小于1
×
105个/亩;
[0032]5、进行滤藻溞管养
[0033]A)进行水质管养:
[0034]每天监测水泥池内水体的pH、溶解氧含量,pH宜控制在6.5~7.5之间,当水体pH过高添加适量果酸和乳酸,pH过低添加适量生石灰;曝气增氧机保持24h开机;
[0035]B)适时进行塘内注水、追施有机肥和浮叶植物收割:
[0036]即在水塘透明度大于45cm时,应该按照50

60kg/亩的标准及时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包括养殖水塘(1)、设置在养殖水塘中的曝气充氧机(3)和滤藻溞收集装置(2),并且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面积在6亩以上,平均水深在80

100cm、设置可以随时通过进水管(7)补充的水源;同时应在水塘中植有按一定株距分布的浮叶植物(4),在养殖水塘的边部设有内径50cm的排水管(5);所述的养殖水塘(1)养殖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用以配合滤藻溞收集装置进行滤藻溞收集的亲水平台(6),该亲水平台(6)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

8m,并深入池塘中心;各亲水平台(6)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距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

10m,竹竿高于水面1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藻溞收集装置(2)由主过滤箱(2.1)和安置在主过滤箱(2.1)外侧的藻虫最终收集网管(2.3)组成,并且在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引水面设有一次过滤网(2.5),在主过滤箱(2.1)与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结合部设有二次过滤网(2.4),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设置在靠近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正前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养殖方法如下:一、进行滤藻溞种源的筛选、驯化与扩增A)滤藻溞筛选:采用人工方法对从野外采集样品挑选纯化,在显微镜下用吸管、解剖针将大型蚤、隆腺蚤逐一挑出,挑选量各品种不少于100个;B)实验室扩培:用玻璃杯初步扩培,将挑选出的滤藻溞放置于装有曝气自来水的1L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中放滤藻溞20个,每天使用酵母粉喂养,控制温度15

20℃,溶解氧不低于6.8mg/L;C)用玻璃缸扩培与驯化:待玻璃杯中密度达到500

600个时,将玻璃杯中的大型蚤转移到1
×1×
0.5m的培养有小球藻数量不低于1X107个/L的玻璃缸中,进行进一步扩大培养和驯化,水温、溶解氧控制与玻璃杯培养一致;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添加小球藻、栅藻,始终保持水体颜色为绿色;D)在水泥池中进行滤藻溞中等规模扩培:1)以4
×8×
1m的规格构建扩培池,在滤藻溞引种前用浓度不低于2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培养小球藻,并在每个水泥池中安装曝气系统;2)进行滤藻溞引种:将玻璃缸培养的滤蚤虫引种到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引种密度不低于20000个;3)进行滤藻溞驯化培养:控制水泥池的温度18℃左右,不高于25℃,在水泥池中小球藻被滤藻溞基本摄食完后每天使用微藻液驯化投喂,微藻液含为直径50um以内单细胞藻,主要为小球藻、栅藻、色球藻、单体微囊藻、小环藻、直链藻、菱形藻、舟形藻组成的混合藻液,按每天投放量0.8

1m3/池;培养过程中,1周投放一次光合细菌及螺旋藻粉;螺旋藻粉投喂量25克/池,光合细菌投放量5升/池;二、滤藻溞的高产养殖1、养殖塘前期准备
养殖塘前期准备内容包括曝气装置安装、睡莲种植,采用底层微孔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睡莲的种植密度50m2/株,依此为滤藻溞构建一个遮蔽环境;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不小于6亩水深1m;2、对养殖塘进行消毒与清杂处理即在塘内水体加至90cm水深时,按照25g/m3标准泼洒次氯酸钙含量不低于35%的含量的漂白粉,48小时后用2:1

3:1的茶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进行清塘,使用量20kg/亩,并在清塘过程中全程开启曝气机;72小时后使用吡虫啉控制养殖塘水体中的昆虫及幼虫;3、培育塘内肥水在消毒与清杂工作完成3天后,按照6mg/m3的标准在塘体内泼洒发酵后的花生麸上清液,同时按照50

60kg/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后涛唐旭东郑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