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32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内模板、第二内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合页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内模板两端的侧壁皆设置有第二内模板,且第二内模板远离第一内模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的内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内模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的内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螺纹杆可以通过第三滑块在滑轨的内部滑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可以穿过第一通孔来对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进行安装限位,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进行拼接安装。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进行拼接安装。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进行拼接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浇筑
,具体讲是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短线匹配预制节段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其难点在于通过对节段几何尺寸的控制获得.期望的节段结构形状,匹配节段的精确设置,需要严格的几何尺寸控制、浇筑现场的正确设置和熟练的测量人员,而其硬件则直接通过模板系统的设计来体现,节段模板系统的设计是短线节段制作中几何尺寸控制的重要环节,内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且在施工时内膜会要多次调整,且下角膜的调整极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在长时间使用时,不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进行拼接安装,从而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内模板、第二内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合页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内模板两端的侧壁皆设置有第二内模板,且第二内模板远离第一内模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的内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内模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的内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三螺纹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模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且第一电动升降杆远离第一内模板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相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第二电动升降杆,且第二电动升降杆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滑块相铰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合页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螺纹孔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转盘,且第一转盘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壁皆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内部通过滚珠转
动连接有锥形齿盘主体,所述锥形齿盘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贯穿第一通孔的第二螺纹杆,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安装有滑轨,且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远离滑轨的一端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壁安装有第三连接板,且第三连接板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通孔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安装有锥形齿轮,且锥形齿轮与锥形齿盘主体相互啮合,所述转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转盘。
[001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5]其一:本技术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通过第二内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启动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相互配合,使第一电动升降杆在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便于使第一电动升降杆带动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合页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相互配合,使第二电动升降杆在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便于使第二电动升降杆带动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合页进行转动,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的角度进行调节;
[0016]其二:本技术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通过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第一转盘、第二螺纹杆、转杆和锥形齿轮,通过第一螺纹杆和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螺纹安装在第三螺纹孔的内部,便于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合页进行安装,同时通过第二转盘来带动转杆进行旋转,且通过锥形齿轮和锥形齿盘主体相互啮合,并且通过滑轨和第三滑块的相互配合,使锥形齿轮在旋转的同时可以带动锥形齿盘主体旋转,便于使第二螺纹杆可以通过第三滑块在滑轨的内部滑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可以穿过第一通孔来对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进行安装限位,便于操作人员对内模进行拼接安装。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螺纹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螺纹杆滑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内模板;2、第二内模板;3、第一合页;4、第一连接板;5、第二合页;6、第二连接板;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第一电动升降杆;10、第二滑槽;11、第二滑块;12、第二电动升降杆;13、第一螺纹孔;14、第一螺纹杆;15、第一转盘;16、第三螺纹孔;17、第一通孔;18、安装架;19、锥形齿盘主体;20、第二螺纹孔;21、第二螺纹杆;22、滑轨;23、第三滑块;24、第三连接板;25、转杆;26、第二通孔;27、第二转盘;28、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
[0027]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包括第一内模板1、第二内模板2、第一连接板4、第二合页5和第二连接板6,第一内模板1两端的侧壁皆设置有第二内模板2,且第二内模板2远离第一内模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合页3,第一合页3的内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板4,且第一连接板4远离第二内模板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合页5,第二合页5的内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7,且第一滑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8,第一内模板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9,且第一电动升降杆9远离第一内模板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8相铰接,第二连接板6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11,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第二电动升降杆12,且第二电动升降杆12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模板(1)、第二内模板(2)、第一连接板(4)、第二合页(5)和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一内模板(1)两端的侧壁皆设置有第二内模板(2),且第二内模板(2)远离第一内模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合页(3),所述第一合页(3)的内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板(4),且第一连接板(4)远离第二内模板(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合页(5),所述第二合页(5)的内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6),且第二连接板(6)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7),且第一滑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板(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9),且第一电动升降杆(9)远离第一内模板(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8)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内模用的下角模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第二电动升降杆(12),且第二电动升降杆(12)远离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明尤琦王朝晨朱志斌李博牛敬玺郑俊钊张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混凝土装配化构件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