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超旭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505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5
本申请涉及充电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电力线电连接和通信;集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通过电力线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相比现有的采用小无线、N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充电系统基本都是基于NB

lot、小无线或RS

485通信来实现充电设备与总控制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NB

lot、和小无线普遍存在网络稳定性差的问题。另外,移动网络由于网络升级,经常造成设备无法入网,或由于周围建筑物遮挡造成设备网络不稳定等情况。电力载波通信则可以完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系统采用移动网络实现通信时通信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控制装置和至少一台充电设备,所述集中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电力线电连接;所述集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05]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模块,该信号处理电路模块包括耦合电路、限幅电路、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所述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力线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限幅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该耦合电路用于对电力线上传输的市电信号进行衰减,以输出载波信号;所述限幅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限幅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载波信号进行降幅和滤波处理;信号收发电路用于接收滤波处理后的差分信号,信号收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信号进行放大。r/>[000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互感器T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三十八电阻R38;
[0007]第一互感器T1的一次绕组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电容C20与电力线的火线电连接,一次绕组的另一端与电力线的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互感器T1的二次绕组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二次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与所述二次绕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输出载波信号。
[0008]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幅电路包括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二电感L2、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0009]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用于接收载波信号,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三电阻R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十三电阻R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十三电阻R43的另一端连
接;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十四电阻R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负极为输出端,用于输出滤波处理后的差分信号。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包括MCU。
[00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为充电桩。
[0012]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电力线连接;集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通过电力线实现通信信号的传输,相比现有的采用移动网络的形式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同时无需架设移动网络通信设备和额外通信线缆,节约了硬件成本。基于电力线传输,不存在网络升级或建筑物遮挡造成信号不稳定的情况,特别适用于高层较多的小区和地下停车场。
[0013]本申请的充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模块,该信号处理电路模块包括耦合电路、限幅电路、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耦合电路用于对电力线上传输的市电信号进行衰减,以输出载波信号;限幅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载波信号进行降幅和滤波处理;信号收发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这样通过各个电路对电力线传输的信号进行分离和处理,以实现通过电力线进行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电路模块的整体电路结构框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采集电路中的芯片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采集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耦合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幅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收发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23]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0024]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
[0025]本申请采用高频信号叠加于传统电力线传输,利用现有的电力线布线来传输信号,有效地降低了布线的成本,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是一种适用于高层较多的小区和地下停车场的充电网络。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包括:集中控制装置和至少一台充电设备,集中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电力线连接;集中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控制装置和至少一台充电设备,所述集中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电力线电连接和通信;所述集中控制装置通过电力载波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模块,该信号处理电路模块包括耦合电路、限幅电路、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所述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力线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限幅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该耦合电路用于对电力线上传输的市电信号进行衰减,以输出载波信号;所述限幅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限幅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载波信号进行降幅和滤波处理;信号收发电路用于接收滤波处理后的差分信号,信号收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信号进行放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互感器(T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三十八电阻(R38);所述第一互感器(T1)的一次绕组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电容(C20)与电力线的火线电连接,一次绕组的另一端与电力线的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互感器(T1)的二次绕组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二次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与所述二次绕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输出载波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幅电路包括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二电感(L2)、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旭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