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顺棠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78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包括仪器壳体、设置在仪器壳体内的电机、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系统以及给各个电器单元供电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显示屏、设置仪器壳体表面的控制按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设置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螺丝安装在仪器壳体的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与旋转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凸轮装置定向挤压弹性输液管的外壁并推动弹性输液管内的液体,使输液管内的液体向特定方向推注流动,实现了人体静脉输液的目标。该方式在推注过程中无需接触液体,避免了进入人体液体的接触性污染,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输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两大类:一类是治疗目的,另一类是抢救目的。治疗包括纠正患者的离子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还有对于患者可以给予营养、补充热量。输入不同的药物,达到不同的治疗和预防目的。其次是它的抢救作用,特别是在抢救休克的患者,可以快速地增加患者的血容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可以快速输血,以达到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在一些比较艰难或极端环境中,静脉输液的实现非常困难。例如在运行中的担架上或空间较为狭小的救护车上,环境较为艰难不容找到挂输液瓶的地方;特别是在地震现场或战争场地,医疗环境极为恶劣,输液瓶甚至无法抬高,无法对受液者进行输液,许多病患可能因此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丧失了生命。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出一种平置式静脉自动输液装置,具体结构详见专利号为202010033088.2的中国技术专利,该技术方案包括:包括输液瓶和连接在输液瓶上的输液管,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输液瓶安装在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内设有从右至左依次排列设置的活性炭过滤仓、紫外线杀菌仓,所述活性炭过滤仓内设有气泵、熔喷布过滤层、活性炭吸附层,紫外线灭菌仓内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储气管的右端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储气管的左端上设有与输液瓶连接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防止液体倒流的单向止回阀。该技术方案将有一定气压的气体输到液体瓶内使液体以一定的速率向患者输入液体,改变了传统利用输液架来抬高输液瓶的输液方式,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使用简单方便。
[000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非抬高式输液,但是在样机试验过程中发现,在某些极端环境中,例如硝烟弥漫的战场,空气中弥漫着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该气体输送到输液瓶内,存在将有害物质传输到输送液内并通过输送液进入人体内的风险,即使是采用高端的熔喷布过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和紫外线灭菌装置也无法保证百分百能够将空气中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完全过滤干净,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包括仪器壳体、设置在仪器壳体内的电机、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系统以及给各个电器单元供电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显示屏、设置仪器壳体表面的控制按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设置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螺丝安装在仪器壳体的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与旋转架连接,所述旋转架的外周设有挡边,所述旋转架外侧壁与挡边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输送通道,一弹性输液管穿过输送通道并安装在输送通道
内,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输液管的压环,所述输送通道的外侧设有罩壳,所述罩壳卡接在底座上,所述旋转架上的外周边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以上向外凸起并压在弹性输液管上的凸轮装置,所述弹性输液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输液瓶和注射针的输液管接口。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仪器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人体血压和心率的血压心率测量仪。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凸轮装置包括安装在旋转架上的辊轮轴、设置在辊轮轴上的辊轮。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架和罩壳设置在仪器壳体的外部。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性输液管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输液管上连接有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于限位凸起内。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架设置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螺丝安装在仪器壳体的侧壁,所述罩壳卡接在底座上。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凸轮装置定向挤压弹性输液管的外壁并推动弹性输液管内的液体,使输液管内的液体向特定方向推注流动,实现了人体静脉输液的目标。该方式在推注过程中无需接触液体,避免了进入人体液体的接触性污染,安全性能高。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精准滴速控制,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转速,还可以实现高速输液或者低速输液以作为抢救时使用。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安全、便捷、能耗少,是平战结合的优质产品,在战争条件下,适合于野战条件下的战伤救护及院外危重伤员抢救,同时也适用于伤员运输。在和平环境中,输液病人的搬运或者大幅度体位改变不会影响输液活动,如输液者需要上厕所,也不用高举输液瓶,甚至可以边走路边输液、边工作边输液。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旋转架与弹性输液管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连接输液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4]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包括仪器壳体11、设置在仪器壳体11内的电机、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系统以及给各个电器单元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显示屏12、设置仪器壳体11表面的控制按键。
[0015]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架13,所述旋转架13设置在一底座4上,所述底座
4通过螺丝安装在仪器壳体11的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4与旋转架13连接,旋转架13与底座4相对转动。所述旋转架13的外周设有挡边,所述挡边与底座4相对固定,所述旋转架13外侧壁与挡边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的大小与弹性输液管2的外径相对应,弹性输液管2穿过输送通道并安装在输送通道内。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输液管2的压环17,所述压环17将弹性输液管2与底座4相对固定,当旋转架13转动时,弹性输液管2并不随之转动。为防止输送通道受到外部事物的干扰,所述输送通道的外侧设有罩壳16,所述罩壳16卡接在底座4上,为方便观察到实时的输液情况,所述罩壳16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0016]为防止压环17松动或损坏而导致弹性输液管2从输送通道内脱离以至于输液被中断,所述弹性输液管2的进液方向端设有限位凸起22,所述限位凸起22的直径大于输送通道的直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更换弹性输液管2时,只需要将压环17拆开,再反向转动旋转架13,既能将旧弹性输液管2取出,同时将新弹性输液管2从输送通道的端部插入并正向转动旋转架13,然后再通过将压环17新弹性输液管2固定,即可实现弹性输液管的更换。
[0017]所述旋转架13上的外周边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以上向外凸起并压在弹性输液管2上的凸轮装置,当后一凸轮装置未压到弹性输液管2上,前一凸轮装置不得脱离弹性输液管2,以防止液体流速变化明显而形成明显的脉冲。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人体静脉输液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壳体(11)、设置在仪器壳体(11)内的电机、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系统以及给各个电器单元供电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显示屏(12)、设置仪器壳体(11)表面的控制按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架(13),所述旋转架(13)设置在一底座(4)上,所述底座(4)通过螺丝安装在仪器壳体(11)的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4)与旋转架(13)连接,所述旋转架(13)的外周设有挡边,所述旋转架(13)外侧壁与挡边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输送通道,一弹性输液管(2)穿过输送通道并安装在输送通道内,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输液管(2)的压环(17),所述输送通道的外侧设有罩壳(16),所述罩壳(16)卡接在底座(4)上,所述旋转架(13)上的外周边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以上向外凸起并压在弹性输液管(2)上的凸轮装置,所述弹性输液管(2)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顺棠梁浩研
申请(专利权)人:梁顺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