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64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9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阻水层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阻水层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所述阻水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底壁由靠近隔离带一侧至远离隔离带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连通,且所述导水槽内腔与隔离带土层连通;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于所述阻水层上方;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非机动车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上的车行道上自右侧人行道牙(线)至第一条车辆分道线(或隔离带、墩)之间或者在人行道上划出的车道,除特殊情况外,专供非机动车如自行车和电动车行驶。
[0003]相关技术中,非机动车道一般是与机动车道一同铺设完成,其中两条非机动车道分别位于机动车道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然后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隔离带来进行物理分隔,并在隔离带中栽种植物。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道路一般是混凝土等不透水材质,并且隔离带的路牙比两侧路面高,降雨落在机动车道上后从市政排水系统排出,地表的雨水大多无法被隔离带中的植物根系吸收,需要依靠市政的定期浇水来养护,浪费人力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阻水层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
[0007]所述阻水层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所述阻水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底壁由靠近隔离带一侧至远离隔离带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连通,且所述导水槽内腔与隔离带土层连通;
[0008]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于所述阻水层上方。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雨水落至透水混凝土面层上,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进入导水槽内腔中,然后沿导水槽内腔朝向隔离带土层一侧流动,雨水流入隔离带土层内被隔离带内的植物根系吸收;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0010]可选的,所述导水槽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透水砖,在透过雨水的同时可以降低阻水层受压后塌陷的可能性。
[0012]可选的,所述导水槽顶壁开口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顶壁开口设置的导水槽,可以提高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雨水流入导水槽内腔中的比例。
[0014]可选的,所述阻水层为普通混凝土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为普通混凝土层的阻水层,可以降低透过透水混
凝土面层的雨水流入素土夯实层的可能性,进而降低雨水对素土夯实层的浸润侵蚀。
[0016]可选的,所述阻水层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的阻水层,便于阻水层的铺设施工。
[0018]可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远离所述阻水层一侧设置有多道减速带,多道所述减速带沿着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长边方向分布。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减速带,可以有效控制非机动车道上通行物的行驶速度,降低交通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0020]可选的,所述减速带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且V形减速带的尖端朝向非机动车道规定的行驶方向。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的减速带,可以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进行提示,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0022]可选的,所述减速带的厚度沿着非机动车道规定的行驶方向逐渐增加。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厚度变化的减速带,可以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逆行者的行驶舒适性,进而进一步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0026]2.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的减速带,可以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进行提示,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0027]3.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厚度变化的减速带,可以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逆行者的行驶舒适性,进而进一步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素土夯实层;2、阻水层;21、导水槽;3、透水混凝土面层;4、透水砖;5、减速带;6、机动车道;7、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00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阻水层2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3,素土夯实层1的上表面所在平面水平设置,本申请中,阻水层2设置为普通混凝土层,普通混凝土层铺设于素土夯实层1上,且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0035]参照图2和图3,普通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21,多道导水槽21沿着非机动
车道6的长边均匀分布,且相邻两道导水槽21之间的间距为3

7米,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导水槽21之间的间距为4米;导水槽21底壁由靠近隔离带7土层一侧至远离隔离带7土层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且导水槽21的顶壁开口设置。
[0036]参照图2和图3,导水槽21的内腔与隔离带7土层连通,导水槽21的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4,透水砖4的顶壁可以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齐平,也可以高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本实施例中透水砖4的顶壁高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设置。
[0037]参照图1和图2,透水混凝土面层3铺设于普通混凝土层的上方;透水混凝土面层3远离普通混凝土层的一侧设置有多道减速带5,多道减速带5沿着透水混凝土面层3的长边方向分布,且相邻两道减速带5之间的间距为50

200米,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减速带5之间的间距为100米。
[0038]参照图1,减速带5与透水混凝土面层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减速带5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V形,V形减速带5的两段之间的夹角为90
°‑
150
°
,本实施例中V形减速带5的两段之间的夹角为120
°
;为了对透水混凝土面层3上的行人进行提示,V形减速带5的尖端朝向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设置。
[0039]参照图1,为了降低非机动车道6上的行人逆行比例,减速带5的厚度沿着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逐渐增加,且减速带5的最大厚度为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夯实层(1)、阻水层(2)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3);所述阻水层(2)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所述阻水层(2)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21),所述导水槽(21)底壁由靠近隔离带(7)一侧至远离隔离带(7)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连通,且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与隔离带(7)土层连通;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铺设于所述阻水层(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1)顶壁开口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琦薛亚雄王勉张建春李鑫董卫霞李杰郭亮许宁赵平伟施娇宋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