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清专利>正文

锁骨弹性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55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骨弹性髓内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不需要特殊器械、不剥离骨膜、不进行二次手术的锁骨弹性髓内钉。其特点在于: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1为扁“△”形刃,近端4为圆锥形,其后有螺纹3,针体长度为15~30cm,针体直径为0.10~0.30cm。(*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骨弹性髓内钉。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以往多采用的非手术治疗和常用的外固定方法,畸形愈合、不愈合多。外固定有采用钢板和一根克氏髓内针固定两种方法,但失败率高,前者切口大,需剥离骨膜和二次手术取钢板;用一根克氏髓内针固定,两端均要穿出皮质骨,制成勾,埋于皮下,其切口多或长,损伤大,也需二次手术取针;用全螺纹的髓内针固定的缺点是直径粗,缺乏弹性固定,不利于骨折断端自动加压。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不需要特殊器械、不剥离骨膜、不进行二次手术的锁骨弹性髓内钉。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点在于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1为扁“△”形刃,近端4为圆锥形,其后有螺纹3,针体长度为15~30cm,针体直径为0.10~0.3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选择这两种直径,使髓内针具有良好的弹性,顺应锁骨的髓腔的弧度。弹性可减少应力,不易退针,使断端有一定的微动,刺激骨痂形成。粗壮、坚固的骨小梁对较细的髓内针有较好的把持力。针近端的圆锥形,使针在回穿时,顺应髓腔弧度而不易穿破皮质骨。尖后高出针体的螺纹有防止退针的作用。针的远端“△”形刃有切割骨皮质,自然穿出皮肤的作用。锁骨弹性髓内钉固定的优点1、锁骨弹性髓内钉适用于锁骨2/4段内骨折,且可达到解剖复位。2、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不需要特殊器械。3、不剥离骨膜,逆行穿针时及术后胸肩部肌肉对骨折端均有自然加压作用,骨折愈合率高。4、不需住院治疗,患肢可自由活动,免去第二次手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锁骨弹性髓内钉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锁骨弹性髓内钉包括远端1,针体2,螺纹3,近端4。一、锁骨解剖特点观测(一)观察材料与方法发育正常的离体锁骨10根,右3根,左7根。年龄4-50岁,平均20.7岁,15岁以下4根,男女各半,16岁以上6根,男女比例4∶2。经煮沸、消毒、烘干后,分别从不同方向外形观察,沿弧度最大的平面剖开髓腔观测,结合x-ray片对比。(二)观测结果解剖体位的上前方观,锁骨似“~”形,属弧形管状骨。中部的2/4较细,近似圆柱形。锥状结节以内,整体向前向上弧形弯曲,这部分占锁骨全长的3/4,是整个髓内针放置的部位。外1/4呈扁状骨。剖开锁骨髓腔观,皮质骨于两端较薄,越靠近中部越厚。髓腔内的骨小梁于两端分布较密集、细弱。越靠近中部其相对稀疏、粗壮、坚固。15岁以上锁骨中2/4段髓腔内充满坚固的骨小梁,15岁以下随年龄变小,骨小梁越少,甚至没有。x-ray观察特点与剖开髓腔观察一致,正常人体止位锁骨像与锁骨的实际解剖特点区别很大。二、锁骨弹性髓内针的设计根据锁骨的解剖特点技锁骨周围肌肉、韧带张力作用,通过离体和不离体锁骨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拟实验,髓内针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才能达到良好的固定。锁骨弹性髓内钉采用317不锈钢钢材,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为扁“△”形刃。近端1为圆锥形,其后有1.5cm长、高出针体0.03cm的螺纹3,成人型针长为25.00cm,直径为0.20cm。儿童型针长为20.00cm,直径0.15cm。三、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锁骨骨折16例,右6例,左10例,男14例,女2例。年龄4-49岁,平均23.6岁,斜行骨折12例,包括1例长斜行,横行粉碎性骨折4例。中2/4骨折13例;靠近近1/4骨折1例,靠近远1/4骨折2例,均为斜行骨折。全部用锁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二)手术方法麻醉儿童采取氯胺铜麻醉,成人采用颈部臂丛麻醉。体位取仰卧位,患肩背部垫高。切口;在触清骨折部位处,顺锁骨切口。儿童约2.5cm-3.0cm,成人约4.0cm-5.0cm,对长斜型骨折可略长些。清除血肿,尽量不剥离骨膜。先提起骨折的远端,逆行穿针,使针从肩上皮肤自然穿出。行骨折复位,在顺行旋针至近端外2.0cm-3.0cm处,针不要穿破皮质骨。术前应测量好穿针的深度,剪去针远端,留有2.0cm长制成90度的弯,以观察术后髓内针的活动情况,防止造成副损伤,冲洗后关闭切口。(三)结果锁骨中2/4内各型骨折13例,基本均解剖复位。术后7天患肢自由活动,在皮肤针眼处,每日两次滴75%酒精小治疗。6-8周根据拍x-ray片骨折愈合情况,在处置室常规消毒下,旋出髓内针。骨折、针眼处一期愈合。曾尝试1例成人用直径0.40cm髓内针,在扩髓后穿针,7天后活动退针,经两次回穿针和制动治疗四周取针,未影响愈合。1例靠近近段1/4骨折固定术后活动,针的近端螺纹处折断。靠近远端1/4骨折两例,远侧皮质骨被髓内针劈开移位1例,经外固定治疗畸形愈合。锁骨骨折以中外部多见,斜行、横行粉碎性骨折为主。用设计的两种类型RINC,在锁骨中2/4段内骨折固定成功率100%。靠近远、近1/4段骨折固定3例,2例失败。因此RINC用于锁骨中2/4段内各类型骨折效果最佳。权利要求1.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1)为扁“△”形刃,近端(4)为圆锥形,其后有螺纹(3),针体长度为15~30cm,针体直径为0.10~0.3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3)长度为1~2.5cm、高出针体(2)0.01~0.05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成人型针体长度为20~30cm,针体直径为0.16~0.3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儿童型针长为15~20cm,针体直径为0.10~0.15cm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成人型针长为25.00cm,直径为0.20cm。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儿童型针长为20.00cm,直径0.15c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锁骨弹性髓内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不需要特殊器械、不剥离骨膜、不进行二次手术的锁骨弹性髓内钉。其特点在于: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1为扁“△”形刃,近端4为圆锥形,其后有螺纹3,针体长度为15~30cm,针体直径为0.10~0.30cm。文档编号A61B17/72GK2421958SQ00234299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永清 申请人:王永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锁骨弹性髓内针,其特征在于:针体(2)为圆柱形,远端(1)为扁“Δ”形刃,近端(4)为圆锥形,其后有螺纹(3),针体长度为15~30cm,针体直径为0.10~0.3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