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专用增色修复剂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物的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专用增色修复剂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纺织品,比如:衣服、家纺、窗帘等等,这些纺织品刚购买时色泽鲜艳,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受日晒、氧化以及多次搓洗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纺织品的颜色变浅、发黄发旧,黯然失色,并且很难将这些纺织物初始的颜色翻新复原。现有技术中使用有机硅增深剂对染色织物进行处理然后加热焙烘成膜来降低纺织物表面的反射光量,以使纺织物达到浓色效果。但是上述有机硅增深剂不仅合成工艺复杂,而且在表面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加热,才能达到增色效果。同时,上述有机硅增深剂处理后的织物亲水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增色润色效果佳,使用方法简单,处理后纺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度、亲水性和耐水洗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增色修复剂及其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增色修复剂;将增色修复剂进行稀释,得到表面处理液;用表面处理液均匀涂覆于纺织物的表面;将涂覆处理后的纺织物进行干燥处理,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60℃;其中,所述增色修复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含氟氨基硅油乳液15~35份、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0~50份、水20~70份;所述含氟氨基硅油乳液是将含氟氨基硅油经过乳化处理后得到;所述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是将丙烯酸酯、羟基封端聚硅氧烷、硅烷偶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进行低温聚合反应得到,低温聚合反应温度为70~9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25~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表面处理液均匀涂覆于纺织物的表面包括:将表面处理液均匀喷洒在纺织物的表面;或者,将纺织物浸泡在表面处理液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氨基硅油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有机硅单体90~98份、第一硅烷偶联剂1~6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1~4份、过硫酸铵0.1~1份、催化剂0.001~1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单体选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α,ω
‑
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四苯环四硅氧烷、四乙基环四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硅烷偶联剂选用γ
‑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
‑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
(β
‑
氨乙基)
‑
γ
‑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
β
‑
(氨乙基)
‑
γ
‑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
‑
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选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四甲基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氨基硅油由下述方法制得:将有机硅单体和第一硅烷偶联剂混合,升温后加入催化剂,继续升温并保温预设时间后降温;加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过硫酸铵,反应得到含氟氨基硅油。7.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氨基硅油乳液是通过在所述含氟氨基硅油中加入第一乳化剂、冰醋酸和水反应而得,所述含氟氨基硅油乳液、第一乳化剂、冰醋酸和水的加入质量之比为(20~35):(2~8):(0.05~2):(60~85)。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乳化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丙烯酸酯乳
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20~30份、羟基封端聚硅氧烷3~10份、第二硅烷偶联剂0.1~5份、第二乳化剂1~5份、引发剂0.5~5份和水50~78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织物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硅烷偶联剂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乙基氨丙三甲氧基硅烷、异丁烯三乙氧基硅烷、3
‑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
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乳化剂包括脂肪醇聚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仙图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