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19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包括:底座;灯箱,灯箱的底端中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后侧;补光灯,补光灯放置于固定机构的前侧;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上下两端左侧;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上下两端右侧,第二旋转杆的顶端延伸出灯箱的顶端。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调节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节补光灯的补光范围,可以增加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图像处理
,具体为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像处理是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指用工业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经过拍摄得到的一个大的二维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称为像素,其值称为灰度值,图像处理技术一般包括图像压缩,增强和复原,匹配、描述和识别3个部分;
[0003]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景物进行影像采集,影像采集即为使用工业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对景物进行进行多角度拍摄,而在对景物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补光;
[0004]传统的补光装置无法调节补光范围,如需调节补光范围需要调节补光灯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如为了缩小补光灯的补光范围,需要将补光灯靠近景物,而补光灯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过进的话,会导致光线过强而无法突出景物的光影效果等,相反如补光灯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过远的话会降低补光效果,无法进行有效的补光,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调节补光范围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包括:底座;灯箱,所述灯箱的底端中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后侧;补光灯,所述补光灯放置于固定机构的前侧;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上下两端左侧;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的内腔上下两端右侧,所述第二旋转杆的顶端延伸出灯箱的顶端;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套接于第二旋转杆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套接于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外壁中部;旋钮,所述旋钮的底端中部设置于第二旋转杆的顶端,所述旋钮的底端通过阻尼轴承转动的设置于灯箱的顶端;
[000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侧设置于灯箱的内腔后侧中部,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贯穿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进灯箱的内腔前侧;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后侧中部设置于连接板的前侧,所述安装架的前侧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的
内腔左右两侧;弹簧,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接于限位杆的外壁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弹簧的外端分别卡接于滑槽的内腔左右两侧;夹爪,所述夹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爪的后侧分别相适配插接于滑槽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夹爪可滑动的套接于限位杆的外壁,两个所述弹簧的内端分别卡接于两个夹爪的外侧,所述两个夹爪的内侧分别与补光灯的左右两侧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腔呈燕尾形,且夹爪的后侧相适配插接于滑槽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挡板之间存在间隙。
[0011]优选的,所述灯箱的内腔上下两侧和挡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反光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利用底座可以对灯箱进行支撑,利用限位杆、弹簧和夹爪之间的配合可以将补光灯和安装架固定在一起,转动旋钮可以通过第二旋转杆带动第二齿轮和位于其外壁上的挡板进行旋转,第二齿轮旋转可以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旋转杆做与其相反方向的旋转,进而利用第一旋转杆可以带动位于其外壁上的挡板做与另一个挡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可以实现缩小或者扩大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光线进行遮挡,实现调节补光灯的补光范围,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调节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节补光灯的补光范围,可以增加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17]图中:1、底座,2、灯箱,3、固定机构,31、连接板,32、安装架,33、滑槽,34、限位杆,35、弹簧,36、夹爪,4、补光灯,5、第一旋转杆,6、第二旋转杆,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挡板,10、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包括:底座1、灯箱2、固定机构3、补光灯4、第一旋转杆5、第二旋转杆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挡板9和旋钮10,灯箱2的底端中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灯箱2用于存放补光灯4,固定机构 3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后侧,固定机构3用于将补光灯4固定在灯箱2的内腔中,补光灯4放置于固定机构3的前侧,补光灯4为现有技术,在此用于对景物进行补光,第一旋转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上下两端左侧,第二旋转杆6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 的内腔上下两端右侧,第二旋转杆6的顶端延伸出灯箱2的顶端,第一齿轮7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齿轮7分别套接
于第一旋转杆5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二齿轮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齿轮8分别套接于第二旋转杆6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相啮合,第二齿轮8旋转可以带动第一齿轮7做与其相反方向旋转,挡板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板9分别套接于第一旋转杆5和第二旋转杆6的外壁中部,灯箱2的内腔上下两侧和挡板9的内侧均设置有反光板,可以加强补光效果,挡板9用于遮挡光线,旋钮10的底端中部设置于第二旋转杆6的顶端,旋钮10的底端通过阻尼轴承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的顶端。
[00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机构3包括:连接板31、安装架32、滑槽33、限位杆34、弹簧35和夹爪36,连接板31的后侧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后侧中部,连接板31的前侧贯穿两个挡板9之间的间隙延伸进灯箱2的内腔前侧,连接板31与挡板9之间存在间隙,保证挡板9可以顺利进行旋转,安装架32 的后侧中部设置于连接板31的前侧,安装架32的前侧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33,限位杆3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滑槽33的内腔左右两侧,弹簧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处理用的多角度采集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灯箱(2),所述灯箱(2)的底端中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后侧;补光灯(4),所述补光灯(4)放置于固定机构(3)的前侧;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上下两端左侧;第二旋转杆(6),所述第二旋转杆(6)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上下两端右侧,所述第二旋转杆(6)的顶端延伸出灯箱(2)的顶端;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7)分别套接于第一旋转杆(5)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分别套接于第二旋转杆(6)的外壁上下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相啮合;挡板(9),所述挡板(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9)分别套接于第一旋转杆(5)和第二旋转杆(6)的外壁中部;旋钮(10),所述旋钮(10)的底端中部设置于第二旋转杆(6)的顶端,所述旋钮(10)的底端通过阻尼轴承转动的设置于灯箱(2)的顶端;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的后侧设置于灯箱(2)的内腔后侧中部,所述连接板(31)的前侧贯穿两个挡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翠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奇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