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体激动剂、包含该激动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3690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颖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该化合物通过优异的GL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GLP

1受体激动剂、包含该激动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GLP

1受体激动剂活性的新颖化合物、其异构体、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是饭后从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它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稳定餐后血糖水平。GLP

1与GLP

1受体(GLP

1R)结合。GLP

1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B类受体亚类中的一种蛋白,可调节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其三级结构尚未确定,并且由于GLP

1受体具有通过将其N末端与配体结合来确定亲和力的独特结合方式,因此被认为是非常难于开发出的低分子配体的药物靶标。
[0003]GLP

1的外源给药可使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正常化。由于GLP

1对降低血糖水平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1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1]其中,A为

(CH2)
m



O



N(R
a
)

,其中m为1至3的整数,且R
a
为氢或烷基;R1为(环烷基)烷基、(杂环烷基)烷基、(芳基)烷基或(杂芳基)烷基;R2、R3或R4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烷基、烷氧基、烷基胺或腈基;n为1至4的整数,其中当n为2以上的整数时,各R2、R3和R4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并且Z1、Z2、Z3、Z4、Z5、Z6或Z7各自独立地表示CH、CF、CCl、CBr、CI或N;其中所述烷基、烷氧基、烷基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或杂芳基是未经取代的或经取代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A为

CH2‑


O



N(R
a
)

,其中R
a
为氢或C1‑3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可为(C3‑8环烷基)C1‑3烷基、(4至10元杂环烷基)C1‑3烷基、(C6‑
10
芳基)烷基或(4至10元杂芳基)C1‑3烷基,其中所述杂环烷基或杂芳基为含有1至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环烷基或杂芳基;并且R2、R3或R4各自独立地为氢、氘、F、Cl、Br、I、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基胺或腈基,n为1至3的整数,其中当n为2以上的整数时,各R2、R3和R4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Z1、Z2、Z3、Z4、Z5、Z6或Z7各自独立地为CH、CF或CC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环丙基甲基、环丁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氧杂环丁烷基甲基、四氢呋喃基甲基、四氢吡喃基甲基、唑基甲基、芐基、未经取代或经丙基取代的三唑基甲基、或未经取代或经乙基取代的咪唑基甲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式1表示的所述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1]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四氢呋喃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2](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3](S)
‑2‑
(4

(6

((4

氰基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4]2

(4

(6

((4

氰基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1

乙基

1H

咪唑
‑5‑
基)
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5]2

(4

(6

((4

氰基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苯氧基)
‑1‑
((1

乙基

1H

咪唑
‑5‑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6](S)
‑2‑
(4

(6

((4

氰基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苯氧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7](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苯氧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8]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唑
‑5‑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9]2

(4

(6

((4

氰基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苯氧基)
‑1‑
(唑
‑5‑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0](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
‑2‑
氟芐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1]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
‑2‑
氟芐基)
‑1‑
(唑
‑5‑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2](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四氢呋喃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3](R)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四氢呋喃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4]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四氢

2H

吡喃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5](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
‑3‑
氟芐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6](S)
‑2‑
(4

(6

((2


‑4‑
(三氟甲基)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芐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7](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
‑2‑
氟苯氧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8](S)
‑2‑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苯氧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19](S)
‑2‑
(4

(6

((4


‑2‑
氟芐基)氧基)吡啶
‑2‑
基)

2,6

二氟苯氧基)
‑1‑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6‑
甲酸;20](S)
‑2‑
(4

(6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宽赵玟美朴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