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56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3
一种线圈装置,具备:磁芯;多个线圈卷绕体,以形成扁线的截面的长边的面彼此层叠的方式卷绕于磁芯;基座部,支撑具有线圈卷绕体的磁芯;以及连接端子,设置于基座部,与线圈卷绕体的端部连接,其中,连接端子具有板状电极,该板状电极夹住从线圈卷绕体引出的端部的面。板状电极夹住从线圈卷绕体引出的端部的面。板状电极夹住从线圈卷绕体引出的端部的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圈装置,该线圈装置被应用于在电源单元等搭载且主要用作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对策等的共模线圈、扼流线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例如电视接收机的大型化、投影仪的高亮度化等,线圈装置也被要求应对大功率化。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涉及共模扼流线圈的专利技术。该共模扼流线圈消除共模噪声。在共模扼流线圈中,例如两根导线缠绕于环形铁芯(toroidal core)而构成两个线圈。线圈的缠绕方向彼此相反,当共模电流流过线圈时,沿相同方向产生磁通,彼此的磁通相互加强而阻止共模电流通过,由此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当差模电流流过线圈时,产生的磁通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磁通相互抵消,差模电流顺畅流动。像这样,滤波器对差模电流不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仅对共模作为电感器而工作。为了缩小基板上的线圈装置的设置空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将线圈装置纵向配置。在该情况下,对线圈和连接端子的结构进行研发。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652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作为在利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线圈的构造及线圈方法实现大功率化时的问题点,有以下方面。
[0008]·
随着电流量的增加,导体(线圈)部的损耗增大
[0009]·
与由导体直径增加导致的最大匝数减少相伴的滤波器性能劣化
[0010]·
与占空因数下降相伴的部件的大型化
[0011]·
与生产率恶化相伴的成本上升
[0012]导体损耗通过下式导出。
[0013]导体损耗(W)=I2×
R
[0014]I(A):有效电流值,R(Ω):导体的电阻值
[0015]基于该式在能够进行散热的面积被设为恒定的情况下,随着损耗增加,导体(线圈)部的发热变大,换言之为了实现大功率化,实现导体(线圈)部的电阻值减小并且使基板接合(引线)部的形成随着导体截面积的增加而变得容易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在将扁线卷绕于一体形状的铁芯(也包括附带壳体等)之后,对绕线开始部一定需要通过某种方法进行基板接合部的形成作业,但对于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无记载。
[0016]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应对大功率化的线圈装置。
[0017]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8]本技术为一种线圈装置,具备:磁芯;
[0019]多个线圈卷绕体,以形成扁线的截面的长边的面彼此层叠的方式卷绕于磁芯;
[0020]基座部,支撑具有线圈卷绕体的磁芯;以及
[0021]连接端子,设置于基座部,与线圈卷绕体的端部连接,
[0022]其中,连接端子具有板状电极,该板状电极夹住从线圈卷绕体引出的端部的面。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以往的共模线圈的外观立体图。
[0024]图2为以往的共模线圈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局部的立体图。
[0030]图8为用于说明卷绕电线的工序的立体图。
[0031]图9为用于说明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0032]图10为组装后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0033]图11为线圈装置的主视图。
[0034]图12为图10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5]图13为图10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6]图14为用于连接端子的变形例的说明的立体图。
[0037]图15为用于连接端子的变形例的说明的放大立体图。
[0038]图16为用于连接端子的变形例的说明的放大立体图。
[0039]图17为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
[0040]图18为缠绕开始端部的卷边加工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1:磁芯;13a、13b:线圈卷绕体;14:基座部;16:绝缘隔板;18、19、20、21:连接端子;22a、22b:缠绕结束端部;23a、23b:缠绕开始端部;31a:上盖;31b: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参照着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等为本技术的优选具体例,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
[0044]在说明本技术之前,对以往的环形类型的共模线圈进行说明。图1为以往的共模线圈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其分解立体图。由以Mn

Zn铁氧体、非晶铁等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材料(铁芯)构成的环状磁芯1嵌入于树脂制的下壳体2及树脂制的上壳体3。
[0045]电线卷绕于嵌入有环状磁芯1的下壳体2及上壳体3的周围,形成线圈卷绕体4a及线圈卷绕体4b。通过卷绕电线来设置线圈卷绕体4a及4b,其中该电线是在具有圆形的导体截面形状的、通常被称为漆包线的表面施以各种绝缘被膜而成的。设置有线圈卷绕体4a及
4b的下壳体2及上壳体3嵌入于树脂制的底座5。
[0046]如图1所示,通过将线圈卷绕体4a的缠绕开始末端及缠绕结束末端插入到形成于底座5的4个孔6,形成与基板接合的引线部分的位置被固定的构造。另外,关于线圈卷绕体4a及4b中使用的漆包线,设为能够与所需的线圈的电气特性、施加的电流值、使用温度环境等相配合地对该电线的导体直径、匝数容易地进行选择、调节。
[0047]在利用这样的构造的共模线圈的构造及卷绕方法来实现大功率化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实现导体部(线圈卷绕体)的电阻值减小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该导体部的电阻值减小,能够采用两种方法。第1种方法是通过使匝数减少以使导体全长变短来实现电阻值减小的方法。然而根据该方法,由于同时产生电感值的下降,因此意味着共模线圈的电磁滤波器性能下降,损耗减小与滤波器性能为相互矛盾的关系。
[0048]作为第2种方法,为通过使电线的直径变粗以使导体面积增加来实现电阻值减小的方法,但随着电线直径的增加,产生线圈卷绕体占空因数的下降而不再能够卷绕规定匝数,因此结果落入与第1种方法同样的关系。关于生产率,也由于电线直径扩大而电线的弯曲强度变高(难以弯曲)从而作业自身变为非常繁重的劳动因此生产率显著恶化,近年来还碰上作业人员的确保也非常困难的情况所以担心部件成本上升。
[0049]因此提出了如下方案:采用即便使导体面积扩大也不产生占空因数的过度下降的使用扁线的扁立线圈(edgewise coil)卷绕体,将扁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圈装置,具备:磁芯;多个线圈卷绕体,以形成扁线的截面的长边的面彼此层叠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磁芯;基座部,支撑具有所述线圈卷绕体的所述磁芯;以及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线圈卷绕体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具有板状电极,该板状电极夹住从所述线圈卷绕体引出的所述端部的所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磁芯及所述多个线圈卷绕体之间被绝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扁线的导体的厚度为0.4mm以上且所述扁线的宽度为所述厚度的3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磁芯是成为一体形状的磁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磁芯为包括4条边的框形,设为第1线圈卷绕体及第2线圈卷绕体分别设置于左右边的各个边,所述第1线圈卷绕体及第2线圈卷绕体的所述端部在上下边的附近被引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基座部为包括载置具有所述第1线圈卷绕体及第2线圈卷绕体的所述磁芯的4条边和中央部的绝缘隔板的框形,所述第1线圈卷绕体及第2线圈卷绕体配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左右的开口内,第1连接端子、第2连接端子、第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泽弘文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