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式疏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46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1
本申请涉及一种喷嘴式疏水器,课题在于优先将冷凝水向朝向喷嘴的流入口引导,减少蒸汽泄漏。喷嘴式疏水器包括:壳体(2);喷嘴(7),其设于壳体内,具有喷嘴孔;第1腔室(5a、5h),其设于壳体内,喷嘴的吸引口面向第1腔室(5a、5h);第2腔室(6a),其设于壳体内,喷嘴的喷射口面向第2腔室(6a);以及冷凝水导入构件(8),其设于所述第1腔室的蒸汽导入口(3),并形成有缺失部(8a)。冷凝水导入构件(8)安装为缺失部位于蒸汽导入口的积存有冷凝水的下部,所述喷嘴孔的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嘴式疏水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喷嘴式疏水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将积存于工厂设备等的蒸汽配管的冷凝水(即:气相的蒸汽液化而成的水)排出的装置,已知有疏水器。根据冷凝水的排出原理存在各种类型的疏水器,作为其中一种,例如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喷嘴式的疏水器。如图12所示,该疏水器20具有排气部23、自外部导入蒸汽的导入部21以及向外部排出水的排水部22,在疏水器20的内部设置有捕捉室24。喷嘴25的喷射口面向该捕捉室24,该捕捉室24将自导入部21导入的蒸汽中混杂的冷凝水捕捉。捕捉室24的上部开口利用端盖26遮蔽。另外,排气部 23将利用捕捉室24去除水之后的残留蒸汽向外部排出,并在其内部设置有过滤器27。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48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专利文献1的疏水器20中,比导入部21的蒸汽的比重大的冷凝水在充满排气部23和导入部21后到达朝向喷嘴25的流入口,但位于导入部21的冷凝水的上侧的蒸汽先到达朝向喷嘴25的流入口并被排出,因此发生蒸汽泄漏。特别是在冷凝水量较少的设置部位存在易于发生蒸汽泄漏的问题。
[0008]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疏水器20中,在设置有喷嘴25的捕捉室24和设置有过滤器27的排气部23使用金属垫片作为密封材,但在高温蒸汽的环境下,存在金属垫片因热膨胀而变形,导致高压蒸汽泄漏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地保养检查,更换密封材。
[0009]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疏水器20中,并未关注冷凝水排出能力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冷凝水滞留,通常需要相对于设置部位的冷凝水量选定具有更大的排出能力的疏水器,这将导致蒸汽泄漏量增大。
[0010]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优先将冷凝水向朝向喷嘴的流入口引导,减少蒸汽泄漏。另外,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排除密封材的定期检查、更换作业的负担。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嘴式疏水器,包括:壳体;喷嘴,其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喷嘴孔;第1腔室,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喷嘴的吸引口面向该第1腔室;第2腔室,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喷嘴的喷射口面向该第2腔室;以及冷凝水导入构件,其设于所述第1腔室的蒸汽导入口,并形成有缺失部,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安装为所述缺失部位于所述蒸汽导入口的积存有冷凝水的下部,所述喷嘴孔的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
[0013]优选为,所述壳体由进行了退火处理的304不锈钢形成。
[0014]优选为,所述喷嘴式疏水器的外形的长度在80mm~110mm的范围内,宽度在70mm~90mm的范围内,高度在50mm~110mm的范围内。
[0015]优选为,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缺失部的缺圆板。
[0016]优选为,所述缺圆板的所述缺失部形成为直线状,在所述缺失部与所述蒸汽导入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弓形的通路,所述缺圆板的圆心与直线状的所述缺失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缺圆板的半径的50%~75%。
[0017]优选为,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形成于划分壁的所述第1腔室侧的壁面的凸起卡合,所述划分壁划分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腔室和所述第2腔室,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能够绕所述蒸汽导入口的中心轴线以不同的角度来安装。
[0018]优选为,所述安装孔为四边形,所述凸起为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或者十二边形。
[0019]优选为,所述第1腔室包括所述喷嘴的吸引口面向的中间腔室、与所述蒸汽导入口连通的高压腔室以及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高压腔室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在4.5mm~8.5mm的范围内,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的所述缺失部面向所述连通孔的流入口。
[0020]优选为,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的所述缺失部面向所述连通孔的流入口的下半部分。
[0021]优选为,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所述第1腔室的主体部和形成所述第2腔室的盖体部,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体部形成有通过相互金属接触而嵌合的密封凹部和密封凸部,所述密封凹部的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在5
°
~8
°
的范围内,在所述密封凹部的外侧面的上端设有半径为0.5mm~1.0mm的圆角。
[0022]技术的效果
[0023]根据本申请,在第1腔室的蒸汽导入口设有形成有缺失部的冷凝水导入构件,缺失部安装为位于蒸汽导入口的积存有冷凝水的下部,因此阻止蒸汽导入口的蒸汽流向朝向喷嘴的流入口,优先将冷凝水向朝向喷嘴的流入口引导。
[0024]另外,喷嘴孔的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能够根据需要自由选定,由此能够灵活地设定疏水器的排出能力,减少蒸汽泄漏。
[0025]另外,壳体的主体部和盖体部利用通过金属接触而嵌合的密封凹部和密封凸部密闭,因此不会发生由于密封构件的劣化而导致的蒸汽泄漏,另外未使用密封构件,因此能够排除密封材的定期检查、更换作业的负担。
[0026]另外,由于来自喷嘴、密封部的蒸汽泄漏减少,因此能够降低蒸汽设备的燃料费和CO2排出。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疏水器的外观立体图。
[0028]图2是图1的疏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3是图1的疏水器的分解剖视图。
[0030]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0031]图5是表示主体部和盖体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0032]图6的(a)是从喷嘴的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的(b)是从喷嘴的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的(c)是从喷嘴的下方观察时的剖视图。
[0033]图7的(a)是冷凝水导入构件的立体图,图7的(b)是冷凝水导入构件的剖视图。
[0034]图8的(a)是表示冷凝水导入构件的第1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8的(b) 是表示冷凝水导入构件的第2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8的(c)是表示冷凝水导入构件的第3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35]图9是表示疏水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0036]图10是表示喷嘴的吸入部的流动的剖视图。
[0037]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疏水器的排量表。
[0038]图12是表示以往的疏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疏水器;2:壳体;3:蒸汽导入口;4:冷凝水排出口;5:主体部; 5a:高压腔室;5b:排出腔室;5c:分隔壁;5d:开口部;5e:闭塞栓;5f:连通部;5g:连通口;5h:中间腔室;5i:连通孔;5j:连通孔;5k:密封凹部;5l:凸起;5m:螺纹孔;6:盖体部;6a:低压腔室;6b:密封凸部; 7:喷嘴;7a:喷嘴孔;7b:过滤器;7c:凹陷部;7d:圆筒壁;7e:角部; 7f:倾斜部;7g:中心部;8:喷嘴导入构件;8a:缺失部;8b: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喷嘴,其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喷嘴孔;第1腔室,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喷嘴的吸引口面向该第1腔室;第2腔室,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喷嘴的喷射口面向该第2腔室;以及冷凝水导入构件,其设于所述第1腔室的蒸汽导入口,并形成有缺失部,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安装为所述缺失部位于所述蒸汽导入口的积存有冷凝水的下部,所述喷嘴孔的内径在0.1mm~5.0mm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进行了退火处理的304不锈钢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式疏水器的外形的长度在80mm~110mm的范围内,宽度在70mm~90mm的范围内,高度在50mm~110m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缺失部的缺圆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圆板的所述缺失部形成为直线状,在所述缺失部与所述蒸汽导入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弓形的通路,所述缺圆板的圆心与直线状的所述缺失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缺圆板的半径的50%~7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嘴式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导入构件具有安装孔,该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田竜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