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72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涉及蒸汽管道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容纳汽水混合汽的容汽装置、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水汽分离的汽水分离器、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罐以及主机蒸汽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初步的水汽分离的排放装置,排放装置的进汽口和容汽装置连接,排放装置的出汽口、第一截止阀、汽水分离器的进汽口、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第二截止阀以及冷凝水罐依次连接,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和主机蒸汽系统连接,排放装置的出水口和冷凝水罐连接。本装置可改善蒸汽管路的排冷凝水方式、以解决滚筒设备的耗能耗时问题。耗能耗时问题。耗能耗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管道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制丝车间设备停运状态下,蒸汽管道内部会产生大量冷凝水。目前,为了满足加温滚筒类设备正常运行,生产前冷凝水必须经过汽水分离器排放干净。为了保证汽水分离器有效工作,筒类设备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并启动蒸汽系统,以使蒸汽在主机内部循环,该过程会使得蒸汽及电能消耗量增加、且会影响生产的准时性。
[0003]图1为目前常见的蒸汽管路布局示意图,图2为卧式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为蒸汽或冷凝水的流动方向,q为汽水混合汽或蒸汽,w为冷凝水。蒸汽管路排冷凝水的过程为:开启第一截止阀01、开机并启动主机蒸汽系统02,使得汽水混合汽经过汽水分离器03分成两路,其中,高温蒸汽可进入主机蒸汽系统02,冷凝水经第二截止阀04流入冷凝水罐05。由于无法提前排放冷凝水,为了充分的排出管道内积累的冷凝水,会大量消耗蒸汽和电能。并且,汽水分离器03的工作前提是主机蒸汽系统02必须处于开机状态、且需要启动主机蒸汽系统02,导致冷凝水排放过程更为耗能耗时。
[0004]综上所述,如何改善排冷凝水方式、以解决滚筒设备的耗能耗时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可改善蒸汽管路的排冷凝水方式、以解决滚筒设备的耗能耗时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汽水混合汽的容汽装置、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水汽分离的汽水分离器、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罐以及主机蒸汽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初步的水汽分离的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的进汽口和所述容汽装置连接,所述排放装置的出汽口、第一截止阀、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进汽口、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第二截止阀以及所述冷凝水罐依次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和主机蒸汽系统连接,所述排放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凝水罐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包括缸体、设于所述缸体顶部的进气管、设于所述缸体底部的出水管、用于防止冷凝水沿所述缸体内壁上溢的环形挡水板以及设于所述缸体顶部一侧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环形挡水板上方;
[0009]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容汽装置连接,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冷凝水罐连接,所述出气管和所述第一截止阀连接,所述缸体内壁和所述进气管末端外周部之间设有所述环形挡水板。
[0010]优选的,所述缸体内壁下部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支架和用于防止蒸汽直接从
所述出水管喷出的挡盖,所述挡盖设于所述支架上。
[0011]优选的,所述缸体内壁设有三个等间隔分布的所述支架,所述挡盖呈锥形筒分布,所述挡盖的底部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挡盖的外周部用于冷却水流。
[0012]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材质件。
[0013]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内壁焊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挡盖底部焊接。
[0014]优选的,所述缸体为金属材质件。
[0015]优选的,所述环形挡水板为底部设有开口的漏斗结构,所述环形挡水板的顶部和所述缸体内壁焊接,所述环形挡水板的底部和所述进气管末端设有间隔。
[0016]在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时,当需要对蒸汽管路的汽水混合汽进行冷凝操作时,首先,可以控制第一截止阀关闭,将容汽装置内残留的汽水混合汽直接排入排放装置内,排放装置可对汽水混合汽进行初步的水汽分离操作,以提前排出容汽装置内积累的冷凝水,避免耗费大量的蒸汽和电能。而后,可以打开第一截止阀、开机并启动主机蒸汽系统,以使容汽装置内新鲜的汽水混合汽经过汽水分离器分成两路,其中,高温蒸汽可进入主机蒸汽系统,冷凝水经第二截止阀流入冷凝水罐内。本装置通过新增的排放装置提前排放冷凝水,可充分的排出容汽装置(例如蒸汽管道)内积累的冷凝水,以避免大量消耗蒸汽和电能。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可改善蒸汽管路的排冷凝水方式、以解决滚筒设备的耗能耗时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蒸汽管路布局示意图;
[0020]图2为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A

A的剖面图。
[0024]图1和图2中:
[0025]01为第一截止阀、02为主机蒸汽系统、03为汽水分离器、04为第二截止阀、05为冷凝水管、q为汽水混合汽或蒸汽、w为冷凝水;
[0026]图3

图5中:
[0027]1为第一截止阀、2为主机蒸汽系统、3为汽水分离器、4为第二截止阀、5为冷凝水罐、6为排放装置、61为缸体、62为进气管、63为出水管、64为环形挡水板、65为出气管、66为支架、67为挡盖、7为容汽装置、q为汽水混合汽或蒸汽、w为冷凝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可改善蒸汽管路的排冷凝水方式、以解决滚筒设备的耗能耗时问题。
[0030]请参考图3至图5,其中,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

A的剖面图,其中,图3的箭头为蒸汽或冷凝水的流动方向,q为汽水混合汽或蒸汽,w为冷凝水。
[0031]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汽水混合汽的容汽装置7、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水汽分离的汽水分离器3、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罐5以及主机蒸汽系统2,还包括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初步的水汽分离的排放装置6,排放装置6的进汽口和容汽装置7连接,排放装置6的出汽口、第一截止阀1、汽水分离器3的进汽口、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第二截止阀4以及冷凝水罐5依次连接,汽水分离器3的出汽口和主机蒸汽系统2连接,排放装置6的出水口和冷凝水罐5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汽水混合汽的容汽装置(7)、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水汽分离的汽水分离器(3)、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罐(5)以及主机蒸汽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汽水混合汽进行初步的水汽分离的排放装置(6),所述排放装置(6)的进汽口和所述容汽装置(7)连接,所述排放装置(6)的出汽口、第一截止阀(1)、所述汽水分离器(3)的进汽口、所述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第二截止阀(4)以及所述冷凝水罐(5)依次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3)的出汽口和主机蒸汽系统(2)连接,所述排放装置(6)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凝水罐(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装置(6)包括缸体(61)、设于所述缸体(61)顶部的进气管(62)、设于所述缸体(61)底部的出水管(63)、用于防止冷凝水沿所述缸体(61)内壁上溢的环形挡水板(64)以及设于所述缸体(61)顶部一侧的出气管(65),所述出气管(65)位于所述环形挡水板(64)上方;所述进气管(62)和所述容汽装置(7)连接,所述出水管(63)和所述冷凝水罐(5)连接,所述出气管(65)和所述第一截止阀(1)连接,所述缸体(61)内壁和所述进气管(62)末端外周部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泽邱浩峰吕义生徐振华金日根吴星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