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40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沿着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排泄腔、进水腔、出水腔和球囊腔,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邻近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相互连通;排泄口,开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与所述排泄腔相连通;球囊,环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上、与所述球囊腔相连通;以及五通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尾部一端上,用于实现导尿管主体各腔室与外部器械的分别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可对导尿管所排出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因尿液混合液体温度过高而损伤尿道,影响术后患者的尿道功能。患者的尿道功能。患者的尿道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一种可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式医疗辅助用品,临床上常用的一般为可留置于膀胱内的气囊导尿管,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通过气囊进行固定,以防止导尿管脱出。
[0003]经腹腔镜手术、泌尿道手术、骨科手术和妇科手术等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一般会伴有电切或消融等治疗方式,因此术后患者的体内一般会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如果导尿管直接将膀胱内温度较高的液体排出,往往会出现因液体温度过高,而导致尿道损伤,甚至影响术后患者尿道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可对导尿管所排出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因尿液混合液体温度过高而损伤尿道,影响术后患者的尿道功能。
[0005]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中的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沿着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排泄腔、进水腔、出水腔和球囊腔,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邻近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相互连通;排泄口,开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与所述排泄腔相连通;球囊,环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上、与所述球囊腔相连通;以及五通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尾部一端上,用于实现导尿管主体各腔室与外部器械的分别连接。本技术中的导尿管,通过相互连通的进水腔和出水腔来对排泄腔所排出的液体进行降温;当排泄腔排泄尿液混合液体时,进水腔内不断的通入温度较低的水或溶剂,随后经与之相连通的出水腔不断的排出,由于水或溶剂的温度较低,因此在水或溶剂不断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排泄腔内尿液混合液体的热量,使排泄腔内尿液混合液体的温度降低,从而防止因排泄腔内排出的尿液混合液体温度过高而损伤术后患者的尿道,有效的保护术后患者的尿道功能。
[0007]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泄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为绕着导尿管主体轴心线环形分布的圆形管道腔结构或椭圆形管道腔结构;进水腔和出水腔均与排泄腔相邻设置,不仅可有效的吸收排泄腔内所排泄尿液混合液体的热量,进一步的提高对排泄腔内所排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降温的效率;而且各腔室均为圆形管道腔结构或椭圆形管道腔结构的设计,可有效的提高各腔室之间热量传递的均匀性,从而优化导尿管整体的降温效果。
[0008]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水腔的截面积,可有效的加速水或溶剂流动的速率,从而提高进水腔和出水腔对排泄腔内所排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降温的有效性;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的截面积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排泄腔的截面积,
可保证进水腔和出水腔内的水或溶剂的容量足以满足对排泄腔内所排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吸热降温的要求,避免因进水腔和出水腔内的水或溶剂量不足,而导致对排泄腔内所排泄尿液混合液体降温不足的现象。
[0009]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腔为设于导尿管主体轴心线上的圆形管道腔结构或椭圆形管道腔结构,不仅可有效的利用排泄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留有的间隙,缩减导尿管主体的管径,以免因导尿管主体管径过大而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可有效的提高导尿管主体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0010]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腔为设于所述排泄腔与进水腔之间、与所述排泄腔和进水腔相适配的扇形管道腔结构;或设于所述排泄腔与出水腔之间、与所述排泄腔和出水腔相适配的扇形管道腔结构;或设于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相适配的扇形管道腔结构。扇形管道腔结构可与各腔室以及导尿管主体的外壁相适配,即可满足球囊供气的需求,又能有效的缩减导尿管主体的管径,避免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因导尿管主体管径过大而引起患者不适。
[0011]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排泄腔、进水腔和出水腔的截面积,可在满足球囊供气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的缩减导尿管主体的管径,避免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因导尿管主体管径过大而引起患者不适。
[0012]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五通连接组件包括设于导尿管主体尾部一端上、用于实现导尿管主体各腔室延伸的五通连接件,以及连于所述五通连接件上、用于实现导尿管主体与外部器械分别连接的接头单元。
[0013]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五通连接件包括设于导尿管主体尾部一端上、用于与导尿管主体连接的主体连接管部,用于将排泄腔延伸至导尿管主体外的排泄连接管部、用于将进水腔延伸至导尿管主体外的进水连接管部、用于将出水腔延伸至导尿管主体外的出水连接管部,以及用于将球囊腔延伸至导尿管主体外部的球囊连接管部;优选地,所述进水连接管部与所述出水连接管部相对设置,可有效的避免因进水腔和出水腔距离过近而发生热量传递,影响对排泄腔内所排尿液混合液体进行吸热降温的效果。
[0014]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头单元包括设于进水连接管部上、用于与进水设备连接的进水接头,设于出水连接管部上、用于与集水设备连接的出水接头,设于球囊连接管部上、用于与供气设备连接的气阀接头,以及设于排泄连接管部内侧壁上、用于与尿袋连接的排泄接头;优选地,所述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利用文字标识或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以防止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与进水设备和集水设备连接错乱,当进水腔和出水腔内留有未排空的水或溶剂时,连接错乱的接头会导致水或溶剂的流动反向,进而影响两腔室对排泄腔进行降温的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排泄接头为设于排泄连接管部内侧壁上的弹性卡紧接头,尿袋或尿液收集设备可通过插拔直接与排泄腔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
[0015]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头单元还包括设于排泄接头上、用于更换或清理尿袋时对排泄腔进行临时封堵的弹性封堵件;优选地,弹性封堵件为与排泄接头相适配的弹性塑胶塞。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0017]1、本技术的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可对导尿管所排出的尿液混合液体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因尿液混合液体温度过高而损伤尿道,影响术后患者的尿道功能。
[0018]2、本技术的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导尿管主体的管径较小,插入尿道中,可有效的减缓术后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尿管主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中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尿管主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球囊腔设于排泄腔与进水腔之间);
[0022]图3中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尿管主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球囊腔设于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
[0023]图3中c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尿管主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球囊腔设于排泄腔与出水腔之间);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五通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主体,沿着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排泄腔、进水腔、出水腔和球囊腔,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邻近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相互连通;排泄口,开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与所述排泄腔相连通;球囊,环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头部一端上、与所述球囊腔相连通;以及五通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导尿管主体尾部一端上,用于实现导尿管主体各腔室与外部器械的分别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为绕着导尿管主体轴心线环形分布的圆形管道腔结构或椭圆形管道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水腔的截面积,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的截面积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排泄腔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腔为设于导尿管主体轴心线上的圆形管道腔结构或椭圆形管道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腔为设于所述排泄腔与进水腔之间、与所述排泄腔和进水腔相适配的扇形管道腔结构;或设于所述排泄腔与出水腔之间、与所述排泄腔和出水腔相适配的扇形管道腔结构;或设于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芳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