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17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柜体中部和上端的实验操作室和通风循环机构,所述通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箱,所述循环箱中部设置有分别与实验操作室和外界连通的密封型通风组件,所述循环箱表面的下端等距贯穿有进气口,所述实验操作室的两侧均固接有补风管,所述补风管的下端连通有补风箱,所述补风箱的一侧等距贯穿有补风口,所述补风管的内部安装有补风机,且补风管的上端延伸至循环箱的内部;通过补风机、进气口、补风管、补风箱及补风口的使用,对实验操作室进行及时的补风,实现补充气流与排出空气量的平衡,改善通风柜负压环境,提高通风柜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通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即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在实验室操作时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臭气、湿气以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为了保护使用者的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扩散,同时会在污染源附近使用通风柜来改善实验室环境。
[0003]现有技术中,通风柜的结构较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通风排气,长时间的使用,会引起通风柜内负压较大,影响通风柜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柜体中部和上端的实验操作室和通风循环机构,所述通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箱,所述循环箱中部设置有分别与实验操作室和外界连通的密封型通风组件,所述循环箱表面的下端等距贯穿有进气口,所述实验操作室的两侧均固接有补风管,所述补风管的下端连通有补风箱,所述补风箱的一侧等距贯穿有补风口,所述补风管的内部安装有补风机,且补风管的上端延伸至循环箱的内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箱底侧的中部对称贯穿有通风口,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循环箱上端的通风管,且通风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通风管与通风口之间设置有集风斗,且通风管与通风口通过集风斗连通,所述通风管内部设置有通风机。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箱的一端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且空气过滤网位于进气口的一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为弧形结构,且循环箱的表面卡接有安装板,所述空气过滤网的上端与安装板的内端固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的端侧均固接有弹性的导向板,且循环箱的内侧固接有与导向板适配的导向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表面的上端设置有拉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外周面固接有密封垫。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板为硬质橡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通风机、通风口及集风斗的使用,实现通风柜的通风操作,同时配合补风机、进气口、补风管、补风箱及补风口的使用,对实验操作室进行及时的补风,实现补充气流与排出空气量的平衡,改善通风柜负压环境,提高通风柜的使用效果;
[0015]2、通过空气过滤网的使用,对从进气口处导入到循环箱中的气体进行过滤,提高补风的空气质量,进而提高通风循环机构的使用效果;
[0016]3、空气过滤网配合安装板、导向板及导向轨的使用,便于对空气过滤网的拆卸和安装,进而便于对其表面灰尘的清理,提高空气过滤网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空气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通风柜体;2、循环箱;3、进气口;4、安装板;5、通风管;6、拉槽;7、通风口;8、集风斗;9、通风机;10、空气过滤网;11、补风管;12、补风箱;13、补风口;14、补风机;15、导向板;16、导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柜体1中部和上端的实验操作室和通风循环机构,实验操作室的外端滑动连接有防护玻璃,通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箱2,循环箱2中部设置有分别与实验操作室和外界连通的密封型通风组件,循环箱2底侧的中部对称贯穿有通风口7,通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循环箱2上端的通风管5,且通风管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通风管5与通风口7之间设置有集风斗8,且通风管5与通风口7通过集风斗8连通,使得风管5、通风口7与集风斗8之间形成密封结构,通风管5内部设置有通风机9,循环箱2表面的下端等距贯穿有进气口3,实验操作室的两侧均固接有补风管11,补风管11的下端连通有补风箱12,补风箱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通风柜体(1)中部和上端的实验操作室和通风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箱(2),所述循环箱(2)中部设置有分别与实验操作室和外界连通的密封型通风组件,所述循环箱(2)表面的下端等距贯穿有进气口(3),所述实验操作室的两侧均固接有补风管(11),所述补风管(11)的下端连通有补风箱(12),所述补风箱(12)的一侧等距贯穿有补风口(13),所述补风管(11)的内部安装有补风机(14),且补风管(11)的上端延伸至循环箱(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的补风式空气通风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2)底侧的中部对称贯穿有通风口(7),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循环箱(2)上端的通风管(5),且通风管(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通风管(5)与通风口(7)之间设置有集风斗(8),且通风管(5)与通风口(7)通过集风斗(8)连通,所述通风管(5)内部设置有通风机(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倍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