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籽抑菌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4313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辣椒籽抑菌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辣椒籽进行粉碎、过筛和脱脂处理,得到辣椒籽粕;采用碱溶液对辣椒籽粕进行提取处理,得到提取物;将提取物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一级超滤处理,收集透过液;将透过液进行二级超滤处理,收集截留液,得到辣椒籽抑菌肽溶液;其中,一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8~15 KD;二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3~7 KD。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获得的辣椒籽抑菌肽具有抑菌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抑菌,尤其适用于大肠杆菌,有助于提高辣椒籽的营养经济价值。并且,辣椒籽抑菌肽收率高、纯度好,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于广泛应用。适于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辣椒籽抑菌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辣椒籽抑菌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辣椒,茄科辣椒属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后传入中国,现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地种植。辣椒主要由辣椒果肉和辣椒籽组成,辣椒籽占辣椒干重的30%

60%,是辣椒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辣椒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E等。抗菌肽是指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如能够高效获取辣椒籽中的抗菌肽,将更好地开发利用辣椒籽,提高其营养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辣椒籽抑菌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获得的辣椒籽抑菌肽具有抑菌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抑菌,尤其适用于大肠杆菌,有助于提高辣椒籽的营养经济价值。并且,辣椒籽抑菌肽收率高、纯度好,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于广泛应用。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辣椒籽进行粉碎、过筛和脱脂处理,得到辣椒籽粕;用碱溶液对所述辣椒籽粕进行提取处理,得到提取物;将所述提取物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进行一级超滤处理,收集透过液;将所述透过液进行二级超滤处理,收集截留液,得到辣椒籽抑菌肽溶液;其中,所述一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8~15 KD;所述二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3~7 KD。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对辣椒籽进行粉碎和过筛,获得小粒径的辣椒籽粉,以便后续操作可以更充分地作用于辣椒籽。辣椒籽中含有的脂肪不利于辣椒籽抑菌肽的分离提取,所以,预先进行脱脂处理。进一步地,为了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取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辣椒籽抑菌肽,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具有抑菌活性的辣椒籽抑菌肽溶解于碱液中,进而,采用碱液可以有效地提取辣椒籽粕中的辣椒籽抑菌肽,并通过离心以分离出含有辣椒籽抑菌肽的上清液。接着,专利技术人采用两次超滤处理,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抑菌活性较高的辣椒籽抑菌肽,进一步地,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优化超滤处理条件,当采用8~15 KD的滤膜进行一级超滤处理、3~7 KD的滤膜进行二级超滤处理,获得的辣椒籽抑菌肽收率高、抑菌活性好。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过筛采用的是50~70目网筛。由此,以便于除去粒径大的辣椒籽粉,有助于后续处理。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脱脂处理采用的脱脂溶剂选自正己烷、石油醚或无水
乙醚。由此,以便于去除辣椒籽粉中的脂肪,且不影响后续辣椒籽抑菌肽的分离提取。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过筛处理所得辣椒籽粉与所述脱脂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8~1:12,单位为g/mL。由此,以便于有效地去除辣椒籽粉中的脂肪,且不影响后续辣椒籽抑菌肽的分离提取。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提取处理包括:采用碱液对所述辣椒籽粕浸提至少一次;其中,所述碱液的pH值为9~11,所述辣椒籽粕与所述碱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1:25,单位为g/mL,所述浸提的温度为20~30 ℃,时间为140~170 min。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得到上述较优提取处理条件,由此,可以提高辣椒籽抑菌肽的收率。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一级超滤处理是在温度为40~50 ℃、压力为0.2~0.6 MPa的条件下进行3~5 h;所述二级超滤处理是在温度为40~50 ℃、压力为0.2~0.6 MPa的条件下进行0.5~1.5 h。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得到上述较优超滤处理条件,由此,获得的辣椒籽抑菌肽收率高、抑菌活性好。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所述辣椒籽抑菌肽溶液的pH值至6.8~7.2,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辣椒籽抑菌肽粉。在上述pH条件下可以维持辣椒籽抑菌肽活性,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便于保存和携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1)预处理:将辣椒籽粉碎,过60目筛,将所得辣椒籽粉与正己烷混合,放置12h,搅动,将混合物进行抽滤处理,得到辣椒籽粕,所述辣椒籽粉和正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10,单位为g/mL;2)碱溶:用pH值为10.0的碱液对所述辣椒籽粕进行浸提处理1次,所述辣椒籽粕与碱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0,单位为g/mL,所述浸提处理的温度为25 ℃、时间为150 min,得到提取物;3)离心:将所述提取物在4 ℃、10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0 min,收集上清液;4)一级超滤:将所述上清液进行一级超滤处理,所述一级超滤处理条件如下: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 kD的聚醚砜膜,在温度为45℃、操作压力为0.40 Mpa的条件下对所述上清液进行超滤处理4 h后,停止超滤,收集透过液;5)二级超滤:将所述透过液进行二级超滤处理,所述二级超滤处理条件为: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kD的聚醚砜膜,在温度为45℃、操作压力为0.40 Mpa的条件下对所述透过液进行超滤处理1 h后,停止超滤,收集截留液;6)中和:调节所述截留液的pH值为7.0;7)冷冻干燥:将所述中和所得截留液经过冷冻干燥,得到辣椒籽抑菌肽粉。
[0013]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辣椒籽抑菌肽具有抑菌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抑菌,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辣椒籽的营养经济价值。并且,辣椒籽抑菌肽收率高、纯度好,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于广泛应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辣椒籽抑菌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辣椒籽抑菌肽是通过前面所述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获得的。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辣椒籽抑菌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尤其是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并且产品纯度高,应用前景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前面所述辣椒籽抑菌肽在抑菌中的应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菌选自大肠杆菌。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抑菌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样品与前面所述辣椒籽抑菌肽接触。如前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辣椒籽抑菌
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进而,将其与样品接触,可以有助于抑制样品中菌体生长代谢。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样品中含有大肠杆菌。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辣椒籽进行粉碎、过筛和脱脂处理,得到辣椒籽粕;采用碱溶液对所述辣椒籽粕进行提取处理,得到提取物;将所述提取物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进行一级超滤处理,收集透过液;将所述透过液进行二级超滤处理,收集截留液,得到辣椒籽抑菌肽溶液;其中,所述一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8~15 KD;所述二级超滤处理采用的滤膜截留分子量为3~7 K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采用的是50~70目网筛;所述脱脂处理采用的脱脂溶剂选自正己烷、石油醚或无水乙醚;所述过筛处理所得辣椒籽粉与所述脱脂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8~1:12,单位为g/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处理包括:采用碱液对所述辣椒籽粕浸提至少一次;其中,所述碱液的pH值为9~11,所述辣椒籽粕与所述碱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1:25,单位为g/mL,所述浸提的温度为20~30 ℃,时间为140~170 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超滤处理是在温度为40~50℃、压力为0.2~0.6MPa的条件下进行3~5 h;所述二级超滤处理是在温度为40~50℃、压力为0.2~0.6MPa的条件下进行0.5~1.5 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所述辣椒籽抑菌肽溶液的pH值至6.8~7.2,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辣椒籽抑菌肽粉。6.一种制备辣椒籽抑菌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预处理:将辣椒籽粉碎,过60目筛,将所得辣椒籽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靓廖小军尹学东邓梓萌胡广芬王永涛饶雷吴华友姜凤皮飞飞杨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