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8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2
本申请涉及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其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置有用于流出溶栓液的若干第一侧孔以及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侧孔靠近血管的孔周边缘为圆弧状。本申请的第一侧孔相比于直角棱边减少了刮蹭血管壁以及血管壁上的附着物的角度,相应的降低了刮蹭的强度,从而降低附着物在血管中游离再次形成血栓,对患者产生二次栓塞的风险。塞的风险。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栓导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溶栓护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溶栓导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液流经血栓处时,受血栓的阻碍,血管局部压力升高,血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血栓性闭塞,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可采用溶栓药物治疗法,通过注入溶栓药物将血栓逐渐溶解,以达到导通血管的目的。
[0003]溶栓药物治疗法通常需要用到溶栓导管。相关技术手段中,溶栓导管大多采用单腔结构,导管的灌注段管壁上通过激光切割多个侧孔,管腔内的药物通过侧孔喷入血栓中,从而实现溶栓。这类溶栓导管存在以下问题:侧孔的截面呈直立的长方形状,故孔口处存在棱边。在溶栓导管使用时,导管进入到血管的过程中是运动的,棱边容易出现刮下血管壁上硬化血栓的情况,而血栓被刮下后,就会随着血液流动聚集到某处,增大血管堵塞的风险,同时被侧孔棱边黏附的血栓容易堵塞溶栓导管,从而影响溶栓效率。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手段,存在有溶栓导管侧孔棱边容易出现刮下血管壁上硬化血栓的情况,使得被刮下的血栓会随着血液流动聚集到某处,增大血管堵塞的风险,同时侧孔黏附的血栓容易堵塞溶栓导管,影响溶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溶栓导管在血管运动中,被刮下的血栓会随着血液流动聚集到某处,增加患者产生二次栓塞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溶栓导管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溶栓导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设置有用于流出溶栓液的若干第一侧孔以及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侧孔靠近血管的孔周边缘为圆弧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溶栓导管进入到血管的过程中,第一侧孔外壁孔周边缘处为圆弧,一方面,圆弧增大溶栓液对血管的扩散面积;一方面,减少了第一侧孔刮蹭血管壁上硬化血栓的情况,进而使血栓能够集中进行溶解,减少了被刮下的血栓随着血液流动而聚集的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过多血栓黏附第一侧孔的孔壁导致堵塞溶栓导管的情形,加快了溶栓液从第一侧孔进入血管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溶栓液定点溶解血栓的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导管本体内壁设置有凹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扩大了中空通道的面积,当第一侧孔孔壁处黏附了血栓时,溶栓液经过凹槽,增加了溶栓液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便于溶栓液更快速对第一侧孔孔壁处的血栓进行溶解,疏散溶栓导管,加快溶栓液通过第一侧孔进入血液的速度。
[0011]可选的,所述凹槽具有回流挡板,所述回流挡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孔之间,所述
回流挡板的倾斜方向朝向溶栓液进入导管本体的一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溶栓液通过中空通道流经第一侧孔时,部分溶栓液经由第一侧孔进入血管中,另外一部分溶栓液继续向前流通,由于回流挡板的作用,使得少数溶栓液在回流挡板处被回流挡板阻挡,此部分溶栓液产生涡旋的效果,对第一侧壁处未溶解彻底的血栓多次进行溶解,进而增大了第一侧孔流出溶栓液的量,加快血栓的溶解效率。
[0013]可选的,改进型溶栓导管结构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中空通道内,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导管本体内壁贴合,所述内管与所述导管本体滑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本体贴合罩设于内管外,内管可以覆盖第一侧孔,在溶栓导管进入血管中的过程中,避免了因第一侧孔刮蹭血管壁上的血栓进入中空通道内,造成中空通道的堵塞,在进行溶栓时取出内管,使溶栓液经由第一侧孔进入血管中。
[0015]可选的,所述内管设置有流出溶栓液的若干第二侧孔以及用于容纳溶栓液的药剂通道,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药剂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第二侧孔构成供溶栓液进入血管的过液通道。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溶栓导管进入血管中的过程中,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此时交错设置,过液通道为闭合态,药剂通道与血管不连通,保证了药剂通道的不被刮蹭的血栓阻塞;当进行溶栓时,通过对内管移动相应的位置,此时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对位,过液通道为开启态,药剂通道与血管通过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进行连通,溶栓液经由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进入血管内,进行对血栓的溶解。
[0017]可选的,所述内管外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凹槽的凸条,所述凸条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卡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溶栓导管在血管中前进时,凹槽与凸条进行卡接保证了导管本体与内管的相对静止,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内管在导管本体内运动,导致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对位连通血管与溶剂通道,使得血栓通过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进入溶剂通道内。
[0019]可选的,所述内管进入血管中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血液栓体的滤网,所述滤网具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最小血栓的最小截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溶栓操作结束后,溶栓导管从血管中取出,此时,滤网可随着溶栓导管进行运动,从而对血管中流动的血液进行过滤,将血栓随着滤网一起带出体外。
[0021]可选的,所述导管本体进入血管的一端为导入管口,所述导入管口外边缘为圆弧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溶栓导管进入血管的过程中,导入管口外边缘为圆弧状,减少了导入管口对血管壁上硬化的血栓的刮蹭,进而减少了被刮蹭的血栓进入中空通道的可能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溶栓导管进入到血管的过程中,第一侧孔外壁孔周边缘处为圆弧,一方面,圆弧增大溶栓液对血管的扩散面积;一方面,减少了第一侧孔刮蹭血管壁上硬化血栓的情况,进而使血栓能够集中进行溶解,减少了被刮下的血栓随着血液流动而聚集的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过多血栓黏附第一侧孔的孔壁导致堵塞溶栓导管的情形,加快了溶栓液从第一侧孔进入血管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溶栓液定点溶解血栓的效率。
[0025]2.溶栓液通过中空通道流经第一侧孔时,部分溶栓液经由第一侧孔进入血管中,另外一部分溶栓液继续向前流通,由于回流挡板的作用,使得少数溶栓液在回流挡板处被回流挡板阻挡,此部分溶栓液产生涡旋的效果,对第一侧壁处未溶解彻底的血栓多次进行溶解,进而增大了第一侧孔流出溶栓液的量,加快血栓的溶解效率。
[0026]3.在溶栓导管进入血管中的过程中,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此时交错设置,过液通道为闭合态,药剂通道与血管不连通,保证了药剂通道的不被刮蹭的血栓阻塞;当进行溶栓时,通过对内管移动相应的位置,此时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对位,过液通道为开启态,药剂通道与血管通过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进行连通,溶栓液经由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进入血管内,进行对血栓的溶解。
[0027]4.溶栓导管在血管中前进时,凹槽与凸条进行卡接保证了导管本体与内管的相对静止,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内管在导管本体内运动,导致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对位连通血管与溶剂通道,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设置有用于流出溶栓液的若干第一侧孔(11)以及中空通道(12),所述第一侧孔(11)与所述中空通道(12)连通,所述第一侧孔(11)靠近血管的孔周边缘为圆弧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内壁设置有凹槽(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具有回流挡板(131),所述回流挡板(13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孔(11)之间,所述回流挡板(131)的倾斜方向朝向溶栓液进入导管本体(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溶栓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管(2),所述内管(2)位于所述中空通道(12)内,所述内管(2)与所述导管本体(1)滑移连接,所述内管(2)外壁与所述导管本体(1)内壁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易李萍郑文峰廖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