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78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包括:支座,其顶侧设置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具有上下贯穿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件上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旁侧设置有溢流口;润滑容器,其内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所述润滑容器位于所述收纳孔内,所述润滑容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润滑容器的顶端向上穿过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润滑容器的底端与所述收纳孔的内壁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大导管浸入时的润滑面积,极大地减少了对导管润滑时的死角,提高润滑效率,并减少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润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导管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医学上经常需要使用导管,在使用导管前需要对其外壁进行润滑,如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抢救,经常需使用三腔二囊管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在置入三腔二囊管前,传统方法为医生戴手套后用纱布对管体进行润滑。由于三腔二囊管主管腔外面带有食道囊及胃囊,食管囊及胃囊处的管腔直径明显增加且凹凸不平,导致管体润滑不均匀,而医护人员的手套上沾在大量润滑油,提高了置管难度,影响置管的顺利进行,如一次置管不成功则需要进行多次置管,但反复多次置管造成患者粘膜刺激,在患者挣扎、作呕时容易引起导管误入器官,甚或诱发大出血,亦可因血块误入气道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润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包括:支座,其顶侧设置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具有上下贯穿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件上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旁侧设置有溢流口;润滑容器,其内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所述润滑容器位于所述收纳孔内,所述润滑容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润滑容器的顶端向上穿过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润滑容器的底端与所述收纳孔的内壁相抵。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润滑容器内可装入润滑油,当需要对导管进行润滑时,将导管直接浸入到润滑容器内,可直接对导管外表面进行润滑,浸入导管后从润滑容器上溢出的溶液沿着润滑容器的外壁面滑落,由于限位件位于润滑容器与收纳孔内壁之间,增大了润滑容器的外壁与收纳孔内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溢出的溶液不会流动至支座外表面而导致使用中环境污染,溢出的溶液可从溢流口处流至收纳孔内收集,如此可增大导管浸入时的润滑面积,极大地减少了对导管润滑时的死角,提高润滑效率,并减少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环与限位筋,所述固定环连接于所述收纳孔的内侧壁,所述限位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所述限位筋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限位筋环绕所述固定环排列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围成所述限位空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筋之间形成所述溢流口。固定环连接在收纳孔内,利用限位筋环绕布置在润滑容器的外侧,对润滑容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并且限位筋本身为条状结构,当润滑油沿着润滑容器外表流动并经过限位筋时,可减少对润滑油的阻挡,使得润滑油更好地进入收纳孔内收集。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收纳孔的内侧壁。固定环可从收纳孔处拆出,方便清洗,并且可根据不同的导管尺寸,更换不同规格的限位件,通过不同尺寸的限位筋形成不同大小的限位空间,从而对导管限位适配。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筋沿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中心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导管在装入收纳孔时,由于限位筋倾斜向下,可对导管穿过收纳孔起到导向作用,并且润滑油流经过限位筋时,润滑油亦不会沿着限位筋往靠近收纳孔的方向流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孔的底部内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收纳孔的内底壁形状为圆弧形。收纳孔的内底壁可对导管的底端起到支撑作用,减少导管放入收纳孔后产生的晃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洞口,所述安装洞口延伸至所述收纳孔的下方,所述支座内位于所述安装洞口与所述收纳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收纳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于所述安装洞口,所述安装洞口内可拆卸地连接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具有开口向上的储液腔体。在收纳孔的润滑油可从连通孔滴落至储液盒内收集,直接对储液盒内的润滑油进行回收,从而提高对润滑油回收的便捷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盒为透明材质。可方便地观察储液盒内的润滑油收集情况,以便及时对储液盒进行回收清理。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容器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空间。在不需要润滑时可将封盖装至润滑容器上,对容纳空间关闭,从而对润滑油密封保存,当需要使用时将封盖拆出即可,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以经过润滑容器中心线的竖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00

支座、110

收纳孔、120

连通孔、200

限位件、210

固定环、220

限位筋、300

润滑容器、310

封盖、400

储液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9]参照图1与图2,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包括:支座100,其顶侧设置有收纳孔110,所述
收纳孔110内设置有限位件200,所述限位件200内具有上下贯穿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件200上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旁侧设置有溢流口;润滑容器300,其内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所述润滑容器300位于所述收纳孔110内,所述润滑容器30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润滑容器300的顶端向上穿过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润滑容器300的底端与所述收纳孔110的内壁相抵。
[0020]由上述可知,润滑容器300内可装入润滑油,当需要对导管进行润滑时,将导管直接浸入到润滑容器300内,可直接对导管外表面进行润滑,浸入导管后从润滑容器300上溢出的溶液沿着润滑容器300的外壁面滑落,由于限位件200位于润滑容器300与收纳孔110内壁之间,增大了润滑容器300的外壁与收纳孔110内壁之间的距离,使得溢出的溶液不会流动至支座100外表面而导致使用中环境污染,溢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00),其顶侧设置有收纳孔(110),所述收纳孔(110)内设置有限位件(200),所述限位件(200)内具有上下贯穿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件(200)上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旁侧设置有溢流口;润滑容器(300),其内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所述润滑容器(300)位于所述收纳孔(110)内,所述润滑容器(30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润滑容器(300)的顶端向上穿过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润滑容器(300)的底端与所述收纳孔(110)的内壁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0)包括固定环(210)与限位筋(220),所述固定环(210)连接于所述收纳孔(110)的内侧壁,所述限位筋(2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210)的内侧,所述限位筋(220)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固定环(210)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限位筋(220)环绕所述固定环(210)排列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220)远离所述固定环(210)的一端围成所述限位空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筋(220)之间形成所述溢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沛珠陆清华何卉欣黄辉文王艺霖李兆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