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76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导向太阳轮、行星轮固定件和对中组件;所述导向太阳轮设置有导向齿,所述导向齿与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固定件包括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本体固定连接至行星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内齿轮区,所述内齿轮与行星轮啮合;所述对中组件用于行星架与太阳轮的对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导向太阳轮可以实现行星架部套中多个行星轮的同步啮合,达到快速装入的目的;行星轮固定件将多个行星轮轮齿与行星架的相对位置同步固定,利于后续行星架部套与太阳轮的安装;采用对中组件可以快速实现行星架部套和太阳轮的快速装配对中,同时可提高对中精度,防止齿面刮伤。防止齿面刮伤。防止齿面刮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属于齿轮组装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增速齿轮箱具有高可靠性、高扭矩密度、高机械效率,使用寿命长,维护维修成本高等特点,因此对齿轮箱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过程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NGW行星部套是风电增速齿轮箱扭矩传递的关键部套,容易损坏,随着齿轮箱功率的逐渐加大,行星部套的外形体积和重量也不断加大,从几百千克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吨,由最早的三分流发展到现在的八分流等多分流结构,大大增加了装配难度,因此,总装过程的质量同样决定着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0003]现在的行星部套总装方法,基本采用将后箱体部套放在平台上找水平,装入太阳轮,将行星架部套用吊索具找水平吊起,吊到箱体部套太阳轮上方,靠肉眼来调整对中太阳轮和行星轮,然后旋转下落行星架部套,在行星轮装配刚接触太阳轮时和下落过程中,因上下零件不对中,始终会在太阳轮和行星轮部分齿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划伤痕迹,最大伤痕深度可达0.5mm。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会产生齿面的损伤,而损伤的齿面又会与其它齿面啮合,导致其它齿面损伤,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齿面剥落。在目前的拆卸过程中,也是无法实现有效对中,起吊行星轮部套时导致部分齿面出现划伤痕迹,有时划伤痕迹很严重,导致零件无法直接使用,严重的甚至报废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太阳轮直接与行星轮对中而产生的齿面损伤。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包括导向太阳轮、行星轮固定件和对中组件;所述导向太阳轮设置有导向齿,所述导向齿与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固定件包括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本体固定连接至行星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内齿轮区,所述内齿轮与行星轮啮合;所述对中组件用于行星架与太阳轮的对中。
[0006]优选地,所述导向齿的齿宽为100

150mm,导向齿的上端倒大角;所述导向齿齿端的齿厚减薄至太阳轮齿厚的一半;所述导向太阳轮的公法线较太阳轮的公法线减小6

Mn。所述导向太阳轮输入端减薄,公法线减小,增大侧隙,便于行星轮快速装入和调整至正确的位置。
[0007]优选地,所述行星轮固定件的内齿轮区设置有齿块,所述齿块上设置内齿轮;所述齿块的公法线相较内齿圈的公法线加大5

Mn;所述齿块数量与行星轮数量一致。行星轮固定件上有与内齿圈齿轮参数相当的齿块,可以同步固定行星轮在正确的位置;齿块的公法线增大,利于提高齿块的精度,便于精确装配,可大幅提高装配的效率并保证装配质量。
[0008]优选地,所述齿块至少具有三个完整的内齿轮。
[0009]优选地,所述齿块与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齿块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匹配。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倒L型支撑杆,与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与行星架的上端面接触。
[0011]优选地,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太阳轮定位板和行星架定位件;所述太阳轮定位板设置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的中心轴与太阳轮同轴;所述行星架定位件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行星架内孔的中心轴线上。
[0012]优选地,所述太阳轮定位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止口,所述止口两侧的太阳轮定位板的下端面为定位端面;所述定位端面与太阳轮孔口的上端面匹配,所述止口与太阳轮孔口的孔径匹配;所述太阳轮定位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为定位孔,孔径为Φ3

Φ8mm。定位标记的孔径小于太阳轮孔口可提高定位的精度。
[0013]优选地,所述行星架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臂和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一定位臂与第二定位臂在同一平面的投影呈一定角度相交,第一定位臂与第二定位臂轴线的交点位于行星架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定位部位于交点处;所述第一定位臂和第二定位臂的长度与行星架内孔的孔径匹配。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行星部套装配方法,采用上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实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导向太阳轮预先调整各行星轮轮齿与行星架之间的相对位置;S2.通过行星轮固定件对预先调整好轮齿位置的行星轮进行固定;S3.所述行星轮固定后,通过对中组件使得行星架与太阳轮对中后,进行行星架与太阳轮的装配。
[0015]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向太阳轮可以实现行星架部套中多个行星轮的同步啮合,达到快速装入的目的;行星轮固定件将多个行星轮轮齿与行星架的相对位置同步固定,利于后续行星架部套与太阳轮的安装;采用对中组件可以快速实现行星架部套和太阳轮的快速装配对中,同时可提高对中精度,防止齿面刮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行星部套总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向太阳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行星轮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行星轮固定件与行星部套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太阳轮, 2

行星轮,3

行星架,4

内齿圈,5

导向太阳轮,501

导向齿,6

行星轮固定件,601

本体,6011

定位孔,602

齿块,603

定位销,604

螺钉,605

支撑杆,7

太阳轮定位板,701

定位端面,702

止口,703

定位标记,704

上端面,8

行星架定位件,801

第一定位臂,802

第二定位臂,803

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9]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大型NGW行星部套的装配,具体涉及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装置对如图2所示的行星部套总装进行装配。其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包括导向太阳轮5、行星轮固定件6和对中组件;所述导向太阳轮5设置有导向齿501,所述与导向齿501与行星轮2啮合,所述导向齿501为外齿轮;所述行星轮固定件6包括圆环状的本体601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本体601连接至行星架3;所述本体601的内环上设置有内齿轮区,所述本体601的内环上,仅在所述内齿轮区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行星轮2啮合;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太阳轮定位板7和行星架定位件8,所述太阳轮定位板7与行星架定位件8配合,用于行星架3与太阳轮1的对中。...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太阳轮(5)、行星轮固定件(6)和对中组件;所述导向太阳轮(5)设置有导向齿(501),所述与导向齿(501)与行星轮(2)啮合;所述行星轮固定件(6)包括本体(601)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本体(601)固定连接至行星架(3);所述本体(601)上设置有内齿轮区,所述内齿轮与行星轮(2)啮合;所述对中组件用于行星架(3)与太阳轮(1)的对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齿(501)的齿宽为100

150mm,导向齿(501)的上端倒大角;所述导向齿(501)齿端的齿厚减薄至太阳轮(1)齿厚的一半;所述导向太阳轮(5)的公法线较太阳轮(1)的公法线减小6

M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固定件(6)的内齿轮区设置有齿块(602),所述齿块(602)上设置内齿轮;所述齿块(602)的公法线相较内齿圈(4)的公法线加大5

Mn;所述齿块(602)数量与行星轮(2)数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块(602)至少具有三个完整的内齿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块(602)与本体(601)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601)上设置有定位孔(6011),所述齿块(602)上设置有定位销(603),所述定位销(603)与定位孔(6011)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行星部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倒L型支撑杆(605),与本体(601)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605)与行星架(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申林陈刘灿王霞陈训陈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