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71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设置于送经装置和织机之间;包括沿经纱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梳机构和集束机构;分梳机构包括若干个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分梳组件;集束机构包括若干个在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集束组件;集束机构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分梳机构的高度和宽度,集束机构的宽度等于待织物的织造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待织物的厚度和宽度,自由组合分梳组件得到分梳机构,自由组合集束组件得到集束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经纱在宽度和高度方向的收拢,且不同根经纱之间不会摩擦、纠缠,同时经纱每次收拢的弯折角度很小,经纱不会出现磨损以及断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纤维织造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性能纤维织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纺织复合材料之一,因其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抗冲击性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建筑、医疗等领域。目前对于薄型或者可弯曲的高性能纤维织物主要采用传统的二维织造设备进行织造,但对于厚型或者不可弯曲的高性能纤维织物,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手工编织或者三维织机进行织造。
[0003]对于多层高密度高性能纤维织物来说,由于经纱数量大,排列密度高,因此送经机构占地面积往往较大,从而导致送经的宽度会比织机的宽度大。如果直接通过送经机构将经纱送至织机的织口处,即采用“送经宽,织造窄”的织造方式,势必会导致两侧的经纱向中间收拢,两侧经纱行走的路径会长于处于中间的经纱,从而使织造过程中,两侧的经纱张力较紧,或者中间的经纱张力较松,使得到的织物不平整或者两侧的经纱易断裂。尤其是对于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由于其抗剪切性和抗弯折性较差,采用此类装置会导致两侧经纱的转折角过大,从而导致经纱磨损或者断裂。因此需要在送经机构与织造机之间加装一个经纱收拢装置,在经纱进入织机前,提前进行分梳和集束,以使经纱达到与织物的预设宽度相同,然后再进行织造。
[0004]申请号为CN20121004777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装置,包括送经经轴架、片纱张力调节装置和拢纱装置,拢纱装置位于织机织口的正前方;拢纱装置包括拢纱机架;拢纱机架上固接有拢纱辊支架,拢纱辊支架的纵向断面为开口与织机相对的V形;在拢纱辊支架的上半部分上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上层进纱拢纱辊,所有上层进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每根上层进纱拢纱辊的斜下方沿送经方向设有上层出纱拢纱辊,所有上层出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所有上层出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与所有上层进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平行;在拢纱辊支架的下半部分上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下层进纱拢纱辊,所有下层进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每根下层进纱拢纱辊的斜上方沿送经方向设有下层出纱拢纱辊,所有下层出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所有下层出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与所有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平行。该装置仅能从高度上对经纱进行一定的收拢作用;同时通过拢纱辊将经纱多次弯折,拢纱辊会对经纱有磨损,且多次弯折会损坏经纱。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及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
可以根据待织物的厚度(层数)和宽度,通过分梳组件的自由组合得到分梳机构,通过集束组件的自由组合得到集束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经纱在宽度和高度方向的收拢,且不同根经纱之间不会摩擦、纠缠,同时经纱每次收拢的弯折角度很小,经纱不会出现磨损以及断裂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所述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设置于送经装置和织机之间;包括沿经纱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梳机构和集束机构;所述分梳机构包括若干个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分梳组件;所述集束机构包括若干个在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集束组件;所述集束机构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分梳机构的高度和宽度,所述集束机构的宽度等于待织物的织造宽度;所述送经装置送出的经纱经所述分梳机构的梳理、定位和预集束后,再经所述集束机构的定幅和集束,实现所述经纱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收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分梳组件和每个所述集束组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包含若干条经纱通道,且所述分梳机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与所述集束组件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相等,所述分梳机构同一竖直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与所述集束机构同一竖直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相等。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分梳组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两片分梳板固定座和设置于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之间的若干根分层棒和分梳板;若干根所述分层棒上下布置,且所述分层棒与所述分梳板固定座相互垂直,若干根所述分层棒形成若干个水平方向的横向通孔;若干根所述分层棒和所述分梳板前后设置于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之间;所述分梳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竖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竖向通孔叠加形成若干个所述经纱通道,所述所述经纱通道将所述经纱分成若干排和若干列,以实现对所述经纱的分梳。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梳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固定板和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之间的格栅;所述格栅上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所述竖向通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根所述分层棒的两端通过轴承和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连接;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分梳板的槽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束组件与所述分梳组件的构造相同,尺寸不同;所述集束组件的高度等于所述分梳组件的高度,宽度大于所述分梳组件的宽度;所述分梳组件的所述格栅的密度为3

20根/cm,所述集束组件的格栅密度与所述分梳组件的所述格栅相同。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束机构和所述织机之间的一组压纱辊,一组所述压纱辊上下布置,所述集束机构送出的所述经纱穿过一组所述压纱辊的缝隙,实现对所述经纱的再次收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梳机构和所述集束机构之间的距离为0.5

1.5m,所述集束机构和所述压纱辊之间的距离为0.5

3m。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层棒的材质为不锈钢、镀铬棒、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所述格栅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格栅由若干根圆柱形的不锈钢棒组成;所述压纱辊的表面材料为不锈钢、镀铬棒、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001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层高密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
所述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进行所述经纱的收拢,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根据待织物的预设织造厚度和宽度,将若干个所述分梳组件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得到所述分梳机构;
[0018]S2.根据所述分梳机构的高度、幅宽以及待织物的预设织造厚度和宽度,将若干个所述集束组件在高度方向上进行组合排列,得到所述集束机构;
[0019]S3.所述送经装置将所述经纱输送至所述分梳机构,所述经纱经所述分梳机构的梳理、定位和预集束后,再经过所述集束机构,在高度和宽度方向上均进行第一次收拢,经所述集束机构的定幅和集束后,进入所述织机进行织造。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通过设置分梳机构和集束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经纱在宽度和高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所述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设置于送经装置和织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经纱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分梳机构和集束机构;所述分梳机构包括若干个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分梳组件;所述集束机构包括若干个在高度方向上进行排列组合的集束组件;所述集束机构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分梳机构的高度和宽度,所述集束机构的宽度等于待织物的织造宽度;所述送经装置送出的经纱经所述分梳机构的梳理、定位和预集束后,再经所述集束机构的定幅和集束,实现所述经纱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梳组件和每个所述集束组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包含若干条经纱通道,且所述分梳机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与所述集束组件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相等,所述分梳机构同一竖直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与所述集束机构同一竖直面上的所述经纱通道的数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梳组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两片分梳板固定座和设置于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之间的若干根分层棒和分梳板;若干根所述分层棒上下布置,且所述分层棒与所述分梳板固定座相互垂直,若干根所述分层棒形成若干个水平方向的横向通孔;若干根所述分层棒和所述分梳板前后设置于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之间;所述分梳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竖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竖向通孔叠加形成若干个所述经纱通道,所述经纱通道将所述经纱分成若干排和若干列,以实现对所述经纱的分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梳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固定板和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之间的格栅;所述格栅上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所述竖向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高密经纱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分层棒的两端通过轴承和两片所述分梳板固定座连接;所述分梳板固定座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何加浩金鑫鹏李久刚刘可帅刘洋徐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