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54269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酵素菌、除臭菌、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紫色小单孢菌、克鲁斯假丝酵母和醋酸杆菌、高效大分子分解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接入外源性高活性的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明显地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改善纤维素分解状况,提高堆肥质量,并将菌株按1∶1等体积混合制成FDM菌剂,优化其产酶条件,在高温度下,使其菌群酶活达到135.9U/mL,FDM菌剂处理的垃圾,不仅能快速的降解垃圾有机物,而且处理过程达到污染“零排放”,处理后的残余物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改良土壤。土壤。土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数量剧增,其成分也越来越复杂,许多国家早已开始对垃圾进行细化分类,以达到资源回收和彻底降解的目的。其中,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垃圾源头,使用家庭用生活垃圾处理机将厨余垃圾就地及时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是简单、易行、高效、彻底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已成为研发热点。FDM菌对厨余垃圾的生物降解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优势,但是高温会严重抑制微生物种群的生长,使其种类和数量显著降低,微生物总数相对于发酵中温阶段下滑1~2个数量级,从而影响堆肥中纤维素类物质的快速降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包括:
[0006]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酵素菌、除臭菌、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紫色小单孢菌、克鲁斯假丝酵母和醋酸杆菌、高效大分子分解酶;
[0007]所述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酵素菌、除臭菌、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紫色小单孢菌、克鲁斯假丝酵母、醋酸杆菌和高效大分子分解酶按1:1等体积混合制成;
[0008]所述酵素菌包括好氧菌和厌氧菌。
[0009]优选的,所述除臭菌由芽孢杆菌、酵母菌、油脂分解菌、乳酸菌、醋酸杆菌及蛋白酶、维生素、促生长因子代谢产物复配而成;
[0010]所述好氧菌由醋酸菌、枯草杆菌、固氮菌组成;
[0011]所述厌氧菌是双歧杆菌。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和步骤:
[0013]一、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制备:
[0014]s1、富集培养:选取高温堆肥堆体物料并去杂,研细混匀,称取10g,每10g置于90mL的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250mL灭菌三角瓶)中,震荡20min,然后倒入到离心机过滤,静置1h。取上清液1mL接种于装有50mL灭菌滤纸富集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180r/min、50℃培养72h。培养液转入灭菌的新鲜滤纸富集培养基中,按以上条件培养,如此重复培养3次,使纤维素降解菌富集,之后用无菌纱布过滤,得到富集培养液。
[0015]s2、分离纯化: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进行稀释。取稀释度为10

3~10

6的稀释液各0.1mL,分别涂布于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平板上,50℃培养72h。挑取平板上菌落较大、透明圈较明显的菌落,用同样的培养基平板四分体划线纯化4~5次,单染后镜检,检查纯度,菌株接种于同种培养基斜面备用。
[0016]s3、初筛:将分离纯化后的每个菌株挑取少许接种于装有50mL灭菌滤纸条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50℃、180r/min培养72h,选取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用于进一步筛选。筛选出来的每个菌株点接种到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平板上,每皿2点,50℃培养72h。测量各菌株菌落直径(d)及其产生的透明圈直径(D)大小,以D/d值作为判定依据,进行初筛,留下D/d值较大的菌株。
[0017]s4、复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接种于装有50mL灭菌复筛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50℃、150r/min振荡培养48h得到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
[0018]二、FDM菌剂制备:
[0019]s5、将上述菌种按照1:1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并水温为40摄氏度,发酵6天得到FDM菌剂。
[0020]S6、菌剂激活,将1000ml复合微生物除臭降解菌剂,20公斤水混合放置1

2小时,使微生物激活,加入50克红砂糖,搅拌均匀;加入5000毫升纯净水,封盖并在恒温箱中保温2天。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制备用的离心机,包括壳体、密封在壳体一端的底板、可拆卸的连接在壳体另一端的大盖板;
[0022]精过滤器,所述精过滤器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精过滤桶、与精过滤桶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
[0023]粗过滤器,所述粗过滤器包括有若干个置于精过滤桶内部的粗过滤桶和用于固定多个粗过滤桶的安装盘以及与安装盘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
[0024]所述精过滤桶和粗过滤桶的外壁均开设有若干通孔,且精过滤桶的通孔小于粗过滤桶的通孔孔径。
[0025]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大盖板的一端侧壁对称安装有卡块,所述大盖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卡槽;
[0026]所述卡槽与卡块适配。
[0027]优选的,所述粗过滤桶以安装盘轴心环形分布,所述大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置于粗过滤桶正上方的注料孔;
[0028]所述注料孔内安装有小盖板。
[002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精过滤桶带传动连接;
[0030]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贯穿大盖板且与安装盘轴心固定安装。
[00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有益效果在于:
[0032]1、生活垃圾生物降解过程中,生活垃圾被微生物降解,除一部分合成细胞质外,还排放CH4、CO2、H2S、NH3等气体,并释放能量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生物降解生活垃圾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H4、CO2,两种气体体积分数之和为23%,而H2S与NH3含量极低,两者的体积分数仅为10-5数量级,故通常生活垃圾处理机排放气体无明显恶臭;
[0033]2、接入外源性高活性的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明显地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改善纤维素分解状况,提高堆肥质量,并将菌株按1∶1等体积混合制成FDM菌剂,优化其产酶条件,在高温度下,使其菌群酶活达到135.9U/mL,FDM菌剂处理的垃圾,不仅能快速的降解垃圾有机物,而且处理过程达到污染“零排放”,处理后的残余物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改良土壤。
[0034]3、通过六个小的粗过滤桶,实现了混合液的分体式的分离,每个粗过滤桶内的溶液体积变小,当粗过滤桶的数量越多时,混合液与粗过滤桶的接触面就越大,当安装盘转动时,可大大的提高粗过滤的效率,在离心力下,通过粗过滤桶对混合液进行粗过滤,并进入到精过滤桶内部后,在离心作用下,对粗过滤溶液进行精过滤,并掉落到壳体的内部,最后通过带有阀门的出液管排出,实现了对混合液的同步粗过滤和精过滤,大大的提高FDM菌剂在制备过程中的过滤效率,最终提高FDM菌剂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降解变化;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全降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酵素菌、除臭菌、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紫色小单孢菌、克鲁斯假丝酵母和醋酸杆菌、高效大分子分解酶;所述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酵素菌、除臭菌、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紫色小单孢菌、克鲁斯假丝酵母、醋酸杆菌和高效大分子分解酶按1:1等体积混合制成;所述酵素菌包括好氧菌和厌氧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菌由芽孢杆菌、酵母菌、油脂分解菌、乳酸菌、醋酸杆菌及蛋白酶、维生素、促生长因子代谢产物复配而成;所述好氧菌由醋酸菌、枯草杆菌、固氮菌组成;所述厌氧菌是双歧杆菌。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生物全降解厨余垃圾FDM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和步骤:一、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制备:s1、富集培养:选取高温堆肥堆体物料并去杂,研细混匀,称取10g,每10g置于90mL的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250mL灭菌三角瓶)中,震荡20min,然后倒入到离心机过滤,静置1h。取上清液1mL接种于装有50mL灭菌滤纸富集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180r/min、50℃培养72h。培养液转入灭菌的新鲜滤纸富集培养基中,按以上条件培养,如此重复培养3次,使纤维素降解菌富集,之后用无菌纱布过滤,得到富集培养液。s2、分离纯化: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进行稀释。取稀释度为10

3~10

6的稀释液各0.1mL,分别涂布于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平板上,50℃培养72h。挑取平板上菌落较大、透明圈较明显的菌落,用同样的培养基平板四分体划线纯化4~5次,单染后镜检,检查纯度,菌株接种于同种培养基斜面备用。s3、初筛:将分离纯化后的每个菌株挑取少许接种于装有50mL灭菌滤纸条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50℃、180r/min培养72h,选取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用于进一步筛选。筛选出来的每个菌株点接种到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平板上,每皿2点,50℃培养72h。测量各菌株菌落直径(d)及其产生的透明圈直径(D)大小,以D/d值作为判定依据,进行初筛,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岗姚锋李传鹏朱瑞瑜蔡海莺张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