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41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属于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喷灌机构,所述喷灌机构包括固定管,固定管下端对称开有向内凹陷的凹块,固定管底端连通有水管,各水管内部相连通,水管内部设有隔板,固定管顶端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顶端安装有出水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管,伸缩管底端开有通水口,伸缩管内部设有钢珠;隔板长短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水管两端流入固定管的水流量和水流速度,防止水源流速过快造成局部水压过大,喷灌机构运行时,钢珠配合水源给的压力起到固定伸缩管的作用,喷灌机构停运时钢珠将通水口堵住,做到对伸缩管进行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喷灌装置输出水压不均匀的问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灌溉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种植离不开水源灌溉,水源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传统的灌溉方式是漫灌,漫灌为单一的向一个位置浇水,并根据水的自由流动对水稻进行灌溉,此种灌溉方式费时费力且灌溉效率低;目前还采用喷灌的方式,相比于漫灌,喷灌装置能够节约人工劳动量,但现有的喷管装置尚不完善,从水库汲取水源往各个单一喷管输送水源时,容易造成前后压力不一样,接近水库的一端压力过大,喷灌出来的水源压力强,容易损伤水稻,而远离水库的一端的喷管压力过小,水源不易冲上顶帽,喷洒出来的水源极少,不利于水稻的灌溉,导致水稻田整体灌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灌装置输出水压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喷灌机构,所述喷灌机构包括固定管,固定管下端对称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块,固定管底端连通有水管,水管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位于固定管下方并与水管上内壁铰接,固定管内部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顶端安装有出水机构;
[0006]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管,伸缩管与固定管活动连接,伸缩管和固定管之间配合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固定管滑动连接,密封圈与伸缩管底端固定连接,伸缩管底端开有通水口,伸缩管内部设有钢珠,凹块的设置有利于限制伸缩管下落的位置,密封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源溢出,满足装置需求。
[0007]进一步地,水管靠近水源的一端安装有水泵,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真空泵,真空泵的输入端与水管内部固定连接,真空泵的输出端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隔板板长沿远离水源的方向逐渐缩短,隔板长短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水管两端流入固定管的水流量和水流速度,防止水源流速过快造成局部水压过大。
[0009]进一步地,通水口口径沿远离水源方向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地,钢珠的球径较通水口的直径略大,并随通水口的直径减小而减小,喷灌机构运行时,钢珠配合水源给的压力起到固定伸缩管的作用,喷灌机构停运时钢珠将通水口堵住,做到对伸缩管进行密封。
[0011]进一步地,出水机构包括喷圈,喷圈的底端与伸缩管顶端活动连接,喷圈上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孔,喷圈顶端螺纹连接有顶帽,喷圈在喷灌过程中利用管道内水压力的动力实现转动,达到了更理想的喷灌效果,此外,还可在喷圈上开设不同角度的开口以适应喷灌所要覆盖的范围,顶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拆卸更换,结构简单方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设有长短不同的隔板、径口不一的通水口和球径、质量不等的钢珠,三种配合控制水管各处的水压大小,使得靠近水源处管口的水给压力减小,远离水源处管口的水给压力增大,平均了水管两端冲入喷灌机构的水的压力,使喷灌更均匀;而喷圈的底端与伸缩管顶端活动连接,在喷灌过程中利用管道内水压力的动力实现转动,达到了更理想的喷灌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但具备自动伸缩性以及解决了喷灌装置输出水压不均匀的问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未启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启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01、水管;102、水泵;103、真空泵;104、隔板;2、喷灌机构;201、固定管;202、凹块;3、伸缩机构;301、伸缩管;302、密封圈;303、通水口;4、出水机构;401、喷圈;402、喷孔;403、顶帽;5、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图4所示,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喷灌机构2,所述喷灌机构2包括固定管201,固定管201下端对称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块202,固定管201底端连通有水管101,水管101靠近水源的一端安装有水泵102,水管101的另一端安装有真空泵103,真空泵103的输入端与水管101内部固定连接,真空泵103的输出端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水管101内部设有隔板104,隔板104位于固定管201下方并与水管101上内壁铰接,各隔板104板长沿远离水源的方向逐渐缩短,固定管201内部设有伸缩机构3,伸缩机构3顶端安装有出水机构4;
[0023]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管301,伸缩管301与固定管201活动连接,伸缩管301和固定管201之间配合设置有密封圈302,密封圈302与固定管201滑动连接,密封圈302与伸缩管301底端固定连接,伸缩管301底端开有通水口303,各通水口303口径沿远离水源方向逐渐减小,伸缩管301内部设有钢珠5,钢珠5的球径较通水口303的直径略大,并随通水口303的直径减小而减小;
[0024]出水机构4包括喷圈401,喷圈401的底端与伸缩管301顶端活动连接,喷圈401上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孔402,喷圈401顶端螺纹连接有顶帽403。
[0025]工作原理:
[0026]把装置提前预埋到水稻田的泥土里,打开水泵102,水源从水管101流入,水源流经隔板104时,部分水源被隔板104阻挡,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往下一隔板104流动,其他水源冲进固定管201,随着固定管201水源的增加,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水源从通水口303流入伸缩管301,冲击钢珠5并推动钢珠5至顶帽403内部,此时,水源从喷孔402流出,继而,水源压力进一步增大,水的驱动力带动伸缩管301向上移动,顶帽403在两个驱动力的作用下冲破管道顶层泥土上升至水稻田中,直至密封圈302与固定管201顶部相触,伸缩结束,钢珠5在水的压力下一直位于顶帽403内部,水管101内水源压力增大,喷灌射程拉远,喷灌更均匀;
[0027]其中,隔板104板长往远离水源的方向逐渐缩短,相应地,可流入固定管201的水往远离水源的方向越来越多,进一步的,由于伸缩管301底端的通水口303口径和伸缩管301内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喷灌机构(2),所述喷灌机构(2)包括固定管(201),固定管(201)下端对称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块(202),固定管(201)底端连通有水管(101),水管(101)内部设有隔板(104),隔板(104)位于固定管(201)下方并与水管(101)上内壁铰接,固定管(201)内部设有伸缩机构(3),伸缩机构(3)顶端安装有出水机构(4);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管(301),伸缩管(301)与固定管(201)活动连接,伸缩管(301)和固定管(201)之间配合设置有密封圈(302),密封圈(302)与固定管(201)滑动连接,密封圈(302)与伸缩管(301)底端固定连接,伸缩管(301)底端开有通水口(303),伸缩管(301)内部设有钢珠(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田预埋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01)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佑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